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41.
流域生态学与太湖流域防洪、治污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评述流域生态学中的水文、湖沼、生态系统、景观、生态经济和生态管理等主要研究内容和复合生态系统、河流连续统、生态交错带、等级系统、格局-尺度-过程、信息系统等概念理论以及流域自然过程、生物功能、系统结构、生态环境、流域生态管理等流域生态学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太湖流域防洪、治污及可持续发展与流域生态学的关系,指出流域生态学在太湖流域的流域开发、环境治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实践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必要开发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2.
太湖流域营养盐沉积200年的历史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革  桂峰 《沉积学报》2006,24(6):849-856
介绍边界条件设置为工业时代以前太湖流域处于自然农耕状况下,对太湖的总氮和总磷沉积反演200年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反映了自然状况占1990s湖泊富营养化观测资料的湖区总氮约7%,占总磷约12%。模拟总氮和总磷浓度与太湖沉积钻孔沉积样推算的水体含量的数量级和变化范围相当,太湖流域的营养盐空间来源模拟也能够与流域自然地理变化吻合,表明模拟能够捕捉到流域营养盐历史变化特征,对湖泊营养物质来源、沉积和空间分布的流域环境历史变化响应具有良好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43.
太湖流域平原水网区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羽  许有鹏  吴雷  王强  高斌  周毅 《湖泊科学》2018,30(2):464-471
鉴于浅层地下水在维持区域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2005-2015年太湖平原水网地区苏州市的14个浅层地下水监测井水位及2005-2014年降水、河道水位和蒸发等日尺度数据,开展浅层地下水埋深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市浅层地下水总体呈由北往南、自西向东的流场方向,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年际及丰水期埋深有所减小,枯水期反之,各区域变化过程不一致;枯水期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受不同量级降水总量和次数的显著影响,且与地表水过程关系密切,汛期反之.此外均受到引排水和下垫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浅层地下水埋深对降水具有滞后性,多滞后1~2 d;通过对地形地貌条件、土地利用类型、河湖密度以及浅层地下水埋深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可表达为耕地区、水网密布区、高度城镇化区及低山林区4种特征类型.  相似文献   
144.
太湖流域"零点"行动的环境效果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1,他引:13  
太湖流域点源污染治理的“零点”行动对减轻太湖及流域水质的污染具有积极的作用。削减COD量占入湖COD总量的19.1%,1998年主要入湖河道COD监测浓度年平均值比1997年平均值下降26.7%,1998年太湖湖水COD年平均浓度比1997年的平均浓度下降了21.2%,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遏制了太湖水质恶化的趋势。但若从根本上改善太湖水质,尚需结合流域地区内其它污染治理措施,形成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5.
太湖流域水环境变化及缘由分析   总被引:50,自引:12,他引:38  
林泽新 《湖泊科学》2002,14(2):111-116
太湖水环境质量在最近的十年中下降1-2个等级,1990年86.5%的水体为Ⅱ、Ⅲ类,到2000年太湖水体87%Ⅳ类;1990年太湖水体为中-富营养化,2000年太湖水体以富营养化为主,本文通过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环境变化,认为太湖流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吧及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使水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环保意识落后、治理能力不足、管理体制不合理是太湖目前水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6.
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兆富  杨桂山 《湖泊科学》2004,16(Z1):83-88
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直接威胁太湖流域的水环境安全.本文综述了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来源于: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城市地表径流面源和道路线源污染;城镇、农村生活污水的非达标排放;大气的干湿沉降等.并分析了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特点,最后从控制非点源污染源和污染物输移过程提出控制和治理非点源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7.
太湖流域1999年特大洪水和对防洪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吴泰来 《湖泊科学》2000,12(1):6-11
1999年太湖流域梅雨期自6月7日入梅,历时43d,流域面平均梅雨总量670mm,是常年的3倍,致使流域发生了本世纪以来的特大洪水。项平均连续最大7d,15d,30d,45d、60d,90d雨量均超过历史暴雨实测最大值,接近或超过了百年一遇。流域降雨空间分布南部大于北部,浙西区、湖区、杭嘉湖区和浦东、浦西区明显大于湖西区和武澄锡区。太湖最高水位达到5.08m,超达1991年最高历史水位0.29m。  相似文献   
148.
太湖流域浙西区不同土地类型的面源污染产出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太湖流域浙西水利分区为研究区,采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对浙西区进行流域划分,选取以单一农业用地为主的子流域,利用GIS叠加分析方法,获取各子流域的降水、径流深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分析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与径流量的统计关系,建立该区年尺度的径流估算模型。基于林地、耕地为主的子流域水质监测数据,结合径流估算模型,分析占该区90%土地利用面积的林地、耕地与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该研究区以林地为主的流域径流各水环境指标为:COD浓度为2.95 mg/l,BOD浓度为1.080 mg/l,总氮浓度为0.715 mg/l,总磷浓度为0.039 mg/l;耕地为主的流域径流水环境指标为:COD浓度为5.721mg/l,BOD浓度为3.097 mg/l,总氮浓度为2.092 mg/l,总磷浓度为0.166 mg/l。这一研究结果适合应用于太湖流域上游山区、丘陵地区年尺度面源污染估算。  相似文献   
149.
太湖片水资源供需状况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忠  贾更华 《水文》2000,20(3):30-32,35
太湖片包括太湖流域及浙闽沿海诸河,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沿海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跟不上用水需求的增长。加之近年来水污染加重,面临缺水困境。根据2000年、2010年供需预测分析,干旱年太湖湖西、杭嘉湖平原以及浙东、闽南沿海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需采取节约用水、挖潜开源、治理污染、加强管理等结合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0.
于世永  朱诚  王富葆  李弘 《地理科学》2000,20(4):331-336
太湖流域埋藏古树、泥炭、贝壳堤和新石器文化遗址,^14C年代频率变化揭示了全新世气候-海面波动与文明兴衰的时间耦合关系。本区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始于8kaB.P.、7.5 ̄4kaB.P.总的看为高海面和新石器文化发展时期,但其间有相对的海面波动,即:7 ̄6.5kaB.P.为高海面期、6.3 ̄5.6kaB.P.为低海面期、4.5 ̄4kaB.P.为低海面期、3.8 ̄3.5kaB.P.为高海面期。从文化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