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0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751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314篇
地球物理   648篇
地质学   1821篇
海洋学   244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地质构造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学相结合的途径分析表明,长白山天池火山处于活动构造背景中,西太平洋板块自日本海沟向我国大陆的持续俯冲作用是长白山天池火山喷溢的主要诱发机制,天池火山的未来喷发可能受北西西向走滑机制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2.
印度尼西亚巨震对华东地震形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行舟  陈宇卫  施行觉 《地震》2006,26(1):138-144
根据印度板块和缅甸次板块运动GPS观测资料, 分析了印度尼西亚巨震的发震构造背景, 震后印、 缅板块的正应力减小, 剪应力相对增大, 剪应力是对华东地震形势产生影响的主要动力源。 简单统计印缅板块地震后3年内华东地区发生中强震的对应组数为21组, 利用概率增益公式得出印、 缅板块地震和华东地区中强震的对应关系是有物理基础的对应, 而不是随机的对应。 通过β分布函数预测华东地区未来3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0.67, 风险经验概率为0.65。  相似文献   
993.
阿穆尔板块相对欧亚板块的欧拉运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1998~2005年的GPS数据,结合俄罗斯、韩国和蒙古的部分GPS观测资料,用加权最小二乘方法以迭代的方式解算了阿穆尔板块相对欧亚板块的欧拉运动矢量。最终的33个测站的位移速率加权均方根残差(WRMS)为0.98mm/a。计算结果表明阿穆尔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位于阿穆尔板块的北部边界外兴安岭东端(54.06±1.13°N,135.87±7.16°E),欧拉旋转量为0.099±0.00735°/Ma。  相似文献   
994.
东秦岭古生代生物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褶皱带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结合部位,其在河南省内的部分多划为东秦岭。东秦岭以商南-镇平缝合带分为东秦岭北部和东秦岭南部。东秦岭古生代生物古地理演变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在寒武纪至中奥陶世早期,东秦岭北部二郎坪海槽的寒武纪放射虫和早奥陶世牙形石与东秦岭南部淅川陆棚北部的寒武纪三叶虫、早奥陶世牙形石和头足类属华南生物省,而淅川陆棚南部的寒武纪三叶虫和早奥陶世牙形石属于华南生物省,兼有华北生物省分子。在中奥陶世晚期至奥陶纪末,二郎坪海槽的腹足类、头足类和珊瑚与淅川陆棚的牙形石、珊瑚、腕足类、头足类和三叶虫均属华北生物省。在早志留世,二郎坪海槽的珊瑚与淅川陆棚的笔石属华南生物省。在中志留世至早泥盆世,东秦岭未发现古生物化石,很可能为陆地,并与华北陆块联为一体。在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东秦岭北部柿树园海槽与东秦岭南部南湾海槽的孢子及淅川陆棚的晚泥盆世珊瑚、腕足类和古植物及早石炭世蜓属华南生物省。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末,柿树园海槽的孢子见于华北生物省,东秦岭南部缺乏海相沉积。总之,在古生代,东秦岭经历了由华南生物省→华北生物省→华南生物省→华北陆→华南生物省→华北生物省6个阶段,组成3个演变旋回。东秦岭北部和南部生物古地理具有明显的演变方向的统一性和演变时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95.
青藏高原地壳的伸缩及其力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青藏高原地壳厚度,采用平衡剖面法对地壳伸缩量进行了粗略的计算,表明其水平缩短约1400km,垂直方向伸张约30km或25km.如此巨大的地壳伸缩量证明了青藏高原地壳为弹粘性体,绝非所谓的刚性板块。   相似文献   
996.
高精度GPS观测及其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壳形变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福建东南沿海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两期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及春精度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根据复测资料的对比,对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两期GPS观测资料经严密处理后其基线重复性精度优于10^-8,高程分量的精度固定误差小于7mm,比例误差优于10^-8,满足了研究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需要。利用统一处理后的两期GPS观测结果获得了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图象,表明该地区  相似文献   
997.
先驱型、幸存型和复活型生物是地质历史中生物集群灭绝后宏演化早期阶段(复苏期)的源泉.研究华南奥陶纪末集群灭绝前后的腕足动物表明,先驱型生物因拥有非凡的演化新质而有预适应能力,在功能形态、生态和生理上具有成功的幸存机制,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类型的多样性、分类单元和个体数量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了另两种类型:它们是新时期生物演化的主要源泉和大量新兴类型的祖先.在先驱型生物中,进一步识别幸存-先驱型、灾变-先驱型和复活-先驱型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复活-先驱型多样性最大,适应环境能力最强,居群最繁盛,在新的生物宏演化过程中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998.
先驱型、幸存型和复活型生物是地质历史中生物集群灭绝后宏演化早期阶段(复苏期)的源泉.研究华南奥陶纪末集群灭绝前后的腕足动物表明,先驱型生物因拥有非凡的演化新质而有预适应能力,在功能形态、生态和生理上具有成功的幸存机制,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类型的多样性、分类单元和个体数量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了另两种类型它们是新时期生物演化的主要源泉和大量新兴类型的祖先.在先驱型生物中,进一步识别幸存-先驱型、灾变-先驱型和复活-先驱型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复活-先驱型多样性最大,适应环境能力最强,居群最繁盛,在新的生物宏演化过程中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