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734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71.
贺泽群 《水文》2000,20(2):1-5
安徽省地处长江下游、淮河中游、新安江上游,位于我国东南部。全省土地面积1394万km2,耕地面积 426.1万 hm2,人口 6 150多万。由于长江、淮河由西向东流经安徽,将全省天然地划分为淮北、江淮之间和江南三大片。新安江发源于安徽南部山区,属钱塘江流域。全省境内中小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30km2以上的河流有 1035条,100km2以上的有 418条, 1000km2以上的有71条,3000km2以上的有31条,5000km2以上的有12条。全省平均河网密度约为0.4km/km2。1安徽水文工作…  相似文献   
972.
安徽及邻区中长期地震危险区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长期地震预测工作直接服务于10~20年左右的防震减灾工作,科学意义和社会效应十分明显,但受预测时间尺度限制,较长期地震预测和短临地震预报远未达到系统化、和实用化的程度。安徽属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性较弱,由于中强地震一般不产生明显的地表错断现象,故难以通过地表调查获取断层活动的定量数据在相关区域开展中长期地震危险区的预测工作。近年来,在安徽地区地震地质、历史地震活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活动断层、历史地震、地球物理场、现代构造应力场等反映的长期和超长期地震危险性信息和发震构造环境,结合地震复发间隔和地震活动趋势分析,尝试应用于安徽未来中长期地震危险区的划分,为2006~2020年安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综合圈定提供地震地质学依据。结果显示:安徽中长期地震危险区可分为两类,Ⅰ类地震危险区有泗县-泗洪(M≥6.0)、霍山-六安(M≥5.0);Ⅱ类地震危险区有马鞍山(M≥5.0)、淮北(M≥5.0)、铜陵-青阳(M≥5.0)。其中,Ⅰ类地震危险区在预测时段内,发生所预测震级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73.
赵斌 《湖泊科学》1996,8(2):125-132
1992年11月 ̄1993年10月,在安徽太平湖水库,同时用藻类生长潜力测试法(AGP试验)和外源添加营养的黑白瓶测定初级生产力法,对陵山站的水体分季度进行了分析测试。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对太平湖水库的营养评价均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二者的结果也能相互比较、相互验证;太平湖水库的不同季节,其主要营养限制性因子也各异。在枯水期,磷是藻类种群和密度的第一限制性营养元素;丰水期,由于各营养元素都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974.
安徽宣城第四纪网纹红土的磁组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徽宣城第四纪网纹红土剖面黄棕色土层和网纹层的K、P、E、F、L、q等磁组构参数特征显示,i3>60°样品的磁组构特征有效降低了后期风化作用的影响,可近似代表黄棕色土层和网纹层的原生磁组构特征。黄棕色土层的原生磁组构特征显示它形成于沉积动力强度弱而稳定、事件沉积偶尔发生的沉积环境;该层磁组构参数的平均值及组合参数特征均与风成黄土-古土壤沉积的相应特征十分吻合,表明其原始沉积环境与风尘沉积环境一致,从而为黄棕色土层的风积成因提供了沉积动力特征上的证据。网纹层形成于沉积动力强度大、稳定性相对较差的沉积环境;该层的磁组构特征与风成沉积的相应特征差别显著,但与部分水成沉积的相应特征有近似之处,结合该层物质组成上的风成特性,初步推断网纹层可能为早期的风积物经后期水流改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975.
苏皖南地区海相中、古生界地层保存较为完整,但地震资料品质参差不齐,深部海相层能量反射弱,揭露海相地层的深井较少等,难以按常规的强相位进行追踪对比。选择无为盆地中野外露头好,有 MT、重力、磁力、地震等资料的测线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初步摸清盆地结构;利用地震和地质方法进行层位标定;再选择有代表性的地震测线建立基干剖面,并经平衡剖面技术验证后推广到整个苏皖南地区,做到了点一线一面的结合。采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本次成功地解释了无为盆地20条约600km 的地震剖面,恢复了盆地的构造发育史;发现和落实了18个局部构造(圈闭)。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大套波组特征对比的方法要比强相位对比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76.
安微向心铁硫矿区硅夺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先孝  姚超美 《地质论评》1999,45(5):541-547
宇芜向山-皇姑山地区铁硫矿床中及附近存在大片硅质岩,属热泵沉积的硅华。其微量元素Al、Mn、Cu、Pb、Zn含量较高,且具有稀土元素总量较低,Ce明显亏损,Eu明显富集等特征。据这,岩石化学特征,结合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等研究表明,矿床附近硅质岩为热水成因,硅质可能来自下伏及深部地层。  相似文献   
977.
针对安徽中西部地区近年来出现多项测震学指标异常情况。利用震主介质参数方法进行也跟踪分析,结果认为该区域,尤其是两条小震活动带交汇区域,存在着发生中等地震的震源与介质背景。  相似文献   
978.
安徽南部广泛分布着扬子型二叠纪合媒岩系(龙潭煤系),根据该区沉积特征可划分两种沉积亚型印象即巢县亚型和宿松亚型。本文着重从沉积环境、岩石类型及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等方面叙述各沉积相特征,根据沉积相垂向序列组合及时空演化,建立了皖南地区二叠纪四种沉积模式和三种成煤模式。分析了不同环境下的聚煤特征,指出富煤中心对该区今后找煤和资源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9.
层控式矽卡岩矿床中的矽卡岩和矿体主要顺地层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其矿物组合及矿物特征与一般的矽卡岩类似。成矿控制因素主要是地层层位、岩性和层间滑脱空间。成矿过程也分为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两期,成矿温度可高达390℃,其主要成矿机制是源自岩浆的热液沿层间发生渗滤扩散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980.
杜建国 《地质与资源》1992,1(4):207-213
本文依据区内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化与火山作用、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研究,阐明区内金矿成矿条件:火山岩基底变质岩是金矿"原始矿源岩";中生代岩浆部分熔融了"原始矿源岩"所形成的后生矿源岩"为金矿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毛坦厂组形成时期的火山活动及与之有关的火山(次火山)热液使金发生活化、迁移,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火山构造及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断裂构造控制了矿化部位.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天水,少量来自岩浆.成矿物质是在低fO2fS2,pH≈7的弱还原条件下沉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