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研究了大地奇异性对大地测量的影响及重力场在大地奇点附近的结构,揭示了奇异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82.
考虑混合地幔对流的地球热演化的参量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健  石耀霖 《地震学报》1999,21(6):642-651
单纯的全地幔对流或分层地幔对流热演化模型不能解释地球构造演化史中的幕式特征,故本研究在地球热历史的参量化模型研究中考虑混合地幔对流模式.我们引入时间相关的全地幔对流成分比F来表征地球热演化历史中全地幔对流所占权重,同时引入描述相变边界层对流状态的局部瑞利数Raloc和对流转换临界瑞利数Ra1及Ra2,作为地幔对流的控制参量.结果表明,混合地幔对流参量化模型得出的地球热演化史可以较好地反映地球幕式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83.
基于潮流运动与水深变化动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关于谢才系统与开边界函数选取的辨识模型。尝试性地给出了潮流数值模拟中处理边界的一种有效方法。研制的软件对旅顺双岛湾实施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84.
地基大功率电波加热电离层是通过地基大功率短波发射机向电离层发射无线电波,通过波-粒和波-波的相互作用将无线电波的能量注入电离层.通过这种有目的可操控的方式改变电离层电子密度和温度的分布,可以深入研究电离层中等离子体能量和物质的非线性演化过程,特别是电离层电子的非平衡态分布和加速问题.本文通过对电离层加热中几个比较重要物理过程的评述,对过去20年来我国研究学者在这一研究方向上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5.
为解决灌溉用水分配不均、平均节水能力受限的问题,提出基于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模型。在ZigBee组网条件下,对模型节点进行入网处理,并根据详细的处理结果,对节水传感器进行具体选择,完成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模型应用背景环境的建立。利用灌溉参量计算KC节水系数,设定引脚数值的方式,实现模型的顺利应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节水灌溉模型相比,应用高效技术模型后,灌溉用水分配均匀度最大值可达90%以上,平均节水能力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86.
震前加速破坏阶段地壳岩石破裂过程中可能辐射电磁信号,提取与之相关的电磁信号异常有助于认识地震孕育及破坏过程,从而为防震减灾提供支持.本文提出了改进型图像信息方法(Modified Pattern Informatics Method,MPI方法),并用于汶川地震前电离层参量时空特征信息的提取.通过分析对比处理前后的DEMETER电磁卫星时空图像可以发现,原始时空图像一般存在季节性和空间性的变化规律,较难获得有意义的信息;而采用MPI方法处理后,则发现汶川大地震前,电离层参量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从而,证明了MPI方法具有消除背景趋势、突出短期变化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取强震相关的电磁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87.
采用地震活动性总体参量R_t方法,研究北京及邻区R_t值在中等地震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分析跟踪地震发生前研究区域地震活动状态,探讨中等地震孕震过程的异常信息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当R_t值大于阈值0.84时,研究区域地震活动状态比较稳定,发生中等地震的可能性较小;反之,表明地震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发生中等地震的危险。检验R_t值的地震预测效能,预测效果比较理想,利用地震活动状态参量R_t研究北京及邻区地震活动状态,判定中等地震发生的风险性,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88.
基于热层电离层耦合数据同化的热层参量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高效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算法和背景场热层电离层理论模式NCAR-TIEGCM,开发了热层电离层数据同化系统.基于全球空地基GNSS电离层斜TEC观测、CHAMP和TIMED/GUVI热层参量观测构型设计了系列观测系统模拟实验,对热层参量进行估计.实验结果表明,(1)通过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同化电离层TEC观测能够较好地优化热层参量.(2)中性质量密度优化效果在整个同化阶段均有提升,提升百分比能达到40%.(3)积分氧氮比在同化阶段也能得到较好的优化,但在电子密度水平梯度变化剧烈区域效果较差.最后本文对中性质量密度进行了预报评估,结果表明,由于中性成分优化,在地磁平静条件下其预报时间尺度可长达24h.  相似文献   
89.
本文首先从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的输运方程和考虑自作用时的电磁波波动方程出发,利用简正模展开的方法推导出泵波在反射区域激发出热自聚焦不稳定性(thermal self-focusing instabilities,TSFI)所需电场阈值以及其增长率的完整数学表达式,并估算了TSFI激发阈值及所对应的有效辐射功率(ERP)的量级.随后利用三维垂直加热的理论模型,结合国际参考电离层(IRI-2012)和中性大气模型(MSIS-E-00)给出的背景参数,数值模拟了大功率高频泵波加热电离层时泵波反射区域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因TSFI而产生的变化及发展的过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背景参数对较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高频泵波的加热阈值达到或超过百毫伏每米的量级时,即可激发TSFI,发展出大尺度电子密度及温度不均匀体,这些不均匀体内的密度耗空约为4%~10%,而电子温度剧烈增长,到达背景温度值的1.6~2.1倍;且在相当的加热条件下,背景电子温度越低、电子密度越小,加热效果越显著;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的扰动幅度随着加热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即扰动逐渐趋于饱和,且电子温度要快于电子密度达到饱和状态.本文还对泵波反射高度处的电子密度及电子温度变化率进行采样并求得其功率谱密度,分析结果表明:TSFI发展出的大尺度不均匀体满足幂律谱结构,谱指数随着加热的进行逐渐趋于稳定,白天与夜间的幂律谱指数区别不大,但电子密度与电子温度的幂律谱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90.
在以前的工作中,考虑直立走滑型断层地震,假设断层面微元破裂强度遵循Weibull概率分布,由细观力学方法推导出断层面的宏观本构关系是一个非线性函数,表现为弹性-软化塑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用稳定性理论研究了地震稳定性问题.而实际断层大多是倾斜的,为此,本文首先建立了由围岩和倾斜断层构成的平面地震力学模型,采用宏观的断层载荷-变形的全过程曲线,详细讨论了倾斜断层地震的不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远场一旦施加位移,断层也同时错动,这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为了更好的模拟断层的初始能量累计过程,进一步对断层本构模型进行改进.考虑断层面破裂强度,采用Coulomb破裂准则,则断层表现为刚塑性本构关系,只有当断层面剪应力达到一个临界值时,断层才开始错动.研究表明,对于倾斜断层地震,与直立走滑型断层地震一样,系统刚度比β(围岩切线刚度与断层刚度最大值之比)是决定地震失稳的重要参数,只有当β<1时才会出现地震失稳,且伴随应力突跳和围岩应变能释放.当β≥1时,仅仅是断层无震滑动,不会发生地震.在远场应施以位移形式边界条件,以致地震失稳发生在平衡路径的位移转向点并伴有应力突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