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1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486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438篇
地球物理   243篇
地质学   1074篇
海洋学   32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57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3篇
  1949年   3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4篇
  1938年   3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5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汪明元  陈敬虞  孙常青  陈云 《岩土力学》2006,27(Z2):485-490
乌东德水电站位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其土石围堰高74 m,河床砂卵石覆盖层厚70 m,上下游水头差达151 m,且设计在下游侧堰脚开挖70 m深的基坑,拟采用高86 m的混凝土防渗墙上接复合土工膜防渗。对该高水头下深厚覆盖层高土石围堰的应力变形特征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拟了堰体填筑、蓄水、下游侧降水与基坑开挖的过程,采用无厚度Goodman单元模拟堰体与防渗墙间的接触面。应力与变形分析的结果表明围堰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此外,研究了覆盖层与围堰填料的参数,防渗墙的材料、厚度与墙底沉渣等因素的影响,对设计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62.
南京江北地区下蜀黄土粒度分形与全新世环境演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分形理论,对南京江北下蜀黄土剖面不同层位样品进行分形维数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粒度的分形维数与黄土和古土壤层位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对沉积和成壤环境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全新世最适宜期(8 500~3 100 a BP)发育的古土壤层位(S0)分形维数最高,其维数平均值为2.7237,明显高于全新世晚期(3 100 a BP)形成的表土层(Ts)和末次冰期堆积的黄土层(L1)分形维数,其平均值分别为2.3823\,2.351,全剖面维数平均值则为2.5063,造成它们的差别可能是由于受到不同的成壤强度影响导致土壤颗粒分选性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963.
长江三峡库区崩塌滑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长江三峡库区岸坡有134处大型的崩塌滑坡堆积体,其成因与长江三峡干流的深切作用有关,陡直岸坡部分发生张裂,随后有裂块的崩滑。崩塌滑坡运动是能量的释放,并趋于稳定。建库后,最危险的是蠕动中的裂块,要注重部分滑移面的固结,其次是清理库水位高程岸坡上的不稳定物质。   相似文献   
964.
土体工程地质层组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是岩体质量评价的基础。当大型工程揭露土层很多时,进行土体工程地质层组的划分亦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更为清晰的反映场地地质结构的变化规律,便于地质模型的概化和参数研究,有助于抓住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评价,便于设计师的理解和应用。以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为例,探讨了土体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问题。通过以层组为基础的参数离散性统计、工程地质模型与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层组划分方案的合理性与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965.
长江口潮滩有机质来源的C、N稳定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依据长江河口潮滩自然环境特征和受人文活动影响的差异性,沿长江河口南岸潮滩选取了12个典型的监测站位,并分别于洪水季节 (7月份) 和枯水季节 (2月份) 在各监测站位进行了表层 (0~2 cm)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对表层沉积物有机质中稳定碳、氮同位素进行分析与测试发现,7月份稳定碳同位素值普遍低于2月份的稳定碳同位素值,其变化范围分别为 -29.8‰ ~ -23.7‰和-27.3‰ ~ -25.6‰;7月份和2月份稳定氮同位素分别为1.0‰ ~ 5.5‰和1.7‰~ 7.8‰。研究区域内,稳定碳、氮同位素的地区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揭示,有机质中的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不仅受陆源和海源有机质输入量之间消长变化的影响,同时一系列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人为有机质的输入和沉积物粒度与叶绿素对碳、氮同位素组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造作用。此外,利用稳定碳同位素质量平衡混合模型,还对陆源有机质输入量的贡献率进行了初步定量估算。  相似文献   
966.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e Tibetan Plateau, as the origin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s, is the region of climate variation and is very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Feng etal., 1998). The runoff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has been decreasing at a rate of 9.8 m3/s per decade due to rapid climate warming in the Tibetan Plateau since the mid- and late 1980s (Zhang etal., 2000). Eco-environmental change is also extremely substantial in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s. T…  相似文献   
967.
968.
长江宜昌-武汉河段泥沙年冲淤量对水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许炯心 《地理学报》2005,60(2):337-348
运用泥沙收支平衡 (Sediment budget) 的概念确定长江中游宜昌-武汉河段的泥沙冲淤量,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泥沙冲淤过程对水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所研究河段的输沙具有“多来多排”的特性,在平均的意义上,年输入沙量为年输出沙量的1.1345倍,由此求得总净来沙中有11.85%淤积在河道中。河段出口输出沙量随时间而增大,大致在1980年达到峰值,然后再减小。1980年以前河段出口输出沙量的增大,与3口分沙减少 (等价于河段净来沙增多) 和下荆江人工裁弯 (使河道输沙能力增大,因而可以将更多的泥沙输送到河段出口以下) 有关,1980年以后的减少,则与宜昌站来沙量的显著减少有关。建立了1980~1997年间宜昌-汉口#河段年冲淤量与宜昌站年来沙量之间的回归方程,通过该方程估算出使宜昌-汉口河段不淤的宜昌站临界来沙量为3亿t/a。为了定量评价宜昌站的来水量和来沙量以及3口分水比和分沙比、宜昌站洪峰流量的变化对于河段冲淤量的相对贡献,我们以1980~1997年和1955~1997年两个时间系列的数据分别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1980~1997年间的方程表明,宜昌站的来水量和来沙量以及3口分水比和分沙比、宜昌站洪峰流量的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年冲淤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23%、31.56%、25.77%、32.71%和3.73%。  相似文献   
969.
The results of field observation carried out in May 2003 were used to examine pH and total alkalinity behavior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It was showed that pH and total alkalinity took on clear spatial variations in values with the minima in the low salinity region. Like salinity, transect distributions of pH and total alkalinity (TA) in a downriver direction had a sharp gradient each. These gradients appeared in such a sequence that the TA gradient was earlier than salinity and pH gradients, and the salinity gradient was earlier than the pH gradient. Thes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eemed to b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mixing process of freshwater and seawater, for both pH and total alkalinity had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s with salinity and temperature. For pH, phytoplankton activities also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upon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During a period of 48 h, pH and total alkalinity changed within wide ranges for every layer of the two anchor stations, namely, Stas 13 and 20, which were located at the mixed water mass and seawater mass, respectively. For both Stas 13 and 20, pH and TA fluctuation of every layer could be very wide during a 4 h period. As a whole, the data of the two anchor stations showed that neither variations in salinity and temperature nor phytoplankton activities were the main factors strongly influencing the total alkalinity temporal variability on a small time scale. The data of Sta. 20 implied that both salinity variation and phytoplankton activities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pH temporal variability, but the same conclusion could not be drawn from the data of Sta. 13.  相似文献   
970.
月牙儿泉     
一方长江水墨石,椭圆形制,通体鸭蛋青色,淡雅,平静,安详,宁定。它从长江岸边走来,身上漫过汩汩滔滔的江水之声;它从亿万年前的远古洪荒中走来,石表的条条轮线记录着银河宇宙的嬗变和波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