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1篇
  免费   2173篇
  国内免费   3026篇
测绘学   307篇
大气科学   257篇
地球物理   1830篇
地质学   10126篇
海洋学   610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736篇
自然地理   466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452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368篇
  2014年   559篇
  2013年   465篇
  2012年   516篇
  2011年   609篇
  2010年   478篇
  2009年   529篇
  2008年   507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483篇
  2005年   441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441篇
  2001年   484篇
  2000年   385篇
  1999年   443篇
  1998年   434篇
  1997年   421篇
  1996年   368篇
  1995年   362篇
  1994年   335篇
  1993年   314篇
  1992年   318篇
  1991年   275篇
  1990年   246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7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计算面波震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引言 地震波是限定在地球内部的弹性波,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发自震源的纵波和横波,通称体波;二是发自震源区的勒夫波和瑞雷波,通称面波。地震震源的几何特性使所有的地震波都具有方向性。因震源取向不同,其能量在震源空间的不同方向辐射强度差别也很大,这直接影响不同方位的地震仪测定震级的差异。同一地震,不同台站测定同一标度的震级有可能相差较大,其差甚至在1.0以上。就震源物理和弹性波传播理论而言,这属于正常的范围。通常,我们测定的震级是那些记录较好台站测定的震级的平均值,这往往掩盖了震源辐射强度的方向性。 1 地震…  相似文献   
212.
介绍二滩拱坝强震台阵第1次记录的地震要素和记录情况;介绍了台阵记录的强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处理过程,包括零线校正,傅氏带通滤波。最后给出处理后各通道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和峰值加速度。  相似文献   
213.
新疆且末县拟在吐拉乡阿尔金活动断裂带上修建水库。水库近场区内沿阿尔金活动断裂存在一条古地震破裂形变带。为了对水库进行安全性评价 ,采用地貌风化剥蚀法确定了古地震形变带的形成年代。该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大约距今 4 0 0年前  相似文献   
214.
215.
216.
生态交界带特征与动态变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生态交界带是两个以上生态系统交接的过渡带,它具有特有的生态系统结构,生态交界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能是以及信息的交流与相邻生态系统有密切的联系,但又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动态变化机理显示生态交界带内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217.
范玉梅 《贵州地质》2003,20(4):216-219,215
本文根据雷公山背斜南段的几个锑矿床的勘查资料,结合1:5万区调和相应的科研成果,总结该区锑矿床的共同特征,并对其控矿条件进行分析,认为逆冲断层、剪切带控制锑矿田的分布,“褶皱 断层”控制锑矿床分布,单条剪切带及后期脆性断层控制锑矿体的产出。  相似文献   
218.
在吉南样子哨坳陷北缘石道河镇一带,于元古代新老盖层间存在韧—脆性滑覆断层。盖层内部地层缺失、倒置现象普遍,褶皱形态表现为一系列倾伏褶皱—紧密同斜褶皱—平卧褶皱,据其形态特征可辩出两期性质不同褶皱幕。盖层与太古代基底之间存在明显的断层接触,并伴随基性岩浆侵入活动,具有滑脱构造后缘拉伸带的特征。  相似文献   
219.
论述了个旧老厂锡多金属矿床产出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及组构特征、围岩蚀变及成矿阶段、元素及矿物分带和控矿规律;指出这类矿床的找矿应该沿着具备有利层位的白色大理岩中的各种裂隙构造带、有利的导矿断裂和花岗岩突起组合的地带,尤其要注意沿着裂隙发育的白色大理岩(容矿层)与顶部青灰色致密块状大理岩(隔挡层)的有序组合地带找矿.  相似文献   
220.
通过对青海省乌兰县托莫尔日特金矿区韧-脆性剪切带变形特征、成矿物质与热液来源及运移条件分析,提出了该区构造控矿演化的四阶段模式。该模式认为,早期的韧性剪切变形导致了成矿物质的由深部向浅部、由韧性剪切带外部向韧性剪切带内部的活化迁移,成矿热液在韧性剪切带上部(即韧脆性转换带附近)得以大量聚集。韧性变形后期温压条件降低,韧性变形转化为脆性变形,地表大气降水沿贯通性较强的脆性破裂带大量下渗,到达韧-脆性转换带附近,与该处积聚的成矿热液充分混合,热液性质发生改变,在相对张性或较薄弱的构造有利部位大量沉淀。由于断裂带的周期性活动,成矿物质得到多次沉淀而不断富集,最终形成金矿体。矿体形成后的构造隆升及剥蚀作用,使韧-脆性剪切带出露地表,金矿床也随之出露到近地表处。因此在矿区石英脉型金矿体的下部,可能会存在糜棱岩型金矿体,但品位可能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