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辽盆地中生代沉积基准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地质资料研究来恢复沉积基准面变化。首先根据沉积物的分布规律、沉积构造、古生物组合及古生态、自生矿物和波基面等特征来获得古水深,然后利用对地层做脱水压实校正获得沉积物原始厚度。对湖盆地区古水深和沉积物原始厚度累加起来就可得到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为在松辽盆地中进行地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震积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和岩芯观察的基础上,在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地层中识别出震积岩。震积岩的主要标志是发育各种类型的软沉积变形构造,包括微阶梯状正断层、层内小褶皱、扭曲变形、振动液化砂岩脉、震塌岩等。通过对河152井、王59井、牛38井、牛22井等井岩芯的系统观察,发现由于构造和地震强度的不同,震积岩的垂向序列有所不同,并进一步研究了各种震积岩构造特征与地震强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的震积岩构造特征对应不同的地震强度,进一步确定了与古地震的关系。通过对本区储层分析,认为震积岩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储集空间。这些研究为东营凹陷构造演化研究、震积岩的识别和描述以及成藏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理论依据,并可为该区古地震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东濮凹陷沙三段储层裂缝的发育特征、形成机制、主控因素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对裂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沙三段储层中发育的裂缝按规模可分为宏观裂缝和微观裂缝两大类,按成因可分为构造缝、超压缝和成岩缝。构造缝走向以NNE向、NE向为主,其形成可分为两期,分别为40~35 Ma沙河街组沉积中后期和25~18 Ma东营组沉积末期。超压缝的形成与膏盐脱水、烃类充注和膏盐层封堵作用有关,形成于33~25 Ma东营组沉积时期。压实作用、溶解作用、收缩作用等成岩作用均可形成微裂缝。裂缝的形成序列为:早期构造缝-压裂缝-溶解缝-超压缝-收缩缝-晚期构造缝-溶解缝-压裂缝;裂缝的发育可以改善储层物性,宏观裂缝主要起渗流作用,微观裂缝既可作为有效的储集空间,又可作为酸性流体流动通道,产生次生孔隙带,提高储层孔隙度。  相似文献   
4.
山东昌乐凹陷油页岩出产于古近系五图群李家崖组,与济阳拗陷和潍北凹陷孔二段相当。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昌乐凹陷油页岩品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油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1型,处于未熟低熟阶段,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通过区域构造演化和气候变化分析,昌乐凹陷油页岩形成于郯庐断裂带左旋右旋转换期,构造活动强度较弱加之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促成了油页岩的发育。油页岩与煤共生于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之中,油页岩成矿模式为断陷湖沼型。  相似文献   
5.
合成孔径干涉雷达(InSAR)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地面高程信息的获取。相位解缠作为其关键步骤直接关系到地表高程的提取精度。然而,相位解缠受相位连续性假设的限制无法识别间断相位,影响在陡峭地形区域的高程反演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间断自适应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DA-MRF)的相位解缠算法处理间断相位。首先构建DA-MRF模型的能量函数能够自适应地在连续相位处保持像素连接,同时在间断相位处阻断像素连接;然后再利用图割算法优化能量函数,完成相位解缠。仿真和实测数据试验证明,本文方法与常用的相位解缠算法相比,具有更强的间断相位保持能力,更适用于地形变化剧烈场景中的地形重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实测物性、粒度分析及铸体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对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沙二-沙四段储层孔隙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利用最优尺度回归方法,定量分析了储层孔隙度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最优尺度回归可以简便快捷地定量分析多因素对孔隙度的重要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为:含油级别、层位、胶结物含量、储层与膏盐岩位置关系、压实减孔率及分选系数。成岩作用早期,分选性决定了储层的初始孔隙,压实作用是孔隙度减小的最主要的原因;成岩作用中后期,烃类充注是储层孔隙度得以保存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羌塘盆地侏罗系低渗透碎屑岩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侏罗系碎屑岩主要包括三角洲相、滨海相和河流相砂体,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储层经历了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颗粒间线—凹凸接触,胶结物主要为钙质和硅质,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包括颗粒溶孔、粒间溶孔等,溶孔以中孔和小孔为主,喉道为细喉和微喉,构造裂缝的发育对改善储层的渗透性有重要作用。物性统计表明:孔隙度大多小于5%,渗透率小于1mD,为低孔、低渗储层。结合低渗储层分类标准,将碎屑岩储集层分为3类进行了评价,认为上侏罗统雪山组储层最好,其次为中侏罗统雀莫错组,而夏里组相对较差;最有利储集层发育区主要位于北羌塘坳陷西部中央隆起带北缘和盆地东部雀莫错地区,较有利储层发育区位于北羌塘坳陷中部和东部地区,南羌塘坳陷储集层较差。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较强,后期溶蚀作用相对较弱,是造成目前低孔低渗储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内陆裂谷盆地,内部发育6个坳陷、4个隆起、54个凹陷和44个凸起。沉积盆地的含油气性与其古地理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渤海湾盆地各坳陷大量的录井、岩心、古生物、测井、地震资料及前人的大量文献和数据,对渤海湾盆地各坳陷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进行了全区对比和统层。在此基础上,对冀中坳陷、济阳坳陷、临清坳陷内东濮凹陷各组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编制了这些区域的古地理图;充分利用前人文献和科研报告中所编制的辽河坳陷、黄骅坳陷、渤海海域古近系各组段的古地理图,编制了渤海湾盆地孔店组、沙河街组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的古地理图。渤海湾盆地发育数十个含油气凹陷,每个凹陷中心的深湖亚相泥岩构成烃源岩,而在凹陷的边缘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滩坝等砂体,构成重要的储集层,在有利的成藏条件下,凹陷中央的烃源岩向周围与之互层的储集层供烃形成油藏,在凹陷中央的烃源岩中,还发育了页岩油、页岩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因此,每个凹陷就是油气生成、运聚的基本单元,是一个独立的油气运移—聚集系统。生油凹陷的分布及其古地理特征控制了油气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中的平面分布。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讨论了影响陆相湖盆地层层序发育的4大因素。将东营凹陷第三系划分出2个层序6个体系域。确定出湖盆中湖侵体系域存在4种类型,并建立了它们的发育模式。最后,利用古地磁资料,确定出了第1层序的缓慢沉积段,并对深水环境准层序的划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原生的石膏脉通常呈层、片状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南部四棵树河地区野外地质考察中发现有龟壳状结构的石膏脉晶体。通过对周边地区露头实测、探勘、取样及盆地腹部钻井取心资料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龟壳状结构石膏脉形成的古环境背景、盆内沉积证据、龟裂成因和充填石膏成因进行系统研究。准噶尔盆地在三叠—新近纪为内陆浅水湖盆沉积,南部山前地区新近系沙湾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岩相古地理特征受湖平面升降及构造综合控制。研究区发育大量红层沉积,盆地岩石的"先成岩、后胶结"为龟壳状结构石膏脉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综合认为,龟壳状结构石膏脉的形成可能是经"两期盐湖、四个阶段"的作用而成,主要分为一期盐湖作用的原始状态阶段和龟裂状态阶段、二期盐湖作用的龟裂注溶盐水状态和龟裂充填石膏状态。龟壳状结构石膏脉的发现可推测盆地腹部存在天然储层裂缝改造区,为预测有利区带提供地质依据,并对中国西北地区新近纪干旱沉积环境指示具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