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94篇
地质学   931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51.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vegetative covers on soil quality attributes, a loess hill slope was selected in eastern Golestan Province, Ghapan watershed, Iran. Four profiles in four land uses, including Quercus natural forest; Pinus artificial forest; Cupressus artificial forest and a cultivated land,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MWD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studied land uses, and it varied between 1.6 mm in Quercus natural forest and o.31 mm in cultivated land use. The lowest CEC, microbial respiration rate and organic carbon were 28.4 cmol·kg^1, 177 μgCO2·g^-1·day^-1 and 1.32 % found in cultivated land use, respectively. The organic matter was considerably higher content in the forest areas than that of cultivated land use. The studies on soil profile development revealed that the natural forest soils were highly developed. The soils of the Quercus natural forest were classified as Calcic Haploxeralfs with a well developed argillie horizon unlike the cultivated soils which showed the minimum development and classified as Typic Xerorthents. The soils of the artificial forests had both mollic epipedons and were classified as Typic Calcixerolls with moderate profile development. Micromorphological studies revealed that argillic horizons had speckled and partly crystallitic b-fabric in the natural forest indicating the high landscape stability. In contrast, the crystallitic b-fabric of other land uses shows the absence of enough leaching of carbonate and the subsequent migration of clay particles indicating the unstable conditions and high soil erosion. Intense erosion of the surface horizons of cultivated land use has resulted in the outcropping of the subsurface carbonate rich horizons preventing soi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2.
宇宙信息     
“簇群”遇到天然粒子加速器 欧洲空间局的簇群探测器飞过了一个位于地球大气上方的天然粒子加速器。它们所采集的数据将有助于揭示南北极大多数绚丽的极光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3.
<正>2009年8月莫拉克台风造成于台湾小林村献肚山大山崩,于旗山溪形成堰塞湖后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溢顶破坏。该研究由航照图、灾前与溃坝后DTM、土壤物性试验与野外调查,根据崩塌与坝体堆积平衡,结合堰塞湖溢流时间,重建小林村天然坝地形与水文参数,并进行坝体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小林村堰塞湖天然坝主要由透水性低、易冲蚀的细颗粒组分组成,坝体积为15.34×10~6m~3,溢流点坝高及最大坝高分别为44m及60m,坝长与坝  相似文献   
154.
张斌  黄凌  吴英  王辉  崔洁 《地学前缘》2010,17(4):270
库车坳陷以产天然气为主,同时产出少量原油和凝析油,油气充注不同步,普遍具有"油早气晚"的特点,晚期大量天然气的侵入,必然对早期聚集的油藏发生改造作用。对气藏中原油成分变化的定量计算和讨论,可为天然气的注入强度定量评价提供直接证据。未遭受气洗的原油,正构烷烃摩尔浓度的对数与相应的碳数呈线性关系,而气洗作用可使轻组分的正构烷烃最先溶解于干气中,并随着天然气继续向前运移,原始油藏中的轻组分正构烷烃大大减少。以此为理论基础,建立了正构烷烃损失的定量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克拉2构造原油正构烷烃损失程度最高,平均可达70%左右,大北构造带原油正构烷烃损失程度差异较大,与该地区断块发育有关。气洗作用导致原油正构烷烃减少,而金刚烷、多环芳烃等在天然气中溶解度较低的化合物得以浓缩富集,相对含量大大增加。轻芳烃含量也会随之而增加,原油芳香度增加,石蜡度降低。在模拟实验基础上对气洗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初步估算表明,克拉2构造原油遭受的气洗作用最强,是其他构造带的2~5倍。  相似文献   
155.
前言     
欧阳自远 《地球化学》2010,39(2):F0001-F0001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20世纪50年代出现航天技术后,月球就成为美国和原苏联进行太空竞赛的舞台。进入20世纪90年代,月球探测迎来新的一轮高潮。除美国和俄罗斯外,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包括欧洲一些国家、日本和印度。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独立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56.
新疆焉耆盆地绿洲水盐双梯度下天然植被多样性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焉耆盆地河畔带、荒漠带、湖畔带土壤水盐及地下水位和天然植被关系的分析,研究了干旱绿洲水盐过程与分异天然植被生长和绿洲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洲天然植被生物多样性取决水盐双梯度影响,盐分不断向湖畔积聚是引起焉耆盆地湖畔生态系统生境恶化的主导因子.绿洲内部河畔带物种多样性与地下水埋深关系表明,在埋深1.5m区域,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加大,物种多样性减少;在埋深1.5~3m区域内,随着地下水埋深加大,其物种多样性在增加;而当埋深在3~4m之间时,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加大,植物多样性呈明显减少趋势;而在埋深4m区域内,多样性指数波动不大.调查表明,随着埋深的变化,地表的天然植被草本、灌木、乔木也呈现明显的分异,地下水水盐条件制约植被分布、生存和演替,各种植被类型适应不同的地下水位和盐分特征.  相似文献   
157.
稳定氮同位素是研究氮循环和氮污染源示踪的一个有效手段。然而目前国内对水体中铵态氮同位素测定方法研究较少,限制了水体氮循环和污染机理的深入探讨。本文采用改进的扩散法(EA-IRMS)测定水中铵态氮同位素,探讨了样品制备过程中扩散溶液的体积、浓度和扩散时间对回收率及氮同位素测定值的影响。实验得出最佳扩散条件为:1.50 mg/L氯化铵溶液400 mL扩散14天,回收率大于95%,且不会产生氮同位素分馏。本研究为高精度测定天然水体中铵态氮同位素提供了更可靠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58.
西班牙的Cabo de Gata Nijar天然公园提供了某些使其具有重要地质生态和环境意义的独特特征。作为该公园环境和采矿活动(直到十几年前才停下来)产生影响研究的优先步骤,确定了矿山和废物遗弃场地的位置,对岩性作了鉴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采用了不同的遥感技术来建立高分辨率的图像文件,图像文件将成为该区地质和环境填图的根据:因为从前的采矿活动牵涉到当地的环境,所以特别注意这些区域。由于具有不同空间/频谱分辨率的遥感图像日益加大的可用性,因此它们已成为很有用的工具。上述的是SPOT全色和陆地卫星专题成像仪多频图像的情形,它们是地质和环境研究中最常使用的基于遥感的两种图像。在为数众多阐述组合遥感图像资料的技术中,本文利用SPOT全色和陆地卫星TM资料研究那些基于亮度一色相一彰度(饱和度)、主要成分分析、高通滤波器和颜色正规化的变换。该研究的目标是:分析和对比一些最常使用的方法;选择最适合用于详细地质.环境研究的方法;将该方法用于Cabo de Gata Nijar地区一国家最具特色的一个天然公园场地。  相似文献   
159.
正湖南株洲炎陵县地处湘东南边陲、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西麓,全县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辖6镇9乡(其中瑶族乡1个)1农场(大院农场),人口20万。湖南第一高峰——酃峰(又名神农峰)就坐落在炎陵县境内,县内仅千米以上高山就有746座,山地面积占86.9%,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相当缺乏,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3.5%,是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绿色名县。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神农谷,区内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居亚洲第一,被誉为"天然氧吧"。  相似文献   
160.
正"湖南有很多优质矿泉水,但没有人去推广,让大家都喝上湖南的优质矿泉水,我们责无旁贷。"——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方先知"过去我们一直没有把这项工作提到议事日程,矿泉水资源不清、政策不利、管理不到位。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这项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加以部署安排。"——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总工程师尹学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