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9篇
  免费   577篇
  国内免费   535篇
测绘学   311篇
大气科学   551篇
地球物理   404篇
地质学   1827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62篇
自然地理   117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4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2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承德市伊逊河红旗钒钛磁铁矿小流域为例,通过参比元素标准化法、垂向剖面似背景值法确定小流域矿集区土壤12种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基线,并与不同空间尺度流域的重金属地球化学基线进行对比;采用确定的基线值结合地累积指数法、地统计学、生态风险指数法和GIS叠加法对流域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和累积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钒钛磁铁矿矿致异常元素地球化学基线值具有明显的流域尺度效应,其值随着流域空间尺度的缩小而升高;在已开采矿集区小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时,可选取其上一级流域地球化学基线值作为标准。伊逊河红旗矿集区小流域V、Ti、Co、Ni和Cr元素基线值高于滦河流域,As、Pb、Zn和Cd元素基线值与滦河流域相近,Mn和Hg元素基线值略低于滦河流域,Cu元素基线值略高于滦河流域。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累积程度由强至弱为:Cu>Cr>Ti>Cd>Co>V>Ni>Zn>As>Hg>Mn>Pb;表层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范围为65.89~237.70,总体生态风险水平属低风险水平。深层土壤重金属总体污染累积程度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弱于浅层土壤。流域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累积程度空间分布与流域地貌特征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重金属空间迁移主要受水力作用驱动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为矿业活动,同时受岩石风化和土壤侵蚀等自然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全球气候变暖将加剧水循环,增大洪水风险。阿克苏河流域位于天山南坡,是北半球中纬度典型的高山流域。本流域不仅有暴雨洪水、冰川和积雪融水造成的洪水,而且还有冰川溃决突发洪水。以阿克苏河的两条支流库玛拉克河和托什干河为研究对象,利用块最大值抽样方法(block maximum)和超定量阈值(peak over threshold,POT)抽样方法提取出1958—2011年的洪水事件,其中基于POT方法在两条支流分别提取106次和112次洪水事件,主要集中在6月、7月和8月份。研究表明:阿克苏河的两条支流库玛拉克河和托什干河的年最大洪水强度分别以8.48 m3?s-1和3.40 m3?s-1的速率增加;在洪水发生时间上,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库玛拉克河,洪水发生时间有提前的趋势,而以降雨和融雪水补给为主的托什干河,洪水发生时间变得更加分散,表现为春季最大洪水提前、秋季最大洪水推后。  相似文献   
993.
海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长期超采是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开展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潜力研究,对支撑服务地下水超采治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经系统评价,海河流域天然资源量252.99×10~8m~3,生态水位约束条件下的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172.98×10~8m~3,可更新的深层水可利用量4.68×10~8m~3。海河流域山区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Ⅰ~Ⅲ类水占比40.83%,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质量较差,Ⅰ~Ⅲ类水占比14.10%,深层地下水质量优于浅层地下水,Ⅰ~Ⅳ类水占比74.25%。海河流域山区地下水开采潜力总体较小,燕山和太行山北部山区,地下水资源禀赋较差,基本无开采潜力,太行中部山区地下水开采程度较高,无开采潜力或开采潜力较小,太行南部山区地下水资源禀赋良好,开采潜力较大;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在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开采潜力差异较大,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长期超采形成大范围降落漏斗,无开采潜力或潜力较小,中东部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禀赋较差,以微咸水为主,开采潜力较小,山东省鲁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较低,聊城—德州一带开采潜力较大;雄安新区地下水总体无开采潜力。平原区深层地下水基本无开采潜力。  相似文献   
994.
广东省北江流域坡向与海拔对汛期降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6—2000年广东省北江流域40个水文站逐月降水量资料,统计北江流域汛期降水量与山地坡向及海拔高度的关系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 (GWR) 方法消除站点空间位置不同带来的宏观地理因子影响后,进行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相关分析,根据其点聚程度分区,研究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广东省北江流域汛期降水量总体上呈纬向空间分布,由南至北逐渐减少,其中多雨区位于北江流域的东南部;在流域中部的英德至流域南部的清远之间的干流附近存在稳定的多雨中心。4个子区域最大降水量高度不同,由南至北分别为77.3 m,408.4 m,353.6 m和376.9 m,相对应的最大降水量分别为1566.2 mm,1467.4 mm,1295.9 mm和1151.5 mm。广东省北江流域汛期降水量变差系数由西南至东北依次增大,说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北大南小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95.
