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52篇
  免费   3709篇
  国内免费   3522篇
测绘学   3494篇
大气科学   1628篇
地球物理   4149篇
地质学   10278篇
海洋学   1915篇
天文学   184篇
综合类   1284篇
自然地理   1051篇
  2024年   207篇
  2023年   742篇
  2022年   884篇
  2021年   956篇
  2020年   700篇
  2019年   1002篇
  2018年   740篇
  2017年   709篇
  2016年   733篇
  2015年   778篇
  2014年   1156篇
  2013年   948篇
  2012年   1130篇
  2011年   1055篇
  2010年   951篇
  2009年   912篇
  2008年   931篇
  2007年   813篇
  2006年   788篇
  2005年   730篇
  2004年   659篇
  2003年   605篇
  2002年   614篇
  2001年   566篇
  2000年   499篇
  1999年   501篇
  1998年   456篇
  1997年   520篇
  1996年   430篇
  1995年   380篇
  1994年   353篇
  1993年   278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232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8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12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为了分析海洋水体垂向水流紊动及紊动交换情况而采用了一维的海洋边界层模型(Mellor-Yamada)并利用数值实验的方法对悬沙、盐度、温度等数据进行分析。原模型未将悬沙考虑在内,本文试将它引入进去探讨由于它的存在对紊动混合特性的影响。2000年4月,Mellor将最初的模型引入了依赖于Richardson数的紊动动能耗散率。本文通过比较具有悬沙和不具有悬沙两种情况下的速度、温度和盐度垂向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分析讨论由于悬沙的存在所引发的密度层化对紊动混合作用的影响,并发现悬浮泥沙抑制了部分模拟时间的紊动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安装校准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王闰成 《海洋测绘》2003,23(1):34-37
以多波束测深系统应用中所涉及的不同坐标系统为基础,将安装校准和数据校准分离,主要介绍安装偏差的来源、误差性质、校准目的和校准方法;同时,对多波束的主要部分——换能器的安装校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3.
浮体间距对多浮体系统水动力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三维线性势流理论,采用格林函数法,对多浮体系统的水动力系数进行了数值分析。数值算例中给出了在固定波频下水动力系数与浮体间相对位置关系曲线。水动力系数的变化幅度随着浮体间距离增大而变小。随着浮体间距的变化,水动力系数极值的出现具有明显的规律,相邻的极大值(或极小值)的间距为半个波长或一个波长。  相似文献   
104.
多波束测深系统的验收试验与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桑金 《海洋测绘》2001,(1):41-45
本文介绍了多波束测深系统验收试验方案的制定、实施及数据分析,为多波束用户提供一整套实用的系统验收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5.
Multi-parameter hydrological gauge is an instrument developed by the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o make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of current, wave, tide, water temperature and conductivity.By using the well-known "PUV method", the directional wave spectrum can be calculated and the dominant wave direction is then obtained.The comparison of the dominant wave directions derived from the measurements using both the multi-parameter hydrological gauge and the MARK Ⅱ "Wave-Rider" directional buoy shows that the dominant wave directions derived from the two kinds of measuremen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相似文献   
106.
山东沿海海藻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于1997年4月和2000年5月对山东沿海海藻进行较系统的采集,对其中39种海藻的96个样品采用高通量方法进行选择性细胞毒筛选,结果表明,小粘膜藻(Leathesia dif-formes)、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data)、萱cytosiphon lomentarius)、海萝(Gloiopeliis fur-cata)、叉开网翼藻(Dictyopteris diuaricata)、点叶菜(Punctaria latifolia)等对KB细胞或HT-29细胞具有选择性抑制活性。局醇、氯仿的提取效率较高,多管藻的乙醇、氯仿提取物,萱藻的乙醇提取物和叉开网翼藻的正己烷提取物都有强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7.
利用笔者建立的描述河口陆架水相互作用的层化模型作进一步分析可以证实,河口偏转临界值随泄流量的增加而减小,因而作为背景场的苏北沿岸流虽然不能在冬季改变长江冲淡水固有的右偏趋势,却有可能在夏季诱导冲淡水左偏,进而由于长江口右侧海盆地形感应闭合的逆时针环流,它迫使冬季右偏的冲淡水更靠近岸边,诱导夏季左偏的冲淡水流线畸变,有平行于海水等深线的趋势,这一结论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8.
对于含多资料三维分潮波模型建立了一种岸边资料运动学外推的潮波第一边值方法,并对渤海的四大原湖波进行试算。结果证实本方法可行,该方法使潮波方程既满足第一边值问题,充分利用岸边测站资料,又保证岸界法向流速为零条件,符合物理意义。并对复型病态矩阵的收敛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行性处理。  相似文献   
109.
利用 1 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 DY95 - 8航次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西两小区用多管取样器采集的沉积物样品 ,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东、西两小区共有 1 6个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 ,其中线虫类占居显著优势 ,在东、西两小区各占总栖息密度的 71 %和 6 4 %,其次为猛水蚤类和蜱螨类。 (2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 3 2 .47ind/1 0 cm2 和 1 8.0 5 ind/1 0 cm2 ,东小区高于西小区。小区各站位间的栖息密度平面分布差异显著。 (3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趋势明显 ,由表层向底层 ,栖息密度逐渐降低。 (4)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与底质沉积物、结核覆盖率和底层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底质较硬、结核覆盖率较高以及底层流较强都不利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栖息。  相似文献   
110.
渤海环流与输运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的风和温度层结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而其环流与输运亦有明显的季节信号,以季节平均的海面气象条件和开边界的潮波系统驱动三维斜压水动力模型-HAMSOM,模拟了渤海冬、夏了的总环流,渤海环流冬强夏弱,表层风漂流常被下层逆风流所补偿,深度平均环流,即水柱内的输运,流型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在渤海中部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辽东湾项有一个顺时针流涡,阻碍了湾顶水与外海水的交换;夏季则为一个大的贴岸的顺时针流环,内嵌许多局地涡旋,这些与渤黄东海海洋水文图集中给出的多年观测的环流基本相同,同时也被水文要素分布及耐盐浮游动物的出现所佐证。风的季节变化决定了渤海大部分海区、特别是海峡附近环流的季节变化,但辽东湾东岸众多的岬角涡旋却不随季节变化,因为它们是由潮波系统与岬角岸型变化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