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46篇
  免费   5430篇
  国内免费   5463篇
测绘学   614篇
大气科学   326篇
地球物理   7510篇
地质学   20200篇
海洋学   1460篇
天文学   112篇
综合类   1455篇
自然地理   462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638篇
  2022年   821篇
  2021年   867篇
  2020年   723篇
  2019年   905篇
  2018年   656篇
  2017年   757篇
  2016年   739篇
  2015年   889篇
  2014年   1361篇
  2013年   1040篇
  2012年   1310篇
  2011年   1275篇
  2010年   1092篇
  2009年   1174篇
  2008年   1192篇
  2007年   935篇
  2006年   1024篇
  2005年   903篇
  2004年   981篇
  2003年   993篇
  2002年   1040篇
  2001年   1066篇
  2000年   919篇
  1999年   896篇
  1998年   883篇
  1997年   844篇
  1996年   881篇
  1995年   829篇
  1994年   774篇
  1993年   679篇
  1992年   698篇
  1991年   586篇
  1990年   564篇
  1989年   453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36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1篇
  1975年   12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文章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硅、氧同位素等研究,探讨了羊蹄子山-磨石山钛矿区无矿白色硅质岩和富钛硅质岩的成因及形成地质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呈厚层状产出的无矿白色硅质岩具较高的SiO2、Al2O3含量及Al/(Al Fe Mn)、Al2O3/(Al2O3 Fe2O3)比值,稀土元素总量很低,其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为向右倾的曲线,无明显铈异常和铕异常,表明其形成于受陆源影响的大陆边缘构造环境;赋矿岩系中薄层状富钛硅质岩的TiO2、Fe2O3、Cu、V含量较高,但Al/(Al Fe Mn)、Al2O3/(Al2O3 Fe2O3)比值较低,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北美页岩标准化曲线为明显左倾型-平坦型,具弱的负铈异常,表明其形成于洋脊及附近环境。两种硅质岩的δ30Si值为变化较小的负值,与热水沉积和某些生物成因硅质岩的硅同位素组成相似,两者的δ18O值范围和平均值均相似。两类硅质岩的成因及形成构造环境不同,富钛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的形成与本区元古宙海底火山热液喷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2.
前河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赋存在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和英安岩中,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热液在迁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广泛的流体-岩石反应而引起热液蚀变。本区石英中有4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45~331℃,其中含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中-高温区。成矿流体的密度和压力变化范围分别是0.68~0.94g/cm3和(367.01~896.55)×105Pa。金大量沉淀成矿时的流体特征为:温度213~260℃、密度0.80~0.89g/cm3和压力(502.86~710.57)×105Pa。流体相为SO42->Na >Cl->K 型,CO2/H2O比值及N2、H2S、Ar、C2H6等挥发分的含量明显增高,f(CO2)、f(H2S)、f(CH4)和Eh值增大;f(O2)、f(H2O)和pH值减小。在青磐岩化安山岩的基础上发生的流体-岩石反应是造成本矿床金沉淀成矿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3.
秦岭造山带的印支运动及印支期成矿作用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17  
秦岭碰撞造山经历了长期的板块构造的俯冲-碰撞的构造演化,于印支期最终完成对接拼合,形成了统一的中国大陆,并由此转入陆内变形。众多Au、Mo多金属矿床的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印支期是秦岭的重要成矿期,其成矿作用明显受到构造演化的控制,反映特定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作用过程。秦岭印支期成矿作用不仅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作用的先导和开始,奠定了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基础,而且为碰撞期和碰撞期后构造体制快速转换的研究提供了依据。重视秦岭以及中国印支期成矿作用的研究,对正确认识秦岭成矿带的区域成矿规律、造山带演化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建立符合中国和东亚实际的印支期成矿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4.
在野外考察过程中,于新疆乌恰地区早侏罗世康苏组沼泽相砂岩层中,发现并识别出软沉积物液化变形层,变形包括负载构造,球枕构造及卷曲变形构造。通过模拟试验的对比研究认为,该软沉积物变形机制与液化作用有关,触发沉积物液化的动力是古地震,并且根据地震震级与液化最大震中距的关系,推测出造成早侏罗世软沉积物变形的里氏地震震级为6相似文献   
65.
中国南方志留系底部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构造-环境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宜昌王家湾和张家界三家馆两个剖面的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剖面的有机碳丰度、有机碳同位素、以及磷和硫元素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了有机质生产、聚集、保存的有利条件.研究表明,对于下志留统烃源岩而言,对有机质生产的主要贡献来自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有机质聚集在陆缘洼地型活动大陆边缘的分隔性盆地中,其有利保存的缺氧条件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区域性的缺氧有关.我们认为,扬子克拉通的志留系底部烃源岩与北非的"hot shale"一样,有很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6.
