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3篇
  免费   2083篇
  国内免费   3808篇
测绘学   322篇
大气科学   1363篇
地球物理   1261篇
地质学   8234篇
海洋学   2855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877篇
自然地理   832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87篇
  2022年   506篇
  2021年   449篇
  2020年   376篇
  2019年   483篇
  2018年   361篇
  2017年   390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456篇
  2014年   755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648篇
  2011年   655篇
  2010年   694篇
  2009年   703篇
  2008年   648篇
  2007年   621篇
  2006年   665篇
  2005年   541篇
  2004年   469篇
  2003年   446篇
  2002年   421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359篇
  1997年   342篇
  1996年   331篇
  1995年   337篇
  1994年   260篇
  1993年   246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223篇
  1990年   244篇
  1989年   18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7年   5篇
  1943年   5篇
  1936年   4篇
  1935年   4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三水组、大 山组、古新统莘庄组及始新统 心组、宝月组的系统的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1)旋转运动是该区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顺时针旋转盆地拉张发育,这时针旋转盆地挤压衰亡,发育的程度与旋转角度有关;(2)始新世该区旋转方向由顺时针旋转变为道时针旋转,对应于太平洋-库拉板块对欧亚板块作用方向的改变,说明三水盆地的形成发育与太平洋-库拉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作用密切相关;(3)三水盆地所在的华南地块从晚白垩世至始新世在纬向上不存在明显的运动,一直停留在略低于现今纬度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62.
于1985年,一颗独特的凸缘微玻璃陨石被发现于采自北太平洋(9°33′N,167°00′W;水深4928m)深海沉积物中。使用各种分析方法对它的显微特征、微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凸缘微玻璃陨石的形态和结构与达尔文的凸缘澳大利亚石(或玻璃陨石)和查普曼的人造凸缘玻璃陨石相似,从而揭示了玻璃陨石和微玻璃陨石的凸缘结构是由空气动力消融作用的产物。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3.
东太平洋地区DSDP573孔始新世末期的微玻璃陨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研究 DSDP5 73孔的岩心样品 ,首次在该孔始新世与渐新世的界线地层含金属粘土层中发现了微玻璃陨石 ,且主要富集在其底部。一个样品 (5 g)中最多可达 12粒。这些微玻璃陨石主要呈球形、椭球形。用电子探针测试了其化学成分 ,Si O2 含量为 2 9.6 4%~ 5 8.93%,Al2 O3 为 3.42 %~ 2 0 .96 %,Fe O为 9.98%~ 2 9.5 5 %,Mg O为 4.32 %~ 16 .0 5 %,Ir为 0 .0 6 %~ 0 .81%。总体来说 ,微玻璃陨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 ,可能与靶岩的成分变化较大有关。始新世末期北美微玻璃陨石场的展布方向约为 2 5 0°,这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改变所需要的矢量变化(2 45°)仅相差 5°,推测很可能是始新世末期陨星的撞击引起了太平洋板块在该时期的运动方向由 NNW突然变为NWW。  相似文献   
64.
盐场高度分层下的三维斜压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芸  任杰 《海洋通报》2001,20(6):17-24
采用基于Backhaus的三维斜压模式计算珠江口水动力特性。改进了原模式的盐度差分格式和方程,采用二阶精度差分格式并引入了物理扩散项。改进后盐度差分方程较好地反映珠江口盐度成层现象。本文给出了两个点的水位数值模拟与实测值的对比,给出了包含8个口门珠江口的计算潮流场及盐场,讨论了盐度高度成层条件下珠江河口水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65.
在流星分析和t-S点聚分析的基础上,在台湾东北部IS断面和东海中部PN断面上选取适当的纵剖面作为分界面,将以面分成东、西两侧,计算了界面两侧的海水交换星。结果表明:1.东海陆架区海水交换可归纳为两种类型,即“穿插型”和“进退型”。2.参与分界面处海水交换总量的年平均是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黑潮水向陆架区输运量为0.58×106m3/s,陆架水向黑潮刚输运量为0.84×106m3/s;参与交换的总量为1.42×106m3/s.3.相对输运量计算结果表明;黑潮水对陆架区水文状况的影响是冬季最强,秋、春季次之,夏季最弱,而陆架水对黑潮区水文状况的影响是夏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最小。  相似文献   
66.
中国近海,潮流占支配地位,在跃层存在的季节,实测潮流的垂直结构相当复杂.本文将实测潮流分解为平均正压潮流和变差潮流两部分,提出了从能量构成及分配研究潮流垂直结构的方法,并借此方法研究了北黄海实测潮流的垂直变化情况.分析表明:实测潮流的能量之所以在跃层附近集中主要是内潮所致.跃层两侧内潮流的方向相反,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致跃层两侧实测潮流椭圆的旋转方向相反.平均正压潮流与变差流的交叉作用,在潮流垂直结构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种作用导致潮流能量在整个水柱中的不均匀分配.在跃层上侧的内潮流与整个水柱中变差流之间的总能量比率,比在跃层下侧的内潮流与该变差流之间的总能量比率要大.以强内潮区(L4站)为例:对于全日潮频率,上述对应的比率各为38.82%和29.88%,内潮流的总能量约为变差流的68.70%;对于半日潮频率,上述对应的比率各为26.61%和19.73%,内潮流的总能量约为变差流的46.36%.  相似文献   
67.
黄河三角洲桩西101站潮沟地貌形态及其水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潮沟下游,横跨且生趣与潮沟的横断面设了5个观测站,进行了24h的水动力测量。结果表明,涨落潮流速流向不对称,在潮沟内,涨落潮流流速差别很大,涨潮流流速最大为9cm/2,而落潮流流速最大可达38cm/s。据推测,潮沟内之所以落潮流流速明显大于涨潮流流速,可能是由于潮沟与岸线斜交有关。  相似文献   
68.
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1-1995年间5次在云贵高原泸沽湖,洱海湖和贵州阿哈湖,百花湖的湖心采集沉积物柱芯,界面水和湖水样品,通过其pH值和HCO3浓度剖面及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的研究,首次定量评估高原湖泊界面扩散作用上不体碱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云贵高原某些湖水寄宿时间对较长,湖水深度相对小的湖泊,界面扩散作用是水体碱度的重要来源之一,湖水寄宿时间较短,深度较小的湖泊,界面扩散对上覆水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地。  相似文献   
69.
Г.  ВФ 《海岸工程》1996,15(4):76-80
研究了天气频段非周期性水位振动与风和大气压力的关系,根据对水位振动,风和大气压力进行的谱分析,确定了大约在5,10,15 ̄20d周期存在天气最大值,为鹗霍次克海5个站建立了普通回归方程和谱回归方程,并对水位升高的观测值和计算值做了比较,可看出,使用谱回归方程的计算结果与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结果相比较有实质性改善。  相似文献   
70.
1990年3—5月东北太平洋中部次表层温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根据1990年3-5月”向 阳级16“号在东北太平洋中部观测到的XBT资料,分析该海区次表层温度和温跃层的分布特征。探讨埃尔尼诺事件对该海区温度和温跃层分布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