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采用渗出成矿新思路进行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时,对盆地中提供铀源的黑色富铀有机质建造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文章在系统梳理松辽盆地烃源岩特征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富铀有机质建造的产出层位、分布规律与铀含量的研究发现:松辽盆地区域上分布上、中、下3套富铀有机质建造,分别与下白垩统、青山口组底部、嫩江组底部烃源岩对应,其中上部富铀有机质建造对盆地中北部铀成矿作用的影响大,而盆地南部主要受下部富铀有机质建造的制约;松辽盆地铀工业孔空间多产于具有深大断裂沟通的富铀有机质建造铀含量高值中心区边缘,表明富铀有机质建造对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化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推断黑色烃源岩不但为铀成矿提供了一定的还原物质,而且可能是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重要的潜在深部铀源。该研究可为以红杂色建造为主的姚家组、四方台组等主攻层位的渗出成矿预测提供“下黑”成矿要素的支持,更好地指导松辽盆地渗出型砂岩型铀矿的勘查。  相似文献   
82.
东北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拼贴演化历史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而早古生代岩浆记录的发现无疑对该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黑龙江省嫩江依克特地区识别出了早古生代闪长岩体,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35.3±1.1)Ma,该闪长岩体的SiO_2质量分数为55.01%~61.82%,全碱(Na_2O+K_2O)质量分数为4.55%~6.94%,Na_2O/K_2O值变化(2.01~48.60)较大,Al_2O_3质量分数为14.97%~16.67%,具有中等程度的K_2O(0.10%~2.12%)、TiO_2(0.99%~1.42%)和P_2O_5(0.33%~0.49%)以及低的TFeO/MgO(0.51~0.96)值,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其A/CNK值为0.78~1.35,A/NK值为1.63~2.21,大体符合I型花岗岩特点。依克特闪长岩的稀土总量较高(w(ΣREE)=227.02×10-6~289.17×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_N=9.86~13.93],并具有弱的铕异常(Eu/Eu*=0.88~1.02);具有明显高场强元素(Nb和Ti)亏损的特征。上述特征表明,岩浆源区为受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资料,本文认为依克特闪长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与嫩江-黑河洋的洋壳持续俯冲相关。  相似文献   
83.
《地学前缘》2017,(1):143-153
对松辽盆地松科1井南孔嫩江组(嫩一段上部至嫩二段下部,972.46~1 060.24m)开展了岩石磁学研究,发现其顶部层段(A段,972.46~979m)的磁化率和剩磁均受控于磁铁矿,中间层段(B段,979~1 025m)和下部层段(C段,1 025~1 060.24m)的磁化率主要受控于顺磁性矿物,但其主要携磁矿物仍是少量的磁铁矿。A段沉积物中的磁铁矿含量最多,且粒度最粗;B段沉积物中的磁铁矿含量最少,粒度中等;C段沉积物中的磁铁矿含量中等,粒度最细。松科1井南孔嫩江组不同层段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组合的不同特征揭示了还原成岩作用对沉积物的影响、盆地的构造抬升运动和古气候变化。首先,不同层段沉积物受到还原成岩作用不同程度的影响,A段沉积物几乎不受影响,B段和C段沉积物均受到较强的影响,从而形成A/B界线。其次,磁学参数的周期性小幅波动记录了松辽盆地古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最后,B/C段界线处磁学参数的突然快速变化可能与松辽盆地东部逐渐抬升所引起的物源变化(由南北向转变为东西向)有关。  相似文献   
84.
松辽盆地嫩江组二段下部沉积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湖侵事件,在整个盆地范围形成一套黑色泥页岩夹油页岩。然而,前人对嫩江组二段的地层及相关地质事件的研究主要基于井下岩心,地表露头不多见。通过调查,在松辽盆地东缘农安县青山口第二松花江沿岸发现一新的剖面——岳王城剖面,出露连续的嫩江组一段顶部—二段下部地层。通过对该套地层进行厘米级的描述和详细的分层,将该剖面地层划分为24层,累计厚度31.54m。第1层为嫩江组一段顶部,为青灰色砂质泥岩,含少量介形类化石;第2~24层为嫩江组二段下部,主体为暗色泥页岩夹油页岩、泥灰岩等,含丰富的介形类、叶肢介、鱼类,少量有孔虫及其他生物。此外,在嫩江组底部还发现一层火山灰和一层磷块岩。对其中的介形类化石进行初步研究,识别出11属18种。通过介形虫古生态和沉积学研究,并结合其他手段,初步探讨了该沉积期的湖泊环境,认为嫩二段下部沉积期经历了一次大规模湖侵,从一段顶部的滨浅湖过渡为二段下部的深湖环境,之后湖平面在波动中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5.
1998年嫩江、松花江流域持续性暴雨的环流条件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9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98年夏嫩江、松花江流域持续性暴雨的环流条件及其演变特征.造成1998年夏嫩江、松花江流域持续性暴雨的环流条件是:东亚高纬地区的阻塞形势和嫩江、松花江流域上空的低压系统及大的水汽辐合中心,这三个条件长时间的维持造成1998年夏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了持续性暴雨.东南风水汽输送通道对嫩江、松花江流域水汽通量辐合的加强有较大的贡献.研究指出:当一个移动性的高空短波槽缓慢地绕着长波脊或阻塞高压移动,尤其是当一个切断低压闯入阻塞高压或在阻塞高压南侧移动时,往往引起暴雨,这种低压系统很可能是暴雨的制造者.  相似文献   
86.
87.
嫩江齐齐哈尔市江段水环境优化管理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研究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预测的基础上,引入响应系数和最优化理论,以各断面水环境功能标准和各排污口排放标准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水环境优化管理模型,最后提出有利于当地经济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优化管理方案:方案一为现状优化管理方案,按此方案各断面均能达到其相应的水环境功能标准,要求红光糖厂、斯达造纸厂和氧化塘COD处理后浓度分别为1500mg/L、900mg/L和200mg/L,其它排污口维持原排放浓度;方案二为“下个五年”优化管理方案,按此方案各排污口均能达到其相应的排放标准,要求红光糖厂及斯达造纸厂的COD和BODs处理后浓度分别为100mg/L和30mg/L。北市区生活污水COD和BOD5处理后浓度分别为150mg/L和60mg/L,氧化塘COD处理后浓度为150mg/L,其他排污口维持原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88.
89.
赵云枝  佟利武 《水文》1994,(5):50-53
嫩江流域“69·8”暴雨洪水简析赵云枝,佟利武(吉林省水文总站)1969年8月12~31日,嫩江流域受江淮低压、蒙古低涡和华北低槽等综合影响,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降了大暴雨。致使嫩江干支流发生了有资料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一、自然地理概况嫩江为松花江...  相似文献   
90.
回顾了齐齐哈尔市气象局在1998年嫩江流域出现的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灾中整个气象服务历程,同时针对有关问题进行反思,以示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