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2篇
  免费   464篇
  国内免费   471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29篇
地质学   1468篇
海洋学   20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了解地震事件沿着发震构造重复发生的过程是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通过对地应力变化的静态以及动态分析,研究了由地震破裂引起的断层相互作用和触发作用,启发这项研究工作的一个基本的假定是:地震扰动断裂带附近的应力状态能激发或延滞其后的地震破裂。  相似文献   
42.
滑带土粘土矿物定向性的x射线衍射及其对滑坡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首先论述了粘土矿物颗粒定向排列测定的基本原理并提出粘土矿物定向性定量评价方法,然后根据实例—庙上北滑坡的滑带土粘土矿物的X射线衍射结果,进行定向性定量分析计算,得出滑带土粘土矿物颗粒的定向度为弱到中等定向,并以中等定向为主。因而在水的往返作用下,滑带土具一定的胀缩性及胀缩的不均匀性,再加上粘土矿物本身亦具有的胀缩性及胀缩的可逆性和循环性,故导致滑带土抗剪强度和结构强度不断降低,大大影响斜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3.
某上游法尾矿坝抗滑稳定性浅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某上游法尾矿坝抗滑稳定性分析,对比分析了坝体加高、浸润线条件、排渗系统运行状况和透镜体简化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尾矿坝抗滑稳定性随坝体加高而降低;排渗系统运行状况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超过坝体加高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根据一定简化原则减少透镜体,从而简化剖面形状和计算复杂程度,是一种能反映工程实际但比较保守的分析方法。拟静力法并非适合于所有的尾矿堆积坝抗震稳定性分析,即便采用其所得结果也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44.
2002年7月11—15日洛阳市高温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2002年7月11~15日洛阳地区连续高温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演变特征,提出了洛阳高温天气、特别是连续性高温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45.
唐山地震前后区域重力场变化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瑞浩  黄建梁 《地震学报》1997,19(4):399-407
系统地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后34期的重力测量数据,讨论了地面沉降、采矿和地下水位变化对重力观测的影响.论证了观测资料的可靠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形变测量和测震结果分析了重力变化的物理机制,讨论了这次强烈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的全过程,演绎出3个特征阶段重力变化的物理机制:① 1971~1975年期间,震区附近区域重力场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它与莫霍界面的上隆有关;② 1975~1976年期间,根据形变、地震波的震源机制解正演的唐山点的重力变化表明,这期间的重力变化主要由震前的蠕滑、膨胀和同震位错引起.重力观测表明,蠕滑和膨胀是发生在震前的;③ 1976年8月以后的重力变化呈恢复趋势,地壳的均衡下沉和引张恢复是这一期间重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6.
以燎原井田已采区所揭露的层滑构造为基础,总结了该井田层滑构造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2#,3#煤层中层滑构造的差异性及其造成这种差异的的主要地质因素,并对层滑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7.
大别山北麓梅山群中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灿  马文璞 《现代地质》1997,11(1):118-124
梅山群为分布于北淮阳地区位于佛子岭群之下、逆掩于晚泥盆世—石炭纪杨山煤系和中侏罗统红层之上的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在其中、上部发育NW走向的韧性剪切带,产状与区域片理一致。对韧性剪切带及其变形岩石———糜棱岩的宏微观构造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变形发生于区域变质岩形成之后,具有右旋剪切的运动特点,反映大别山地块向北仰冲过程中所派生的侧向滑移作用  相似文献   
48.
琚宜文 《矿井地质》1997,(2):7-13,6
本文对海孜煤矿已采区层滑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层滑是以北西--南东滑动方向为主体的复合式构造。它常发育在7、10等煤层顶板附近,而以7煤层为最严重,这是7煤层形成急剧增厚变薄以至不可采区的主要原因。层滑煤厚变化带不仅在平面上的展布具有方向性、等距性和分区性等特点,而且还表现为不同方向的叠加复合,由于上述特征,层滑构造对煤矿生产产生了多种影响。在工作中利用构造煤厚规律对未采区开展了构造预测,  相似文献   
49.
华亭煤矿井田煤系中发育有顺层滑动构造,具体表现为煤层顶、底板中的挤压破碎带,煤层中伴生有劈理、擦痕、拖拉褶皱等构造。顺层滑动构造系煤田主体为斜构造的次级构造,由于顺层滑构造的存在,对矿井生产技术带来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50.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利桥一矿层间滑动构造特征,分析了层滑所伴生的各种小型构造类型,提出了层滑薄化带的分布规律,为指导井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