拆迁经     
重要性1没有征地没拆迁,没有拆迁没发展没有发展没明天,征地拆迁天地变社会推进城镇化,国强民富笑开颜拆迁工作要推进,四个要点铭记心第一政策要可行,第二备足拆迁金三是土地要保证,最最重要在于人  相似文献   
996.
目前多数工程化人脸识别系统是基于子空间算法的,针对子空间算法识别系统中稳定性和抗干扰性不高的问题,从图像预处理的角度出发,通过Matlab仿真Eigenface和Fisherface两种算法识别过程,建立起图像差值模型,同时引入不同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根据类间距离和类内距离的变化,从中确定出最优的预处理方法,改善算法识别率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合适的图像预处理可以增强识别系统的强壮性.  相似文献   
997.
洪湖流域传统农业条件下营养盐输移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桂峰  于革 《第四纪研究》2006,26(5):849-856
文章选择位于长江中游的洪湖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探讨传统农业条件下流域营养盐输移的规律。模拟时段选择为建国初期的1951~1960年,模拟的边界条件设置为自然地形、土壤、传统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方式,其中土壤资料包括营养盐(N和P)、有机质含量、粒径等理化参数等。根据流域汇水范围的变化,模拟分汛期与非汛期两个时间段进行。通过对模型参数率定和调试,水文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有较好的吻合程度,由此进行营养盐输出模拟。模拟结果显示,传统农业条件下流域营养盐输出,TN和TP浓度变化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体现了耕作制度对营养盐浓度的影响; 同时,该时段营养盐浓度相比较自然条件下有了很大的改变,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流域营养盐输移的影响,主要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湖泊水域面积的缩小。  相似文献   
998.
There is growing concern over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glacier melt and hydrology. In this article, we used two natural small-scale basins, Tuotuo River and Buqu River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China, to show the impacts of glacier melt on stream flow. Changes in the extent of glaciers and ice volume in 1970, 1992 and 2009 are evaluated using remote sensing images. Changes to the glacier surface area over the same time interval are estimated through the delineation of glacier outlines and positions using Landsat TM/ETM+ imagery. By 2009, the glacier surface area had decreased by 20.83% and 34.81% of the 1970 values in Tuotuo River and Baqu River basins respectively. The total meltwater supply in each basin is estimated to be 2.56×10^9 m^3/yr and 1.24×10^9 m^3/yr respectively. Mass balanc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glaciers in the study area suffered a constant mass loss of snow and ice, accumulatively approximately -24 m over the past 40 years. The annual and summer stream flow tended to increase in Tuotuo River basin from 1970 to 2009 while a negative trend of change was shown in Buqu River basin during 1970-1986. Glaciers became shorter, narrower and thinner under the effect of atmospheric warming. Streamflow increase has been recorded at Tuotuo River station in response to increased glacier and permafrost melt. However, streamflow decrease has been recorded at Yanshiping station on Buqu River, where glacier melt has lagged behind atmospheric warming. These results show a close but variable linkage among climate change, glacier melting and water resources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相似文献   
999.
基于VirtualGIS技术的龙口市流域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虚拟再现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集成在一起构建虚拟再现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不同时期流域地理环境的虚 拟再现,追踪其演化过程和认识其存在的问题,经过三维建模分析,提出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并对预期治理效果进行预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常规的信息收集渠道难以获取国际河流研究所需的有效信息,探索新的信息收集方式对资料稀缺区开展水文水资源研究十分必要且关键。在Internet海量信息中,Google Earth(GE)平台的出现,为资源环境、交通规划等诸多领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远距离信息检索模式。通过基于GE平台的资料稀缺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评价的应用框架和评价方法,并以巴尔喀什湖流域中下游为例开展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GE平台可成为资料稀缺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有效信息收集手段,文中所提出的框架、应用流程和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研究区在1990年初就形成了以伊犁河中下游为主体、准噶尔区与巴尔喀什湖北部诸小河为重要用水区的基本格局;随着研究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剧烈波动,其用水量经历了“增长-顶峰-剧减-恢复性增长”的演变格局,目前其用水量预计已恢复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即65×108 m3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