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926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相互作用的系统自然地朝着一种临界状态演化,该文运用自组织临界状态理论,建立了楔状体临界锥顶角数学模型,文章还对楔状体的变形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2.
造山带的网结状构造样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结状构造样式是造山带地壳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为线状强应变带与夹持其间的透镜状弱应变域规律组合格式。这种网结状型式在几何学上具有尺度不变性,并具三维特征,理论分析和实际观察指出,这种网结状构造样式,是在应变软化作用及变形分解作用控制下递进发育而成的,而造山带地壳结构的不均一性、组成造山带岩石的流变学特征以及变形物理环境,又是控制应变软化及变形分解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3.
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是一个大型隐伏矿床,找矿工作采用了化探次生晕、原生晕、地质调查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含敛条纹状蚀变岩的发现在找矿预测中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为找矿工作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4.
长坡矿床深部区是近年来在大厂长坡矿区深部取得了较好找矿效果的一个勘查靶区,新发现了77-1号、77-2号、75-1号、115号等多个锡多金属矿体,这些矿体均赋存于大厂断裂F1及其下盘F1-1、F3、F5组成的叠瓦状构造中,锡多金属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出,这些新发现展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文章在研究该勘查区矿床特征及叠瓦状构造控矿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井中物探、化探资料,对该区的找矿远景和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5.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中超高压矿物硅尖晶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罗布莎蛇绿岩的铬铁矿中,发现一个由70-80种奇异矿物组成的地幔矿物群,其中包括一种成分特殊的尖晶石类矿物。该种尖晶石呈包裹体分布在毒砂中,28粒该矿物的平均化学成分:Na2O 1.58%,MgO7.52%,Al2O3 36.59%,SiO2 44.45%,FeO 8.72%,并含少量CaO和TiO2。经激光拉曼谱仪测试,一部分颗粒具有Franclinite(锌铁尖晶石ZnFe2O4)拉曼谱。根据尖晶石结构和化学成分,可以得出两种分子式:(Mg0.52Na0.14Fe0.32Al0.74)1.72(Si2.00Al1.20)3.20O8和(Mg0.52Na0.14Fe0.32Si0.50)1.48相(Si1.50Al1.94)3.44O8。两种分子式都表明阳离子Si呈六配位占据尖晶石八面体晶格位置。Si离子呈六配位的硅酸盐。实验证明具有超高压性质,来自相当于过渡带400-670km的深部。表明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古大洋岩石圈)的岩浆活动达到过渡带。可能是地幔柱活动将硅尖晶石类等超高压矿物搬运到上地幔浅部的。  相似文献   
136.
以北羌塘盆地多格错仁地区为例,重点分析和论述了该地区地层、构造组合及其空间展布规律,指出北羌塘盆地多格错仁地区多级复式褶曲及与其匹配的边界断裂所构成的三级构造单元,呈现帚状构造组合特征,进而提出北羌塘盆地为一大型帚状旋扭构造体系。油气找寻的战略方向应在该体系向东南撤开的方向上,重点是多格错仁—赤布张错一带的广大区域。  相似文献   
137.
西南天山哈布腾苏河沿岸的含石墨的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中出露一套若干大小不等的布丁状变基性岩块,产状与区域面理一致。本文对其中保存完好的榴辉岩体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岩石学研究和温压演化条件计算。根据主要矿物的含量,将该套榴辉岩大致分为两类—角闪榴辉岩和钠云母榴辉岩,二者的主要矿物均为 Grt Omp Na-Ca-Amp Pg Dol/Cal Rt±Qtz。石榴石变斑晶两阶段生长明显,从核部到边部 X_(Mn)和X_(Fe)降低,X_(Mg)和 X_(Ca)升高,指示了升温降压的变质过程。根据石榴石核部和边部的包体组合特征,确立了两期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前一阶段经历了高压但较低温的硬柱石-硬绿泥石(仅见假象)榴辉岩相,变质温度为400~500℃,压力不低于1.8~1.9GPa,表明早期经历了快速俯冲过程;后一阶段的变质温度为570±30℃,压力为2.0~2.5GPa。在退变质绿帘角闪岩相阶段,形成低压脉体(矿物组合为 Ab Di Na-Ca-Amp Ep/Czo Cal)和一系列退变质反应结构,如 Dol 的 Cal 增生边,Omp 的 Di Ab 后成合晶结构。利用 Dol-Cal 分溶温度计和 Di的 Jd 分子含量得到该阶段的温度约500~530℃,压力小于0.9~1.1GPa,表明其退变质经历的是降温降压过程。这与利用Thermocalc 3.1在 NCFMASH 体系下计算的 PT 视剖面图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8.
勘探区属郭庄煤矿的后备井田,勘探的目的是掌握井田主可采煤层的赋存形态与断层、陷落柱发育特征。根据勘探区的地质条件,地质任务,兼顾质量和成本,勘探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为3线1炮制线束状观测系统,采用中间放炮,使勘探物理点由常规二维设计的3000个减至700个,勘探成本明显降低。勘探前后的资料对比分析表明,3#煤层的展布特征和断层构造有较大不同,其中3#煤层展布形态由NE向变化均匀,两翼对称的背斜构造修改为等高线变化扭曲相对剧烈,两翼对称的向斜构造;勘探后新解释断层5条,断点3处,另外3条已知断层的形态、位置、落差等相差各异。  相似文献   
139.
张璇  韦恒叶 《沉积学报》2020,38(3):476-484
二叠纪发生了两次重大生物灭绝事件,一次是位于吴家坪初期即瓜德鲁普世末生物灭绝事件,另一次是位于长兴末期即晚二叠世末生物灭绝事件。在这两次生物灭绝事件之间的大约八百万年时间里,其环境变化研究相对较少,古海洋的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目前尚未清楚。通过分析湖北秭归县杨林剖面的黄铁矿形态来探讨吴家坪组-长兴组界线氧化还原条件及其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吴家坪组与长兴组石灰岩沉积时期的古海水主要是贫氧至氧化环境。在吴家坪组上部至长兴组下部地层沉积时期古水体出现间歇性硫化现象。该硫化缺氧事件不仅出现在秭归地区,还广泛分布于鄂西盆地、扬子台地南缘南盘江盆地、阿拉伯地台以及东格陵兰盆地地区。这说明吴家坪-长兴组界线沉积时期的间歇性硫化缺氧事件有可能是一个全球性事件。该事件可能与二叠末事件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0.
流体的运动,涡旋及其与矿床形成的关系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德复 《岩石学报》1998,14(2):232-239
热液矿床形成过程中,携带成矿元素的成矿流体运动的动力是流体的压力差,流体压力差有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种。由于热体(如侵入体)的存在,流体得到加热即产生的垂直压力差而向上流动(浮力);在水平方向上,因被加热流体与周围流体的压力差,周围流体向热体方向流动。由此,即形成以热体为中心的流体对流系统。因为流体的水平运动是发生在转动着的地球上的运动,流体运动必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很可能发生流体涡旋。在地球上赤道以北发生的流体涡旋,流体呈螺旋切线状以逆时针方向往内圈辐合。流体涡旋内圈的流体因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呈环状流动而不进入中心。热液矿床中,环状矿脉和帚状矿脉极为常见。我国大量热液矿床中所见的帚状矿脉分布特征表明,它们的收敛端指向往往呈逆时针旋转方向,这种矿脉展布特征与流体涡旋特征完全吻合。由此,作者提出了热液矿床涡旋成矿的思想,成矿流体的涡旋可能是热液矿床形成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