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480篇
地质学   211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岩石在动载作用下的破坏与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岩石的动载性能,在凿岩爆破上有重要意义。分段式霍布金生杆已应用于研究岩石对波动载荷的效应。作者使用改型的霍布金生杆法对岩石试件在动载下的破坏强度作了试验研究。冲击试验台配合微处理机作高速数据显示与处理,借助应力波在弹性杆中的一维理论对数据进行解释。测定了多种岩石静载与动载的强度,并对岩石试件尺寸及加载速率的影响也作了试验。  相似文献   
44.
地震地表破裂带调查表明,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的破裂长度为 426km,最大水平位移6m左右,地震破裂位移的分布明显地受断层活动段控制。该次地震的破裂长度远大于统计值,文中应用地壳极限线应变的概念,通过比较中国大陆内部几次走滑型强震的地震破裂最大位移与破裂长度的关系,论述了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中各次级段破裂的相对独立特征,认为该次强震不是一次整体性破裂事件,而是由连续触发的几次地震组成  相似文献   
45.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05,27(2):235-236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七室按月做出.  相似文献   
46.
郯庐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航磁、重力以及地学断面等地球物理资料入手,对郯庐断裂(即郯城—庐江断裂)带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郯庐断裂带的各段的运动学性质,并对郯庐分段差异性的成因地球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各段的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华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造山过程主要影响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活动,而西太平洋俯冲的弧后扩张作用及由此产生的地幔底辟则是沈阳—渤海段活动的主控因素。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多期地质事件造成区域构造动力多次改变,使郯庐断裂带经历了多期的构造体制转换,并造成了各段活动特征的巨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47.
测量学分段教学模式的实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星照 《测绘通报》2001,(11):47-48
提出了测量学教学改革成功的标志。介绍了测量学分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8.
云南省武定1995年10月24日的6.5级地震对攀枝市造成了Ⅵ度的破坏。震后,地震部门提出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布震情通报、公告,为抗震救灾和安定民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9.
李莹甄  沈军 《内陆地震》2001,15(2):141-147
通过对哈密地区几大活动断裂带、历史地震以及近30年中、小地震活动性的分析,认为哈密地区同时受到南部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作用与北部西伯利亚-蒙古地区地壳运动的影响,其构造运动兼具西部天山地区和北部蒙古-阿尔泰地区的构造运动的特点,即块体比较完整,只发育大断裂,大断裂之间的中、小断裂不很发育。这种特殊的地震地质和地球动力学环境,决定了哈密地区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的特点为:大震复发周期长,低b值,中、小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等。  相似文献   
50.
赵翠萍  王海涛 《内陆地震》2001,15(4):331-337
对中国大陆1970年以来12组7级以上地震进行了前后10年左右地震时间间隔序列的R/S分析,滑动计算其Hurst指数H值。H值的时间进程显示,9组大震前2年左右H值在较为稳定的背景上开始出现异常变化,其异常特征为“下降-低值-回升”,地震大多发生在H值回升的过程中,具有中、短期前兆意义。H值的异常过程揭示了在大震孕震系统内地震活动从无序向有序的时间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