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质量的图像是MR诊断的基础。MR有多参数成像的特点,操作者必须发利用机器的技术指标,掌握人体组织固有的参数及与成像参数之间的关系优化组合,以达到提高图像质量之目的。本文着重讨论了影响MR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提高信噪比,对比分辩率和空间分辩率等技术措施以合理的选择成像参数。  相似文献   
52.
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图像波段配准和图像变形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正超  罗文斐  张浩  刘翔  张靓 《遥感学报》2006,10(5):690-696
北京一号小卫星是中国和英国联合研制的一颗实用型、对地观测微小卫星,星上携带中分辨率32m多光谱(近红外、红和绿波段)和4m全色两种有效载荷。为了提高多光谱图像的宽度和时间分辨率,北京一号小卫星的每个多光谱波段都是由两个相机独立成像然后拼接而成。由于这种成像方式很难保证6个相机的主光轴平行,导致图像配准精度较低。针对北京一号小卫星的这种成像特点,本文在图像灰度交叉相关匹配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高精度波段配准算法来评价北京一号小卫星的波段配准精度,并在波段配准的基础上,评价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图像的变形一致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MSCT螺距对胸腹部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并比较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搜集临床拟诊为胸腹部血管病变的患者90例,按不同螺距随机分3组(n=30例):A组,螺距1.375:1、床速55mm/s;B组,螺距0.984:1、床速39.37mm/s;C组,螺距0.516:1、床速20.62mm/s;均采用相同的注射速率及对比剂量进行对比剂追踪触发扫描。获取数据后由影像主任医师和主管技师各一位在AW4.4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通过螺距优化后,A、B、C3组平均每位患者扫描时间分别为:(12.60±0.54)s、(17.40±0.44)s、(33.10±1.48)s。DLP分别为:(1462.50±71.56)mGy·cm、(2010.55±62.14)mGy·cm、(3821.58±198.50)mGy·cm。它们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3组的有效剂量(ED)分别为:24.96mSv、34.18mSv、64.97mSv。A组比B组的每位患者ED减少9.22mSv,降低了26.97%(9.22/34.18)。A组比C组的每位患者ED减少40.01mSv,明显降低了61.58%(40.01/64.97)。3组在胸主动脉、肾门水平腹主动脉、双侧髂外动脉末段平均CT值分别为:353.00Hu、350.77Hu、350.70Hu,3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血管清晰度及显示血管分支数亦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A组螺距优化、快的床速扫描参数可以明显地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达到既保证图像质量又符合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对颈动脉体瘤(CBT)的研究价值。方法:收集30例接受CT能谱检查并经手术确诊的CBT患者,通过GSI Viewer重建60 keV和40 keV单能量图像,对40 keV、60 keV单能量图像及120 kVp like三组图像的CBT供血动脉CT值、背景噪声(SD)、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及主观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分析CBT能谱参数及影像特征与手术结果的关系。结果:CBT动脉期及静脉期能谱参数与手术结果均无相关性;CBT横径、纵径、Shamblin分型与术中出血量呈强相关,供血动脉数量与术中出血量呈中度相关;横径、纵径、Shamblin分型与颅神经损伤呈中度相关,供血动脉数量与颅神经损伤呈强相关;40 keV是CBT供血动脉显示的最佳能级,CT值、SD、CNR及SNR均显著高于60 keV组及120 kVp like组,60 keV组CT值、噪声显著高于120 kVp like组,二者CNR及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 keV组主观评价分值最高,两位放射科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结论:(1) CBT动脉期及静脉期能谱参数与GAPP评分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不同螺距对颈部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择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临床进行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共120例,男性52例,女性68例,年龄在45~86岁,平均年龄66.76岁。根据不同螺距使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配到A、B、C三组,A组为0.8螺距共40例、B组为1.0螺距共40例、C组为1.2螺距共40例。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比较3组间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扫描总时长;3组间的颈动脉分叉处以及同层的颈静脉、胸锁乳突肌的CT值、SD值、SNR、CNR;3组间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设备自动生成的TDLP以及计算得出的ED。采用Kappa检验法,检验两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结果:3组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无统计学差异,机器自动生成TDLP以及计算得出的ED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颈动脉分叉处CT值、同层胸锁乳突肌CT值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颈动脉分叉处SD、SNR、CNR及同层胸锁乳突肌SD值有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同层颈静脉CT值、扫描总时长有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颈动脉评分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修正评分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39 mL低对比剂注射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行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100例(男性52例,女4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低对比剂组、对照组,每组50例。低对比剂组采用三时相共39 mL对比剂的注射方案,对照组采用两时相共50 mL对比剂的注射方案。测量并比较主要血管CT值及信噪比、对比噪声比,由两位诊断经验丰富的医生对冠状动脉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体重、BMI、曝光时平均心率、主动脉根部噪声、SNR、上腔静脉、CNRRCA1和CNRL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动脉根部、右心房、右心室、RCA1、LM、心室壁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17个冠状动脉节段中,94.91%(1155/1217)的节段能够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要求。低对比剂组、对照组图像质量可诊断率分别为95.4%(555/582)、94.5%(600/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采用三时相注射方案时,使用小剂量的39 mL对比剂成像检查具有可行性,能以较低的对比剂量获得诊断所需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7.
