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316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宇宙成因核素10Be示踪古地磁场的研究在海洋和冰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受黄土来源及沉降过程的复杂性制约,运用中国黄土10Be示踪古地磁场变化的研究直到近年来才取得突破进展.综述了黄土10Be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将其应用于地磁场示踪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重点介绍了为分离黄土10Be浓度记录所包含的气候因素和地磁场影响因素而建立的LGM分离方法、剩磁矫顽力估算模型方法和"平均值概念"方法.各种创新数理方法的建立基本解决了黄土10Be示踪古地磁场的科学难题,使黄土10Be示踪古地磁场变化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2.
河南荥阳孤柏嘴黄土剖面磁性地层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南荥阳孤柏嘴黄土剖面古地磁研究表明 B/ M界线位于 S8上部 (剖面 1 1 9.4 m处 ) ,80多米厚的马兰黄土中发现 4层弱发育的古土壤。古地磁研究结果为邙山黄土地层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时间控制 ,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工程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并且表明该剖面在提取黄土沉积所记录的高分辨率的过去全球变化信息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3.
太湖平原西北部第四纪海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武进漕桥和金坛水北等地钻孔及剖面样品中古生物组合分析,结合岩性、古气候、古地磁等综合研究,证实太湖平原西北部第四纪以来曾发生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海侵,即晚更新世早期的太湖海侵、晚更新世晚期的Ge湖海侵和全新世的镇江海侵。  相似文献   
114.
白云洞是云南乃古石林地区一个长达380km的岩溶洞穴,位于昆明东南70km。溶洞通道的总体方向为N110°~120°E,N0°~10°W,裂隙方向为N30°~40°W,N20°~30°W。溶洞发育于厚层的下二叠统栖霞组,水流发育,正处于近潜水位阶段。溶洞沉积中存在大量  相似文献   
115.
金矿床测年方法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有关金矿床同位素定年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古地磁法,天然裂变径迹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常用同位素定年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6.
本文收集了1989年之前中朝陆块自晚石炭世至第三纪期间的古地磁极数据.应用分类过滤方法选出可靠的古地磁极,建立了中朝陆块新的视极移曲线.通过中朝陆块与扬子陆块视极移曲线的比较,对前人提出的两个陆块会聚的几种模式进行了检验.本文提出的旋转模式,对研究两陆块的会聚过程是较合理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7.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华芳  杨占龙 《沉积学报》1995,13(4):161-168
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早中奥陶世位于北纬14°~20°的古纬度区内,气候温暖潮湿,其南部和北部边缘的滨浅海相地层中可能富含生物有机质,是寻找该时期油气资源的有利地区;晚奥陶世-早石炭世,它可能经历了大规模的南北向水平构造迁移;晚石炭世-二叠纪,盆地处于北纬20°左右地区,广泛发育的湖沼相沉积地层是煤成油、气的主要源岩层;三叠纪-侏罗纪,它位于北纬24°~31°,干湿交替的气候环境和差异构造旋转作用,为盆地边缘的油气形成和聚集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有希望找到更多的中生代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18.
新疆准噶尔二台地区晚古生代古极点位置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地块同时代极点位置无显著差别。实测古纬度更接近于用哈萨克斯坦极点计算得到的预期古纬度。因此,晚古生代准噶尔地块与哈萨克斯坦地块已是统一的整体。泥盆纪准噶尔地块内的准噶尔洋盆于晚石炭世闭合于乌伦古河一带。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哈萨克斯坦地块等组成东部劳亚大陆的块体,尽管其运动演化有所差异,但都遵循了以西伯利亚板块为主体大致相同的总的运动演化过程,即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早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NW向运动和侏罗纪以来的SEE向运动  相似文献   
119.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