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46篇
地质学   318篇
海洋学   59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史前时期动物驯养技术的跨大陆交流与传播是令人瞩目的 前沿课题.陕北地区位于欧亚草原早期青铜文化和中原地区古代文化交汇碰撞的前沿地带.贾大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年代为距今约4500~4300年的龙山早期.作为陕北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出现牛和羊的考古遗址之一,牛和羊是当地驯养抑或外来的,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热电离...  相似文献   
252.
A 332-cm long lacustrine core was drilled in the Nam Co in the central-southern par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From the core, 15 species of ostracods (Crustacea: Ostracoda), which belong to 6 genera have been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variations of the ostracod assem-blages and the ostracods ecological features, which a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three main stages can be distinguished as follows: Stage I was from 8400 to 6800 a BP, during which the climate was cold-humid, and the lake depth changed from shallow to deep. Stage II was from 6400 to 2500 a BP, during which the climate changed from warm-humid to cold-humid, and then to cold-dry. The lake depth gradually became deep. The shifting of cli-mate, from wet-cold to dry-cold during this period, had constructed the basis of present en-vironment in the Nam Co. Stage III was from 2500 a BP to the present, which showed a trait of lake depth increasing. At the earlier period of this stage, the climate kept as cold-dry as that in the former stage, but the salinity of the lake increased. At the later period of this stage, the degree of cold-dry was enhanced, and the activities of land surface runoff tended to be weakened. Our research also found that the peak values of ostracods with black shell was coherent with the maximum production of the ostracods, and agreed with the increasing sedimentary water dynamics.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ostracods with black shell was simulta-neous with the high prolificacy of ostracod, and transported from other places. The abun-dance of Candona juvenile shells reflected the high mortality of that kind of ostracods under an unfavorable condition. This was probably a result of the rapid change of water dynamics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53.
<正>黑鹳(当地俗称老油鹳),学名:Ciconia nigra,英文名:Black Stork,属动物界,脊椎动物门,鸟纲,鹳形目,鹳科,鹳属,黑鹳种,世界濒危珍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列入1998年版《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  相似文献   
254.
贵州马鞍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上、下文化层出土了大量动物碎骨.利用动物考古的量化单元对两个文化层动物骨骼组合的种属丰度和骨骼单元分布进行了量化,并观察、分析了骨骼表面痕迹的出现情况,复原了上、下文化层沉积时期马鞍山遗址远古人类的狩猎和处置猎物的行为,发现早晚两期的远古人类除了对猎物的选择有所不同,在搬运、处理和消费猎物的行为上也存在着不同,总体上讲,晚期远古人类比早期远古人类对猎物资源开发得更彻底.通过对动物群组成、年代、环境和文化遗物的综合分析,推测环境变化、人群迁移或者人口的激增可能是导致上述不同产生的原因.这一研究通过动物考古学方法复原了马鞍山遗址远古人类的猎食行为及其变化情况,为探讨中国晚更新世末人类的生存行为和演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和数据.  相似文献   
255.
喀斯特石漠化小生境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岳  周运超 《中国岩溶》2009,28(4):413-418
对花江流域喀斯特地区小生境(土面、石槽、石沟)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小生境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平均为276.7只,分别隶属3门7纲24类。其中,优势类群蚂蚁占总数的56.75%。 土面生境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为1.199,石沟的为1.592,石槽的为1.962; 均匀性指数为0.616,石沟的为0.989,石槽的为1.095; 土面生境土壤动物的优势度为0.545,石沟的为0.353,石槽的为0.245。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说明不同小生境和土层对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影响均不显著,组间的均方差(F值)分别为0.834和1.226,但小生境对土壤动物的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F值为3.844。三种小生境中,石沟生境比较有利于土壤动物生存。   相似文献   
256.
不同孔径底层筛对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取样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年11月在胶州湾所设的20个站,每站成功取4个定量采泥样品,每两个样品分别用底层筛孔径0.5mm和1.0mm的套筛冲洗所得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进行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及种数比较分析。结果显示,0.5mm孔径底层筛样品的总平均栖息密度、总平均生物量、总种数分别是1.0mm底层筛的样品的1.36,1.19,1.15倍;两种筛所获的样品对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影响最明显,对生物量、种数影响较小;环节动物多毛类、甲壳动物类群中的钩虾类个体较细小,是受底层筛孔径影响最明显的类群;0.5mm孔径底层筛的取样质量明显好于1.0mm孔径底层筛。  相似文献   
257.
海水,大气化学演化对动物起源和进化方向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的起源主要依赖于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在海水中能否进行脱水综合反应而生成生物高分子,后者则依赖于海水pH值升高和大气CO2浓度降低的历史演化进程。有机小分子只有在海水pH值演化到近中性,即寒武纪时彼此才能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而合成生物高分子。只有大气CO2分压降到1000Pa以下,即泥盆纪以后,陆地上才能出现稳定的土壤层和植物,动物刀才能从海洋扩展到陆地。随后大气CO2浓度继续降低导致了气温下降和植物  相似文献   
258.
动物碎屑的光性变化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泥盆纪地层中缺乏镜质体使得正确评价其有机质的热成熟度极为困难。但在下古生界中含有海生有机质笔石和几丁虫等 ,由于其光性特征随成熟度的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而被用于表征有机质成熟度。在 4 50~ 70 0nm可见光谱范围 ,由于笔石和几丁虫的光学色散特性反射率随成熟度增加 ,表现出与镜质体及沥青相似的变化趋势。这表明 ,随成熟度增加 ,笔石和几丁虫的分子结构芳香度及芳碳定向性均发生相似的变化。在低成熟阶段 ,笔石和几丁虫的光学色散谱从蓝区到红区降低 ,表明芳环聚合程度低 ,芳碳含量少。在中等成熟阶段 ,笔石和几丁虫的光学色散谱从蓝区到红区呈平稳型式。在高成熟阶段 ,笔石的光学色散谱从蓝区到红区呈上升趋势 ,表明具有高芳香度 ,芳香分子定向性增强。在Ro ,max为 2 5%左右笔石发生结构转化 ,但直到Ro ,max达 12 %也未发生石墨化作用 ,表明笔石主要发生增碳作用。笔石和几丁虫的光性参数是下古生界地层的极为有效的成熟度指标  相似文献   
259.
在辽西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陆相湖泊沉积火山凝灰质泥岩岩中保存的圣贤孔子鸟带羽毛骨架化石,展现了鸟类经早期阶段的性别差异特点。研究结果显示,这种生存于红140Ma前如鸡大小的古鸟类已现代许多鸟类一样,雌雄个体差异不仅明显反映在羽衣和骨相上,而且不有表现在行为上。  相似文献   
260.
贵州关岭动物群中的海百合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关岭动物群是由海百合、水生爬行动物、鱼、双壳类、菊石、牙形石等多门类生物组成的动物群,保存在上三叠统瓦窑组近底部.本文仅描述了其中的海百合1属2种:Traumatocrinus kueichouensis Mu, Traumatocrinus guanlingensis sp. nov.,其中Traumatocrinus guanlingensis 为1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