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307篇
测绘学   335篇
大气科学   243篇
地球物理   518篇
地质学   793篇
海洋学   299篇
天文学   100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数字航测相机的校准需求,为解决数字航测相机内方位元素及畸变参数校准难题,依据数字航测相机校准精度指标要求,设计了高精度相机测试转台,分析了转台的误差来源,并对测试转台定位精度和定位重复性进行了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满足数字航测相机高精度校准需求。  相似文献   
102.
紫色土水分特征曲线室内测定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寻全吸力范围内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可靠测定方法,采用沙箱排水法、Hyprop仪蒸发法、压力膜仪排水法和露点水势仪蒸发法分吸力段测定盐亭紫色土耕地表层2~7 cm和亚表层7~12 cm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对比测定结果的方法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对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低吸力段(h >-100 cm)水分特征曲线的沙箱法和Hyprop仪法的均方根误差ERMS (θ)均较小,在0.026~0.082 cm3/cm3范围内,确定系数R2均大于0.962,说明这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差异不大。高吸力段(h <-330 cm)的压力膜仪法与露点仪法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较大,ERMS (θ)为0.062~0.097 cm3/cm3,R2较低,为0.775~0.952。因此,全吸力范围内水分特征曲线测定方法的选择与组合应考虑土壤孔径分布特征和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03.
流速仪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福一 《水文》2016,36(1):88-91
介绍了流速仪检定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流速仪信号特点和采集难点,针对流速仪信号受外界干扰信号波形复杂问题,设计信号采集硬件调理电路。针对流速仪信号周期多样性问题,对测频法和测周法进行误差分析和比较,确定在不同速度区间使用不同软件滤波的方法。通过硬件调理电路及软件滤波仿真验证,证明设计的可行性,可有效提高流速仪信号采集的精度,并在单片机平台上完成了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104.
针对空间中运动目标的六自由度测量,在研制的新型光笔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六自由度测量方法。该方法既可以对目标进行六自由度测量,也可以进行单点测量。测量前,只要将光笔安装于被测目标上,利用激光跟踪仪技术和视觉测量技术分别获取光笔的位置和姿态;再将其位置与姿态融合于激光跟踪仪坐标系下的目标六自由度测量值。文中描述了六自由度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并推导了测量系统中涉及到的关键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六自由度测量精度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基本满足高精度六自由度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5.
地表-地下水系统水、热迁移转化与裸土蒸发机理研究对于水量平衡以及地表能量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地区为研究区,基于原位蒸渗仪长期观测,结合数值模拟,选择2种地下水位初始埋深分别为80 cm(浅埋深)和290 cm(深埋深)的情景,研究了变饱和带水热迁移转化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对裸土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饱和带土壤水的运动规律受水头梯度和温度梯度的共同驱动,且在不同水位埋深条件下呈现不同的运动方式;浅埋深条件下,受水头梯度的作用,土壤的毛细上升高度能够到达地表,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在毛细力驱动下向上运移,土壤内部不存在零通量面,温度对水分运动的影响较小,发现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在毛细力作用下直接贡献土壤蒸发;深埋深条件下,水头和温度是土壤水运动过程的关键因素,位于地表以下18 cm以浅土壤内部出现孤立的零通量面,阻止了土壤水的向上运移,导致蒸发量减小。当地下水位埋深大于毛细上升高度的1.6倍时,地下水不再直接参与土壤蒸发,但会间接地影响包气带的水分转化;因此模拟期间浅埋深的裸土累积蒸发量约为深埋深累积蒸发量的4倍。  相似文献   
106.
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产出于特提斯喜马拉雅炭质板岩的断裂带内,是特提斯喜马拉雅铅锌锑金成矿带内典型的热液脉型矿床。由于含炭质岩石和金属硫化物都呈现出相似的低阻高极化电性特征,加之热液脉型矿床的矿体普遍较小,使得在含炭质岩石中对金属硫化物矿体进行电法勘探存在较大困难。本文通过对扎西康矿床已知矿体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激电中梯测量,发现矿区的炭质板岩呈现低电阻率(10-0.4~100Ω·m)和高极化率(9%~20%)特征,而矿体呈现出高电阻率(102~103Ω·m)和低极化率(1%~5%)的特征。经研究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1)扎西康炭质板岩中的炭质物质量分数平均为0.79%,变质温度约在300±25℃~340±25℃,炭质物电阻率为6.1×10-5~6.8×10-4Ω·m,显示极好的导电性;此外,炭质板岩中存在大量黏土矿物,黏土矿物的吸水性促进了炭质物的连通性,因此炭质物高导电性与连通性的耦合使得炭质板岩呈现低阻高极化电性特征;(2)扎西康矿床的脉型矿体除包含金属硫化物外,还产出大量的脉石矿物,脉石矿物普遍具有高阻低极化电性特征,是造成整个矿体在炭质板岩中呈现高阻低极化异常的根本原因。据此,本文提出在炭质板岩中通过识别脉石矿物引起的高阻低极化异常带间接找矿的新思路,相应的技术方法组合为:利用激电中梯测量定位高阻低极化带的平面位置,再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探测其深部产状。  相似文献   
107.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布敦乌拉矿区多为第四系覆盖。在该矿区多金属勘查中,依据土壤地球化学圈定的矿化异常布置激电中梯测量,圈定1处激发极化率异常区,长度约890m,宽度约520m,位于已知断层F 1与推断断层F 2之间。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对该激电异常进行探测,解释视充电率多峰异常与反演电阻率高低跳跃对应区域为矿致异常区。通过钻探验证,发现银多金属矿床资源储量523.93万t,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08.
为总结DSG4型降水现象仪故障的检修方法,提高故障排查效率,在介绍该信号设备的硬件结构组成和各结构故障现象的基础上,结合故障检修经验,分别针对该设备供电系统、传感器和采集系统说明具体的检测维修方法,提出了从故障现象入手进行针对性排查的实际检修工作原则,列举维修实例,为台站应对该类型降水现象仪故障提供一定的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9.
降水现象仪观测应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传耀  尹佳莉  李林  伍永学  姜涛 《气象》2019,45(5):730-737
利用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北京20个站降水现象仪采集数据与人工平行观测数据,对降水现象仪进行了对比评估。结果表明:降水现象仪的缺测率为0.01%,空报率为0.6%,捕获率为93.5%,漏报率为27.9%,错报率为10.0%。从统计结果可知,降水现象仪的缺测率、空报率较低,捕获率较高,体现出设备性能良好的一面,漏报率和错报率偏高,表明设备漏识别和错误识别的情况较多,漏报主要发生在弱降水过程中,错报主要出现在毛毛雨的识别上。设备测量和人工观测降水开始时间一致性较好,终止时间一致性偏差;降水现象仪现存问题:在大雨强时易出现雨滴叠加误识别,在小雨强时识别率会降低,在无降水错误输出降水现象方面缺少质控。  相似文献   
110.
ADCP比测试验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测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海洋调查仪器综合检测方法,通过对移动载体ADCP的一次比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指出可以用标准差和超差点合格比例来评价ADCP观测数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