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7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431篇
地球物理   1226篇
地质学   255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2篇
  1954年   4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地磁“低点位移”预报地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鉴海  黄雪香 《地震》1991,(3):50-58
  相似文献   
82.
本文使用天津及邻近地区14个地磁台记录的地磁短周期变化资料,求出了各台的帕金森矢量。这些参数的大小反映了地下深部电性结构的横向不均匀程度。在本文涉及的区域内,帕金森矢量的异常分布与重力,电磁测深的结果相吻合。结果表明:天津及邻近地区的电性结构异常区在渤海,其它地区无明显的不均匀电性结构。  相似文献   
83.
1992年度全国地磁基本台网资料质量述评参加1992年度全国地磁基本台网资料质量评定的除各基本台外,崇明台等区域台也参加了全部或部分项目的质量评定。评定工作是严格按照“评比计分标准”的规定进行的。对资料质量进行了全面和认真的检验。具体的检验方法同去年...  相似文献   
84.
利用近期公布的第六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计算,分析了1945年以来东亚地磁非偶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用中国地磁场模型对结果进行了检验,得到的主要结果是:1945-1990年,东亚地磁非偶极场X、Y分量缓慢向北和向西方向移动,东亚磁异常中心位置基本稳定,中心附近Z分量的强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大约15年左右的增强和减弱期。中心附近X、Y的零值点的移动方向与地磁北极的移动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85.
中国人皮肤相对湿度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政旦 《气象》1994,20(8):12-16
根据Berglund等人(1983)公式:W=(esk-ea)/(essk-ea),利用大气温度,大气水汽压和皮肤温度的月平均值,计算皮肤相对湿度,并按皮肤相对湿度划分舒适带。结果表明,决定我国皮肤相对湿度地理分布的基本因素是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和大气环流,季节不同,则各因素所起作用有差异。作者以皮肤相对湿度25%-45%表示舒适带,计算表明,我国气候舒适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86.
试用极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土壤墒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玉金 《气象》1994,20(4):37-40
讨论了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监测表层土壤湿度的方法。在建立土壤湿度与卫星遥感资料的关系时,为了消除土壤条件的影响,把全省分为4个区域来研究。考虑了气候条件,植被状况不同的影响,并给出了简单的订正方法,同时也给出了卫星资料的重新地理校正,资料的输出及存储方法等。  相似文献   
87.
Sq外源和内源电流体系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IGY/IGC期间全球地磁台网以及中国地磁台站的资料,计算出每-UT小时的S外源和内源电流体系.对S电流体系UT变化和经度效应的分析研究表明,S外源电流体系的空间图案没有显著的UT变化,电流涡焦点的地理纬度与磁赤道有密切关系,其变化范围,北半球为25°-35°N,南半球为30°-42.5°S.外源电流总强度的平均值为229kA(北半球)和173kA(南半球),其变化范围为±50kA(北半球)和±40kA(南半球).S内源电流体系的图案和强度有显著的UT变化,电流体系焦点纬度有类似于外源电流系的变化.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太平洋地区,内源电流体系的总强度明显小于大陆地区的内源电流强度,表明这些大洋地区上地幔电导率低于大陆地区.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光照、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和管理两方面分析,拽出温室番茄的落花原因,并提出主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9.
薛起刚 《内蒙古气象》1994,(6):35-37,23
地面预审探析薛起刚(内蒙古气候中心)为确保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可靠,台站原始资料必须经过预审,通过预审,保证报表质量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台站在观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990年全区第四届地面气象测报技术比赛及1992年全区选拔赛结果均表明,原始资料的预审...  相似文献   
90.
刘冰欣  黄宝琴 《地震》1994,(4):82-85
通过试验,认为地电供电系统对地磁观测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供电导线产生的磁场,其强与公式H=1/10.2I/r计算结果基本相符。而地下电流产生的磁场是很弱的,这对避免和减小其影响提供了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