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5篇
  免费   1948篇
  国内免费   2105篇
测绘学   260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1508篇
地质学   7678篇
海洋学   1069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438篇
自然地理   1071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405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476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383篇
  2000年   372篇
  1999年   334篇
  1998年   344篇
  1997年   383篇
  1996年   373篇
  1995年   310篇
  1994年   278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251篇
  1991年   207篇
  1990年   199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50年   3篇
  1946年   4篇
  1944年   3篇
  194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王友勤  刘尔义 《吉林地质》1996,15(3):111-117
概要的总结了东北区中生代地层中古生物群,以及它们在岩石地层单位中的分布,借以说明岩石地层的时代,为地层多重划分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建立大地构造内波假说的根据,即:(1)全球海陆分布的低阶球谐特征;(2)全球大洋中脊体系的存在;(3)大陆永存及生长的事实;(4)地壳均衡及莫霍面的化学分界面性质;(5)地槽活动的现象、规律等。在分析以在事实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地构造运动中主要的物质运动过程,认为从薄地壳底部向厚地壳底部迁移的地壳物质流,引起地壳厚度的自激波动,推动地槽运动和大陆生长。  相似文献   
13.
14.
15.
古侵蚀沉积间断面型金矿是桂西的主要金矿床类型。文章着重分析该类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 ,论述矿床成因及成矿机理 ,认为此类型金矿易采易冶 ,经济效益显著 ,建议加大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中生代沉积基准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地质资料研究来恢复沉积基准面变化。首先根据沉积物的分布规律、沉积构造、古生物组合及古生态、自生矿物和波基面等特征来获得古水深,然后利用对地层做脱水压实校正获得沉积物原始厚度。对湖盆地区古水深和沉积物原始厚度累加起来就可得到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为在松辽盆地中进行地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古流体动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对地下水动力场进行数学描述,以水动力为主线,建立适合该地区的数学模型,选择正确的地质模型参数,主要采用数值计算和模拟等手段,在恢复出乌尔逊凹陷主要目的层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水动力的基础上又恢复出古流体势的演化历史。整体上,在乌尔逊凹陷,各主要地质时期的油势演化特征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乌南大于乌北,且低势区的发育有较好的继承性。最后,依据油气聚集理论,进行油气运移聚集系统的划分、油气运移方向的分析,从而得出有关研究区油气运移聚集条件的认识,主要从流体动力的角度考虑,指出有利聚集区,认为在乌尔逊凹陷苏4~苏18井区、苏132~苏17~铜2井区及巴1~巴2~巴4井区为有利油气运移聚集区。  相似文献   
19.
新疆塔中南坡奥陶系的地层缺失和沉积相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奥陶系内部6个组沉积的时间片段拟定塔中南坡不同区块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部分关键层段的牙形石和几丁虫组合特征证明一间房组和恰尔巴克组在塔中部分井区是存在的,但恰尔巴克组的分布范围最狭窄。总体上,塔中南坡隆起区地层缺失较多,古城墟隆起基本完整。据缺失状况和岩相展布,显示塔中南坡的沉积单元具有由东往西迁移的特征,且各时段迁移的距离与速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野外考察过程中,于新疆乌恰地区早侏罗世康苏组沼泽相砂岩层中,发现并识别出软沉积物液化变形层,变形包括负载构造,球枕构造及卷曲变形构造。通过模拟试验的对比研究认为,该软沉积物变形机制与液化作用有关,触发沉积物液化的动力是古地震,并且根据地震震级与液化最大震中距的关系,推测出造成早侏罗世软沉积物变形的里氏地震震级为6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