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1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508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581篇
地质学   1420篇
海洋学   226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14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市广兴源乡于家北沟组模式剖面植物化石和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结合动物化石的分析,确认于家北沟组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于家北沟组植物化石以Gigantonoclea hallei Asama、Fascipteris sinensis Stockm. et Math.、Pecopteris taiyuanensis Halle、Pterophyllum daihoense Kaw.等众多华夏植物群典型分子为特征,属于典型的华夏植物群。目前,在中二叠世植物群中,从未发现有华夏和安加拉两大植物群的混生现象,这一事实进一步表明,中二叠世横亘于华北板块和佳蒙地块之间的古亚洲洋尚未闭合,在植物地理分布上起着重要的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前期热带海温分布型对6月西北太平洋异常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奇异值分解(SVD)的前期夏季、秋季至冬季热带海洋第一模态呈现出印度洋全海盆一致型海温异常和东太平洋西伸显著的ENSO事件,该模态与6月西北太平洋反气旋(气旋)环流场没有明显的关联。在第二模态中,前期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呈现为ENSO正位相向负位相转换特征,印度洋海表温度变化呈现出赤道东南印度洋(90~110 °E,10 °S~0 °)显著的准IOD事件的变化特征。而这一联合模态与6月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气旋)环流场有显著关联。关联的可能原因是前期海温为El Ni?o和正IOD时,横跨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的沃克环流的减弱导致在西太平洋-海洋大陆的负降水异常,在Matsuno-Gill效应下西北太平洋形成反气旋异常环流。同时由于两大洋的共同作用和局地海气相互作用使得该环流加强并维持到6月。   相似文献   
993.
Performances of 5 models from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CMIP5) in simulating the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re evalu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models are able to capture the dominan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bserved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and reproduce the maximum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over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Arabian Sea, around the tip of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nd in the southeast tropical Indian Ocean. The seasonal evolution o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over these regions is also reproduced with significant amplitude diversity among models. All of 5 models is able to simulate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The maximum interannual variation occurs at the same regions where the maximum climatological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is located. Further analysis also reveals that the Indian Ocean Dipole events have great impact on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In the general successful simulation o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most of the CMIP5 models present higher than normal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相似文献   
994.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集军工、造船、海洋装备、修拆船、重工等五大业务板块的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有能力提供船舶产品研发、设计、建造、维修、改装、拆解等全寿期服务的特大型现代化船舶企业集团,资产总额近10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  相似文献   
995.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保护面积为5000平方公里,地处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山脉、燕山山脉三大地貌结合部、中朝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带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构造运动造就了美丽神奇的克什克腾旗丰富多样的地质遗  相似文献   
996.
欧亚东边缘的双向板块汇聚及其对大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3 Ma至现今,在欧亚东缘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以较大速率朝NWW方向运动,并沿海沟向欧亚大陆俯冲;同时欧亚板块以较小速率朝SEE方向移动,构成双方向的板块汇聚格局.沿日本岛弧东侧,海洋板片以较小的倾角插入欧亚大陆下面,在浅部产生的挤压变形扩展到日本海东边缘.琉球岛弧的中、北部,菲律宾海俯冲板片的倾角较大,其西南段由NE向转变为EW向,正经历活动的海沟后退与弧后扩张.台湾是3种板块汇聚的交点:欧亚沿马尼拉海沟向东俯冲,吕宋弧与台湾碰撞,使台湾岛陆壳东西向缩短与隆升,形成年轻的造山带,菲律宾海板块沿琉球海沟的西南段向北俯冲到欧亚下面.位于南海与菲律宾海之间的菲律宾群岛是宽的变形过渡带,两侧被欧亚向东、菲律宾海向西俯冲夹击,中间是大型左旋走滑断层.总体上,现今时期的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的西向俯冲运动所产生的变形主要分布在俯冲板片内部及岛弧,未扩散到弧后地区,可能这种俯冲运动产生的水平应力较小,不能阻挡欧亚大陆的向东移动,对大陆内部的现今构造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刘小唤 《地理教学》2008,(10):20-2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8.
根据洱海湖泊沉积物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元素、磁化率记录,近8ka来西南季风区洱海古气候演化可以分为9个阶段,气候变化以暖干-冷湿交替为主,暖干气候阶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西南地区的频率增加,夏季印度季风路径偏向西亚、中亚和青藏高原西部,包括洱海在内在云南高原气候暖干明显;冷湿气候阶段,副热带高压偏弱向东撤退,印度季风路径移向中国西南地区,降水增加,造成气候冷湿.湖泊沉积物记录的洱海流域人类耕作农业历史最早出现在5ka BP左右.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分析甘孜黄土1.15Ma以来的高分辨率碳酸盐记录,发现0.65Ma以前川西地区受到印度季风强烈稳定的影响,降水丰沛,气候湿润;0.65Ma以后,尤其是0.50Ma以后印度季风对该地区的影响开始逐步减弱,气候开始向干旱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2001年以来全球8级地震呈现新的活跃态势, 7.5级以上强震在空间上呈优势分布, 强震相对集中在西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汇聚边界带上尤为突出。 2009年全球发生20次7级以上强震, 其中有15次发生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 近期仍具有延续全球强震活动优势空间分布。 本文在以往关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运动方式以及相关地震活动研究基础上, 将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分为印度亚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 依据强震应变释放资料分析中国大陆西部、 印度板块边界和澳大利亚板块边界之间强震活动可能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西部地区与印度板块边界的强震活动有较好的相关性, 印度板块边界与澳大利亚板块边界活动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1914—1993年时段的中国大陆西部地区5个完整强震释放时段与印度板块地震活动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 且中国大陆西部地区强震活动相对印度板块边界地区滞后0~5年, 这对于中国大陆地区强震趋势跟踪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