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关于创口海百合(Traumatocrinus)的分类、分布及古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贵州关岭地区晚三叠世(卡尼期)小凹组(=瓦窑组)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库中产有大量完好保存的创口海百合(Traumatocrinus)(棘皮动物门,海百合纲)化石。根据对此类海百合分类、分布和形态构造及古生态的研究,特别是大量完好保存、且附着在漂浮木头上的群体化石标本的发现,进一步证明这种外形似海百合花的创口海百合营假浮游的生活方式。这类特化的海百合分枝起源于另一类底栖中三叠世石莲海百合科,很快占领了卡尼期初期的生态境,至卡尼期末创口海百合衰退以后,它的生态境在诺利期时为形态发生的趋同变异的链海百合(Seirocrinus)和五角海百合(Pentacrinites)所占领。  相似文献   
32.
河南省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恐龙蛋化石产地之一,具有含蛋层位多、数量大、类型全、原始状态保存好以及可供研究的K/T界线等特点。据初步统计,已有7科、10属、19种之多,且与霸王龙、鸭咀龙、蜥脚类及轮藻、孢粉、痕迹化石等共生。本文评述了恐龙蛋化石的分类系统、地层划分与时代、古生态特征及古气候等,并论述了恐龙绝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吐鲁番拗陷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古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栋  江德昕 《沉积学报》1997,15(3):133-140
根据吐鲁番拗陷葡1井和草南1井中侏罗世的孢子花粉化石及其组合特征,研究孢粉植物群、古植被面貌及古生态环境,探讨中侏罗世的古气候性质、演变及其对聚煤作用和油气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35.
本文对甘肃宝积山盆地窑街组植物大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经鉴定共有19属50种,结合已有的宝积山盆地中侏罗世植物化石资料,发现甘肃宝积山盆地中侏罗世植物群由27属73种组成.其中,银杏类植物10属30种,真蕨类植物5属26种,松柏类植物5属6种,楔叶类植物3属5种,苏铁类植物2属4种,裸子植物球果和种子化石2属2种.基于当前植物群组成特征,对植物化石埋藏学特性进行分析,确定植物化石主要为原地埋藏或亚原地埋藏,少数属种为异地埋藏,并通过对化石类群古生态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现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初步重建了宝积山盆地中侏罗世植物群落,划分为四个植物群落:岸边湿地楔叶类植物群落、低地蕨类苏铁类植物群落、坡地银杏类植物群落和高地松柏类植物群落.通过对植物群组成特征和植物化石叶相特征的统计分析,并与其他气候带植物群特征进行对比,推断中侏罗世时期甘肃宝积山盆地为温暖潮湿的暖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36.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成礁背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发现生物礁滩作为重要储集层后,有关礁的形态和规模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研究解析该地区礁的古生物组合、古生态结构和沉积环境,以此为基础系统论证生物礁的沉积序列。礁的建造方式可归属于珊瑚骨架礁丘、层孔虫—海绵骨架礁丘、海绵—层孔虫骨架礁丘以及管孔藻—层孔虫骨架礁丘几种生态类型,这些骨架礁丘无论从造礁生物多样性、生态组合特征以及造礁规模,皆不同于前时代的前寒武纪叠层石礁、寒武纪古杯礁、早奥陶世的灰泥丘和托盘海绵礁,而呈现出单个礁体厚度大、发育旋回多之特点,多期礁体的垂向叠加、横向迁移造成礁体叠置连片, 形成了呈条带状展布的大型生物礁群。  相似文献   
37.
38.
燕辽地区晚中生代动物君及其古生态和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燕辽地区的中侏罗-早白垩世地层中共有3个动物群贯穿始终,即燕辽动物群、热河动物群、阜新动物群,分别分布于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构成多门类化石群的组合序列.根据以昆虫为主的动物群组合序列研究,可以推测中侏罗世燕辽地区处于温带气候条件下,森林沼泽发育,分布广,但水面规模不大,水体不深,地形起伏差异较小,而晚侏罗世相似,陆地植被茂盛,森林极为广布.到早白垩世尼欧克姆期,动物群的种类相对较贫乏,以陆生昆虫为主,出现的昆虫大多为典型亚热带昆虫,说明该地气候仍偏热,但湖泊显著减少,已逐渐向干燥的气候过渡。从昆虫类及其他一些化石的古地理分布特征分析,可以作出如下推断,即:劳亚大陆或欧亚大陆与北美、非洲等大陆分离的最后时限不会早于中侏罗世,以后随着泛大陆解体,昆虫中一些类群(如蚊歇蛉科等)的早期代表扩散到其他大陆,最终现成现今的分布格局。在这一过程中,第三纪白令陆桥虽有一定作用,但并不是主要和唯一的途径。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分析苏浙皖长兴期各沉积相带牙形石产出频率、分异度和种类,认为正常浅海的碳酸盐岩台地和较深水台沟区最适合牙形石动物群生息,并认为由于有两种生态类型的牙形石动物,即洋面浮游型和底栖型,导致了不同相区地层中牙形石属种组合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0.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环境恶化事件不但导致了生物大绝灭,而且造成了自然界正常的碳循环崩溃。为了研究三叠纪早期生物复苏过程中的环境特征、碳氧同位素演化上的地层学意义,对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取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早三叠世碳氧同位素地层曲线与已知的平顶山北坡剖面碳氧同位素地层曲线相似。δ^13C值在Indian阶、Olenekian阶底部首先表现为大幅度负漂,随后呈上升趋势。δ^18O值除了表现出l Ma的周期性波动之外,与δ^13C低值区对应处也具负偏趋势。δ^13C、δ^18O值的演化趋势反映了早三叠世海洋环境恶化、生物复苏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