蒙古塔木察格坳陷白垩系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化爱  钟建华  陈鑫  高玉飞 《地质学报》2008,82(8):1088-1094
通过岩芯观察,结合构造背景研究,在蒙古塔木察格坳陷白垩纪地层中识别出震积岩。震积岩的主要标志有微同沉积断裂、同沉积塑性变形构造、液化脉、震积枕状及伴生构造等。通过对塔219 井、塔1943 井等岩芯的系统观察,建立了蒙古塔木察格坳陷白垩系震积岩的垂向序列。震积岩的垂向序列自下而上依次为砂岩脉(砂火山)层段、水塑性褶皱变形层段、斧式构造层段、滑塌构造层段、阶梯状微断层和震裂缝层段、准原地沉积湖泊津浪丘状层理和内碎屑角砾岩层段、异地沉积震浊积岩层段,对应于地震由强变弱的一个变化过程。震积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有助于分析盆地边界断裂的强烈活动时期。  相似文献   
67.
新疆境内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早侏罗世走滑的古地震证据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野外考察过程中,于新疆乌恰地区早侏罗世康苏组沼泽相砂岩层中,发现并识别出软沉积物液化变形层,变形包括负载构造,球-枕构造及卷曲变形构造。通过模拟试验的对比研究认为,该软沉积物变形机制与液化作用有关,触发沉积物液化的动力是古地震,并且根据地震震级与液化最大震中距的关系,推测出造成早侏罗世软沉积物变形的里氏地震震级为6相似文献   
68.
江西浒坑钨矿含矿石英脉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构造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章伟 《地质学报》2008,82(11):1531-1539
位于赣西武功山地区的江西浒坑钨矿是一个大型石英脉型钨矿床,与赣南典型的“五层楼”模式不同,矿脉主要集中在岩体内接触带。含矿石英脉除了普通的块状构造以外,还普遍存在条带状构造。详细的野外编录和镜下研究表明含矿块状石英脉在形成后遭受不同程度的韧性剪切,从而形成不同成分的分异条带。剪切带以出现新生的面理和线理(拉伸线理)为特征。岩石学研究表明条带状矿石属于糜棱岩,具有丰富的塑性变形显微构造特征。通过对含矿石英脉的构造解析,认为与岩浆岩有关的原生节理系统基本上是同时形成的,沿节理充填的石英脉经历了长期的、多期次的构造运动,从而形成了复杂的石英脉和矿石类型。建立了原生节理形成→石英充填→韧性剪切发生→二期石英充填→脆性碎裂的矿区构造演化序列。韧性剪切作用的动力学背景可能是受后期岩浆侵入的影响,最后的脆性破裂应与区域上存在南北向的压应力有关。  相似文献   
69.
汶川大地震(MS 8.0)同震变形作用及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于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断裂带的汶川大地震(MS 8.0)波及半个亚洲,震撼整个中国。本文通过地震后的实地调查,对发育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分布、产状、继承性复活与变形特征,以及同震变形与地震地质灾害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总结,分析表明这次汶川大地震(MS 8.0)沿北川-映秀逆冲断裂和安县-灌县逆冲断裂同时发生地表破裂,前者产生以高角度逆冲兼右旋走滑为特征的地表破裂带长约275 km,后者产生以缓倾角逆冲作用为特征的地表破裂带长约80 km。汶川大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带分布具有分段性特征,并与地表破坏程度的分带性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详细研究表明,同震地表破裂带的产状直接影响地表破坏程度和地震地质灾害的强度,汶川大地震(MS 8.0)沿呈高角度陡倾的北川-映秀逆冲断裂发育的同震地表变形所产生的地表破坏程度和地震地质灾害的强度比沿缓倾角的安县-灌县逆冲断裂要强。从各种类型的地震断裂来看,具有垂直运动的逆冲型地震断裂所造成的地表破坏程度和地质灾害强度比具水平运动的走滑型地震断裂要强。因此,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破裂过程和同震地表变形与地震地质灾害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0.
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3DEEMs)及荧光偏振法研究了3例腐殖酸和1例湖泊溶解有机物(DOM)在不同腐殖酸浓度、离子强度和pH条件下的荧光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增大,各腐殖酸样的荧光强度增大,其中垃圾渗滤液腐殖酸和Pahokee泥炭腐殖酸的荧光峰出现红移.随着浓度进一步增大,腐殖酸的荧光偏振值增大,由此推断在此浓度范围内腐殖酸由于分子间的排斥作用使其构型出现伸展.离子强度增大导致腐殖酸及阿哈湖DOM的荧光强度降低.随着氯化钾(KCI)浓度增大,Fluka腐殖酸的荧光峰A蓝移,荧光峰B的荧光偏振值出现减小,推测是由于静电中和作用使其荧光基团发生卷曲造成的.离子强度对其余腐殖酸样和阿哈湖DOM的其他荧光特性没有明显的影响.总的来说,pH值的变化对腐殖酸和湖泊DOM的荧光特征的影响是很明显的.随着pH值增大,腐殖酸和湖泊DOM的荧光强度增强.而pH值减小时,Fluka腐殖酸和Pahokee泥炭腐殖酸的荧光峰(A峰)蓝移,当pH值降到5时,Fhka腐殖酸的荧光峰突然红移到最大,随后又继续蓝移;垃圾渗滤液腐殖酸和阿哈湖DOM的荧光峰位无明显的漂移.所有样品的荧光偏振值都减小(但阿哈湖DOM的A峰变化不大),但在pHi≤5时又增大,这种现象表明随着pH值降低,腐殖酸和湖泊DOM中有机大分子发生卷曲,但在pH≤5时由于羧基的质子化又以平面伸展构型出现在溶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