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美国Zion国家公园红层地貌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红层和丹霞地貌研究逐步走向国际,国内学者走出国门去认识和了解国外的红层及其地貌发育显得尤为必要。Zion国家公园是美国西部红层的典型代表,在干旱气候环境下发育了高原-峡谷景观。本文通过野外考察和岩样分析,从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和外动力等方面来探讨Zion公园的红层地貌发育机制。研究表明:Zion公园为科罗拉多高原西部边缘的断块山地,公园内褶皱很少,断层稀疏,但节理密集,控制了峡谷群的发育。公园内地貌发育的主体地层为红层,主要形成于侏罗纪,其沉积环境复杂多变,兼具滨/浅海、河流、湖泊和沙漠等。岩性特征上,Zion公园的红层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其中,形成崖壁的主要为风成相石英砂岩,但各段岩石的胶结特性不同,导致其岩石强度和颜色有较大差异。此外,还发现Zion公园红层的岩石强度和山体坡度并不呈正相关关系,它还与岩性是否均一有关。细粒均一的风成相砂岩和河流相Springdale段砂岩发育成陡崖,其余含有软岩夹层的岩层只能形成缓坡。外动力方面,流水下切是主导因素,同时流水侧蚀和地下水的基蚀作用等对Zion公园的地貌发育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2.
国家公园的土地覆盖分类对于掌握自然资源现状、查明存在的生态安全威胁并快速应对具有基础性数据支撑作用。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结合哨兵(Sentinel)主被动遥感数据及其导出的光谱指数、纹理特征和地形特征,分别采用基于像元的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和面向对象的简单非迭代聚类(simple noniterative clustering,SNIC)+RF算法实现了钱江源国家公园异质性景观的土地覆盖(耕地、森林、草地、水体、人造地表和裸地)分类。地面实验表明,在多种输入数据组合中,基于像元和面向对象方法分类获得的最高总体精度分别为92.37%和93.98%。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的纳入能够提高基于像元方法的分类精度,但在面向对象方法中未能体现精度提升效果。通过SNIC+RF算法生成的土地覆盖分类图完整性更好,所需特征数量较少,并且算法能够在GEE环境下快速执行,适用于国家公园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93.
地质公园发展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赵逊  赵汀 《地球学报》2009,30(3):301-308
地质遗迹是最重要的自然遗产, 是追索地球演化历史, 了解自然环境现状, 预测天人和谐愿景的对象, 地质遗产的保护是不可忽视的要务, 地质公园建立则是达成这一人类共同责任的最佳选择。随着中国和欧洲地质公园的迅速发展, 亚洲各国、澳洲、南美洲也正步入地质公园的快速发展期。推动地质公园建设作为全球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 和谐共存的重要方式之一, 已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共认。  相似文献   
94.
2009年9月18日,我们利用参加丹佛世界矿物、化石、珠宝展会的机会.考察了位于丹佛附近的美国落基山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95.
国内外环境解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环境解说最早出现在美国国家公园的服务体系中,伴随着新兴的旅游方式、目的地竞争日益激烈和居民游憩需求的增加,其概念内涵与功能不断发展,并且解说的研究也得到不断完善。本文分别从国外环境解说研究的时代发展和内容上进行划分,而由于国内的研究很少,只作为综述的补充。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环境解说分别经历了"形成期"、"媒介期"、"名正期"以及"初熟期"。在研究内容上,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对解说特征与功能的研究,包括其概念性框架与目标、手段选择、管理功能与经济功能的研究;对解说受众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游客的分类研究及解说方式的研究,以及对解说员与游客之间沟通过程的研究等。在西方,环境解说研究通过借助其他各学科的理论而逐渐成熟,笔者建议引入国外成熟理论以建设并完善环境解说学科体系来填补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96.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和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中国特殊的区域差异与自然环境限制了人口的均匀分布与社会经济全空间布局,形成了面积大、分布广的荒野地(Wilderness Areas,WAs)。客观、准确界定荒野地的空间范围并分析其时空演变格局,对于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荒野地面积、分布特征与时空演变格局等研究少有定论。本文以2000、2010、2020年多源空间数据为基础,从决定和影响的角度出发,构建荒野地多要素识别模型,对中国荒野地空间范围进行界定,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及时空演变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多源空间数据,通过建立荒野地决定-影响的耦合关系模型,可准确、有效地识别中国荒野地空间范围;(2)中国荒野地在空间上呈现大范围集中分布,小区域零散分布的状态,3个时期荒野地总面积分别为344.18、297.67、279.86万km2,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3)中国荒野地面积大部分来源于草地和未利用地,2000—2020年,荒野地面积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且200...  相似文献   
97.
