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91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4篇
  1949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用分段线性速率整体动态平差法处理了兰天武地区20多年来的多期水准资料,分析了该区现今大地垂直形变场演化与地壳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垂直形变七十年代曾表现出山间盆地大幅度上升的强烈逆继承性运动;八十年代华家岭等两北部山地上升、东南部盆地下沉的继承性运动增强;而目前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继承性运动状态。进一步分析认为:强烈逆继承性运动和继承性运动增强是区域应力场趋于强化的标志;正常继承性运动的恢复可能是应力场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62.
GPS揭示的现今地壳运动与地震前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产出的GPS观测资料,采用球坐标系下非连续变形算法对资源进行计算,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大陆地块及其边界带运动与形变进行了分析。对GPS基准站的连续观测序列采用小波变换进行分解变换,分析了部分震例,探讨了从GPS连续观测序列提取地震前兆的方法。初步取得两点认识:(1)7级以上的大地震主要发生在走滑运动量大的活动边界,且与高应变率地块有关,这可以作为地震中长期预测判据;(2)GPS基准站连续观测序列中的低频段,地震前6个月或稍长时段有一定的前兆异常出现,这可以作为地震中短期预测判据。  相似文献   
63.
秘金钟  李毓麟  张鹏 《测绘科学》2002,27(2):10-12,45
应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8年到 2 0 0 0年的多期 GPS联测数据 ,得到“网络工程”基准站和基本站各点在 ITRF97框架下的速度场 ,以及相对于 NNR- NUEARL1A模型的中国大陆板内运动速度场和相对于某一单站 (如 CHAN站 )的速度场 ,并对速度场信息的可靠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4.
通过分析各种地壳运动假说,提出了地幔胀缩力和重力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地球自转离心力和潮汐摩擦力是地壳运动的次要动力来源。地幔软流圈中放射性元素衰变热产生的膨胀使岩石圈产生拉裂,软流圈物质以岩浆形式喷出地表,岩浆柱散热收缩,产生负压,岩石圈在负压和重力作用下形成地壳运动。  相似文献   
65.
应用GPS研究现今地壳运动的一些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第3代GPS卫星的基本特征以及国际全球导航卫星系统(IGS)目前提供的各种星历、卫星时钟和追踪站时钟的精度、地球极移参数、日长及其变化等,同时阐述了国内外GPS地壳形变观测网的最新发展状态,重点介绍了川西地壳形变科研观测网。讨论了GPS瞬时定位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评述了利用GPS观测数据研究慢地震取得的成果及其动态。  相似文献   
66.
青藏高原块体相对运动模型的GPS方法确定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在1993年1995年观测的两期GPS资料,具体分析了青藏高原各块体相对运动 情况。中还给出了各块体相对运动的欧拉向量。  相似文献   
67.
从科学的意义上讲,地震预报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地形变和地震活动等的观测实时掌握地壳与地幔现在的状态及活动,并依据这些信息定量预测大地震发生的全过程(包括长期构造应力的积累过程和短期破裂核的形成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健全现行的地形变和地震活动等大范围...  相似文献   
68.
李延兴  赵承坤 《中国地震》1998,14(2):116-125
简要地介绍了华北地区、特别是首都圈GPS地震监测网的布设、观测、数据处理方法案和监测精度等,较详细地分析了地壳水平形变与构造运动、应力场变化以及地震活动的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福建省现代地壳垂直运动与断裂活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福建省境内1972年以来两次精密水准复测资料,利用速率面拟合法研究福建省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的特征,并结合本区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探讨这种运动的地球物理意义。资料分析表明,本区内新华夏系构造带是强震活动的主要场所,强震活动地点则又受到与这些新华夏系构造交汇的次一级的东西向构造、北西向构造和环状构造活动的制约;在主要构造断块的交接带上则表现为较显著的地壳垂直运动的差异性,差异活动较强烈的地区与本区地  相似文献   
70.
豫北地区地震活动性及其与区域地壳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广仁 《地震研究》1998,21(1):82-87
本根据地震地质和地震分布条带,把豫北地区从西至东分为弱,中,强三个区段。由于区域地壳深部主断裂和大震活动的牵动作用,是造成本地震活动的重要原因,因而从区域地壳块体活动背景上探讨了本区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趋势,中还指出,豫北西部太行山区的林县-薄壁地震带,虽不具有强震构造背景,但小震年月频率多寡和震群活动,却能反映了大区域地壳应力场强弱,亦可作为判断区域性地震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