FY-2和GMS-5红外通道遥感图像质量的功率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遥感图像功率谱的性质,对比分析了FY-2和GMS-5扫描辐射计红外通道的图像质量。计算结果表明,FY-2红外通道遥感图像功率谱各分量之和不高于GMS-5红外A通道遥感图像的功率谱各分量之和。数值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FY-2红外通道的图像质量大体上与GMS-5红外A通道的图像质量相当。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改良320排CT单次心动周期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技术与对比剂注射技术,以降低辐射剂量与对比剂剂量,并评价技术可行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之间拟行CTCA扫描的低心率、标准体型患者51例。所选患者随机分为A和B两组。A和B两组管电压分别设置为80 kV和100 kV,均依据体质量指数设置管电流300~500 mA。两组依体质量注射速率分别采用5.0~7.0 mL/s和3.5~5.5 mL/s;对比剂剂量分别采用20~30 mL和35~55 mL。A组采用实时手动触发,B组采用追踪自动触发。评价并比较两组对比剂剂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结果:A、B两组对比剂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对比剂剂量仅28.20±6.44 mL,较B组45.58±6.05 mL降低约30%(t=-9.935,P=0.000)。A组较B组降低约45%的辐射剂量(0.96 mSv±0.27 mSv vs 1.76 mSv±0.28 mSv,t=-10.412,P=0.000)。A组平均评分3.59±0.58,B组平均评分3.66±0.53,Z=-1.618,P=0.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CNR较B组降低13%(20.26±7.34 vs 23.29±7.06,t=-3.350,P=0.001)。结论:低剂量方案可以大幅度减低对比剂剂量与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可评估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9.
目的:比较不同水平的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在腹部静脉血管最佳单能量成像中的图像质量,优化腹部静脉血管的成像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上腹部能谱增强扫描检查患者30例。通过后处理工作站测量出最佳单能量值,分别用30%ASiR、40%ASiR及50%ASiR算法进行重建,分析比较三组图像及混合能量组图像中各静脉的CT值、图像噪声SDn、CNR及SNR。由放射科两名资深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四组数据进行主观评估并记录评分。结果:混合能量组与其他三组在CT值、SDn、CNR及SNR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30%ASiR组、40%ASiR组及50%ASiR组图像在CT值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30%ASiR组与50%ASiR组之间的SDn、CNR、SNR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30%ASiR组与40%ASiR组,40%ASiR组与50%ASiR组之间的SDn、CNR、SNR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下腔静脉主干、左肾静脉、右肾静脉、肝左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30%ASiR组与50%ASiR组之间的SDn、CNR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30%ASiR组与40%ASiR组,40%ASiR组与50%ASiR组之间的SDn、CNR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三组图像之间的SNR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最佳单能量(65 keV)+40%ASiR在腹部静脉血管的成像质量较其他三组有所提高,可以在临床腹部静脉血管成像方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0.
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影像的广泛使用,用户对影像的直观效果和应用能力越发关注,图像质量和解译能力作为重要评估指标,决定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影像的应用能力。本研究探讨面向用户的卫星遥感影像图像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图像统计特征、图像解译度评价了高分七号前、后视影像的可用性和制图能力。结果表明高分七号前、后视影像具有较好的光谱特性和纹理效果,影像能够为目视解译和自动化信息提取提供丰富的特征信息。此外,高分七号后视影像解译度等级(NIIRS)能够达到4.127,可以支撑1∶7 000比例尺制图的图像质量需要,完全满足1∶10 000标准比例尺的初始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