为进一步保护我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历史文化,促进南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完善我国国家公园制度建设,文章在概述我国国家公园和国内外海洋公园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相继建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公园,其中国家公园规模更大,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美国等海洋国家公园的建设实践较完善;我国具有海洋公园建设和管理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尤其尚未建立海洋国家公园;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传统文化、管理旅游活动和恢复渔业资源等方面的意义重大,但面临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技术突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挑战;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应以珊瑚礁保护区为基础、以国家公园体制改革为契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并行、发扬海洋历史文化以及建立海洋科研基地。  相似文献   
98.
丹霞地貌是一种重要的风景地貌,研究其地貌特征和演化过程可以为保护与利用这一地质遗迹提供科学支持。中生代红层是我国丹霞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在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高原亦有大量分布。为增进国内同行对美国西部红层与丹霞地貌的了解,以犹他州Zion国家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岩样理化性质测试,并结合GIS和DEM分析,对其地貌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区域构造方面,Zion公园红层沉积于大型的弧后盆地——西部内陆盆地,盆地抬升时形成的节理群对丹霞地貌发育具有控制作用;红层岩性方面,Zion公园发育丹霞地貌的红层以风沙沉积为主,岩性为细砂—粉砂岩,但不同段的风成砂岩在胶结特性和岩石强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地貌特征方面,Zion公园整体为高原—深切峡谷景观,其中高程为1800~2000 m的部分占比最大,公园南部比北部切割侵蚀程度更高,形成的单体地貌以块状山崖—沟谷组合为主,同时还因地下水的基部渗流侵蚀和风蚀作用在崖壁上发育有各种洞穴景观;演化过程方面,Zion公园丹霞地貌发育经历了构造盆地形成—红层堆积—地壳隆升—外力塑造四个阶段,三叠纪末期形成的西部内陆盆地为红层堆积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侏罗纪期间干旱的气候环境下形成了大规模的风沙沉积,白垩纪末期科罗拉多高原的抬升及形成的节理裂隙为外力侵蚀提供了条件。其中,强烈的流水下切是该地区丹霞地貌发育的主导外营力,并一直持续至今。  相似文献   
99.
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对促进草原生态恢复和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张掖段)实地走访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后影响农牧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及政策实施后凸显的其他问题。结果表明:农牧民的收入主要受草原补奖政策生态补贴收入、其他收入、畜牧业生产支出以及存栏数的影响;接近八成农牧民对草原补奖政策持满意态度;对草原生态的改善作用、是否支持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政府设定的核定载畜量是否合理显著影响政策实施的满意度;政策实施后研究区凸显的主要问题有保护区部分区域由于植被盖度增大,积累生物量提高导致草原防火压力增加;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扩大,草场破坏度增大;产业转型后对农牧民的社会关注度不够,期望提高补助标准或保底资金。  相似文献   
100.
<正>马尔佩洛岛,是位于哥伦比亚西海岸506千米的太平洋岛屿。这里虽然是一个孤立的海洋栖息地,但这里的海洋生物却很丰富。该处世界海洋遗产的保护,对太平洋东部热带海洋生态的维护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尔佩洛岛陆地面积350公顷,海洋面积却有85万多公顷。该处海洋遗产隶属于哥伦比亚共和国,是该国环境部下属的自然国家公园系统(PN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