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3篇
  免费   1544篇
  国内免费   1271篇
测绘学   13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2391篇
地质学   4653篇
海洋学   41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66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南海北部陆缘张裂--岩石圈拆沉的地壳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北部陆缘在中生代晚期曾形成宏伟的华夏陆缘造山带。火成岩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学和地球物理学证据显示,该造山带不仅具有巨厚(50~60 km)的陆壳,而且还有巨厚(160~180 km)的岩石圈根,在地势上曾出现过高3 500~4 000 m 的华夏山系。陆缘裂陷盆地的形成发育历史、地壳-岩石圈深部结构、火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理论计算均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从晚白垩世以来发生的张裂作用起始于华夏陆缘造山带的拉伸塌陷,岩石圈拆沉是南海北部陆缘张裂的重要的引发机制。因此,南海北部陆缘张裂既不同于弧后扩张,也不受控于大西洋式的海底扩张,而是该区大陆构造演化和深部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2.
“JOIDES·决心者”号第 1 80航次是在太平洋西部、位于新几内亚岛以东的伍德拉克海盆中进行的。这个地区曾存在过巴布亚半岛的延续 ,后者以后由于发生的拉张过程分裂成伍德拉克和波克灵顿两个隆起 ,然后它们都沉入水下。据地磁研究资料 ,6Ma前在这两个隆起之间产生了地壳拉张中心——近东西向的扩张 ,其轴部向西推进并终止于现代巴布亚半岛的山脚处 ,在该处扩张被所谓大陆裂谷作用——地壳分裂并形成裂谷 (地堑和半地堑 )以及出现的火山活动所取代。地震研究表明 ,扩张和裂谷作用过程在这里一直延续至今 ,经常发生的地震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3.
郯庐断裂带及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发育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郯庐断裂带作为中国东部滨太平洋地区一条巨型走滑构造带,对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随着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从NNW向NW到NWW的变化,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方式逐步从中生代左行走滑-左行斜向滑动过渡到早第三纪以左行斜向-倾向滑动,晚第三纪-第四纪转为倾滑-右行斜向滑动-右行走滑。走滑活动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周期演变过程。随着郯庐断裂活动方式的演变,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逐渐向北迁移,其中南段周缘盆地主要为中生代盆地,中段周缘盆地主要为中、新生代叠加盆地,中北段周缘盆地主要为早第三纪盆地。每个盆地都经历了拉分(伸展)裂陷到挤压反转的演化过程。此外,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剪切应力场作用下,不同区段因其走向变化导致局部应力场变化,在增压弯曲部位发生会聚、挤压、隆升;而释压拉张部位发生离散、伸展、沉降,从而盆地发育。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气田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计算模拟及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分析,对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边界条件及分布区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南海北部陆缘琼东南和珠江口盆地内的断裂构造是天然气向海底渗漏的通道,为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形成提供了物源;盆地内巨厚的第四纪富有机质沉积也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细菌成因生物气源。在海底温度2-16℃范围内,琼东南盆地气田10种天然气和珠江口盆地气田18种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压力有比较大的范围,随温度增高,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压力增高;盆地间和各天然气样品之间形成水合物的压力均是不一致的。在南海海水平均盐度3.4%条件下,结合海底温度与水深变化资料,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稳定分布的海区是不同的,珠江口盆地小于230m水深的海区没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230-76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应该在大于860m水深的深水区;在琼东南盆地水深小于320m的海区不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320-65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大于650m水深的海区是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  相似文献   
35.
以p-硝基苯酚-β-D-氨基葡萄糖苷(pNP-NAG)为底物,研究产物类似物:p-羧基苯酚和苯酚对青蟹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Ec3.2.1.52)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羧基苯酚和苯酚对该酶有抑制的作用,IC50分别为20.0和100.0mmol/dm^3.p-羧基苯酚和苯酚对酶的抑制均表现为竞争性类型,其抑制常数K1分别为5.03和25.67mmol/dm^3.结合产物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NAG)抑制作用表现为反竞争性类型,判断NAGase水解pNP-NAG反应为有序双双反应(Ordered Bi Bi).  相似文献   
36.
热流特征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地质环境下的天然气水合物的热流特征不尽相同。天然气水合物的热流分布主要受地壳年龄和沉积作用、地形及断裂构造和流体迁移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7.
38.
锯缘青蟹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经济蟹类之一,名优养殖品种。随着青蟹养殖技术的改进和养殖规模的扩大,特别是虾池综合养殖模式迅速的推广,捕捞自然蟹苗已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青蟹苗种已成为养殖青蟹、甚至南方部分地区虾池养  相似文献   
39.
弧后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探讨:以东亚陆缘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弧后盆地大地构造体制的讨论,作者认为基属活化作用的产物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作者提出结论认为,由于东亚岛弧系岩石圈的均衡作用及海沟外侧冷却大洋岩石圈块体的下沉拖曳牵引等作用,使软流圈在岛弧系下方发生分异,这种分异作用带动东亚陆缘向东扩张,从而产生弧后的张开。  相似文献   
40.
生物胺对锯缘青蟹大颚器发育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雌性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于实验的第1天、第5天、第10天,分别注射100μL剂量为1μg/g体质量的5-HT,OA和DA,第15天解剖。结果表明,5-HT对锯缘青蟹大颚器发育具有显的促进作用,OA和DA的作用不明显。经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大颚器内存在5-HT免疫阳性细胞,免疫阳性细胞多数为卵圆形,少数具有很长的胞突,该结果首次为5-HT参与大颚器的生理活动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