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9篇
  免费   477篇
  国内免费   1369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399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747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24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云南热带地区是我国热带森林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又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利用和保护热带森林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经验。本文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云南我传统的新发展的利用热带森林的方法并对它们的经济,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2.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 and moisture sinks over the Equatorial Pacific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the SST anomalies are studied using ECMWF reanalysis data from 1979 to 1993. It is found by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相似文献   
103.
粤北中亚热带地区气候生态特征与经济建设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广东北部中亚热带的划分界线和划分依据,并根据中亚热带的生态气候特征,提出了趋利避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经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4.
文中利用EOF分析大气季节内振荡 (MJO)的时空变化的方法 ,研究了 1996年 9月~ 1997年 6月间的MJO活动对生成在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的热带低压 /气旋的影响。结果发现 ,除西北太平洋之外 ,发生在其他区域的热带低压 /气旋有半数以上生成在向东移动的MJO的湿位相中。伴随MJO的向东传播 ,热带低压 /气旋平均生成位置也随之向东移动 ,而生成在西北太平洋的热带低压 /气旋分别受到向东和向西传播的MJO影响  相似文献   
105.
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40  
文中回顾了近 10a来吴国雄等在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东西风交界面的演变证明 ,由于青藏高原的春季加热 ,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低层冬季盛行偏东风转变为夏季偏西南风最早发生在孟加拉湾东部 ,与其相伴随的激烈对流降水出现在其东面。因此孟加拉湾东部至中印半岛西部是亚洲季风最早爆发的地区。同时也指出盛夏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加热所激发的同相环流嵌套在欧亚大陆尺度的热力环流中 ,从而加强了东亚的夏季风 ,加剧了中西亚的干旱 ;并通过其所激发的波动对夏季东亚的气候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文中还比较了夏季南亚高压的伊朗模态和青藏模态性质的异同及其对亚洲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张涛 《气象》2004,30(12):86-89
9月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四川、重庆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0421号热带风暴“海马”和第6号热带低压在我国登陆;黑龙江东北部、广西北部等地有旱情。月内,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稍偏高。  相似文献   
107.
临汾"8.26"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icaps业务平台常规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对临汾市2003年8月26日区域性暴雨和大暴雨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热带低压登陆副热带高压东退以及物理量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探讨了副热带高压进退及台风登陆位置在这次大暴雨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结果在暴雨预报业务及暴雨研究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8.
The effect of anomalous snow cover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upon the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is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the NCAR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2) into which gravity wave drag has been introduced. The simulations adopt relatively realistic snow mass forcings based on Scanning Multi-channel Microwave Radiometer (SNINIR) pentad snow depth data. The physical mechanism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outh Asian early summer monsoon to snow cover anomaly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revealed. The main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heavier than normal snow cover over the Plateau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shortwave radiation absorbed by surface through the albedo effect, which is compensated by weaker upward sensible heat flux associated with colder surface temperature, whereas the effects of snow melting and evaporation are relatively smaller.The anomalies of surface heat fluxes can last until June and become unobvious in July. The decrease of the Plateau surface temperature caused by heavier snow cover reaches its maximum value from late April to early May. The atmospheric cooling in the mid-upper troposphere over the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s most obvious in May and can keep a fairly strong intensity in June. In contrast, there is warming to the south of the Plateau in the mid-lower troposphere from April to June with a maximum value in May.The heavier snow cover over the Plateau can reduce the intensity of the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rainfall to some extent, but this influence is only obvious in early summer and almost disappears in later stages.  相似文献   
109.
热带第四纪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美洲、非洲、亚洲以及澳洲、太平洋地区近百个实例表明,全球热带第四纪气候的波动不明显,例如晚更新世MlSS5~MISS2期间的D/0暖波动和Hi冷波动、末次冰期盛期、新仙女木冷回返都很少见报道。但是,相对而言,冷波动比暖波动较易识别,末次冰期有较多实例,新冰期I、Ⅱ、Ⅲ也有表现,而末次间冰期及全新世大暖期则不易识别。温度与湿度变化的时空配合有一定的规律性。末次冰期之前,环境普遍趋湿。末次冰期之后,干湿的地域差异较大。全新世回暖,但是,干湿的地域分布与此前相反。气候变化的地域差异与气候的地带性有关。南美洲的暖波动主要出现在北部。非洲中部赤道多雨带的气候相对稳定。亚洲南部的印度干湿变化明显。东南亚诸岛冷期趋湿。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