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8篇
  免费   549篇
  国内免费   912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13篇
地球物理   291篇
地质学   1526篇
海洋学   15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3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4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利用Minolta CM-2002光谱光度计对南黄海陆架136个短柱样品20~25cm段的沉积物进行了颜色反射率数据测量,通过化学元素、粒度、磁化率等来确定影响沉积物颜色反射率变化的成分和因素,介绍了反射率光谱的一阶导数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陆架沉积物颜色反射率受控于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有机质以及粘土矿物和钙质生物碎屑含量。主因子F1指示氧化环境,并与陆源物质相关,F2指示弱氧化环境,F3指示弱还原环境,主因子的波长范围分别是405~445 nm和495~595 nm,605~695 nm,445~485 nm。  相似文献   
112.
北黄海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近年来在北黄海盆地的油气勘探认识的总结,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从盆地的基底结构、地质结构和主要构造类型等方面对北黄海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北黄海盆地是在前中生代结晶基底之上发展起来的,盆地经历了走滑拉分(J3-K1)、断陷(E2-E3)、拗陷(N—Q)3次主要的沉降作用过程,形成了下、中、上3个构造层,在盆地内发育了断裂、褶皱和潜山3种基本构造类型。盆地的这种构造特征为盆地内油气的生成运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边界条件,特别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由于走滑拉分形成的下构造层具有较好的生烃物质基础,同时还有良好的圈闭发育条件,后期的构造改造也有利于油气的生成聚集,应是北黄海盆地的主要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113.
渤海,黄海强温跃层数值预报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对前人关于水温垂直结构计算,模拟和预报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海面吸收辐射和透射辐射,地形,风,海流,界面摩擦及其引起的混合使用的强温跃层三维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运行的驱动量仅为风和气温场资料,因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此外,从试报的结果看,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4.
油气资源是在漫长的物质历史时期由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转化而来的,油气生成之后,经运移,聚集而成藏,油气资源在地下的分布具明显的地理特征。在地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切与地理特征相关的数据信息的良好载体,是用来定量地采集,管理,分析具空间地理特性的油气资源区域分布的最好工具,黄海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可视化数据库是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可视化数据库的一个组成部分,以黄海盆地油气勘查可视化数据库为例,论述用GIS技术建立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可视化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将枯燥的数据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结论,为油气资源勘探部署,规划管理及决策提供直观快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5.
本文系根据1992年8月和1993年2月(夏、冬两季)对南麂列岛潮间带的环境本底调查以及对水质、底质、生物样监测结果的资料整理而成。调查结果表明,潮间带水质、底质除个别断面外,均处于良好状态。生物体重金属残留量全部低于全国海岸带调查时统一的标准,生态环境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116.
1987~1991年在黄海进行小型多毛类调查时,采到的裂虫科小型种标本,经鉴定有18种,其中9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17.
第二章 黄东海地理环境概况、环流系统与中心渔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8.
黄渤海比目鱼类的消化器官与食性特征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渤海区的比目鱼类Pleuronectiformes种类颇多,据记载有20多种,特别以鲽科Pleuronectidae鱼类最多;产量甚高、曾达到2万吨左右.因此对比目鱼类的基础生物学作系统的调查研究,无论对生产上、尤其是开展增殖;还是理论上、为研究数量变动提供某些依据,都是有益的。本文即属这类调查研究的一个专题。  相似文献   
119.
黄海物理海洋学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相似文献   
120.
黄海沿岸河口过程类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焕庭 《海洋与湖沼》1990,21(5):449-457
本文通过对黄海沿岸几个主要河口的水文、泥沙和沉积特性的综合研究表明,黄海两岸河口的来水来沙条件和海洋动力条件有显著差异,使两岸的河口处在不同发育阶段,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河口类型和对黄海沉积作用的不同贡献。长江河口的南移、黄河口的北徙以及一些河口建闸,改变了黄海沉积物冲淤分布的格局,也导致了黄海沉积速率的减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