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为研究凯氏拟小球藻(Parachlorellakessleri)糖代谢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凯氏拟小球藻中克隆了己糖激酶基因CkeHK(GenBankID:AHF54566),并对其自养、异养、混养条件下的转录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的cDNA全长为1844bp,开放阅读框1389bp,编码462个氨基酸。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9.73,等电点为6.98。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以自养培养条件为对照,异养培养和混养培养条件下,CkeHK均能够发生明显上调,且混养条件下上调量比异养条件下上调量更多,说明CkeHK可能在凯氏拟小球藻利用外源糖的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光信号对于凯氏拟小球藻利用外源糖可能存在调控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CkeHK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Cd2+浓度与磷酸盐浓度交互作用对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三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d2+浓度、磷酸盐浓度、胁迫时间及三者的交互作用对小球藻和微绿球藻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细胞密度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250mL摇瓶中研究了光自养、异养、混合营养3种营养模式对转兔防御素基因(NP-1)小球藻(Chlorella)的生长、NP-1表达量、总蛋白质含量、pH、葡萄糖消耗以及光衰减等几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养培养为转NP-1基因小球藻的最适营养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5,15,30L生物反应器补料分批异养培养转NP-1基因小球藻,细胞质量浓度分别达到3.67,4.87,6.39g/L。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环境下镉对小球藻吸收磷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配制的污水中进行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及不同pH值下,镉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在悬浮和固定状态下对污水中正磷酸盐的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存在的情况下,在实验所设的各光照强度内,悬浮态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为4~10μg/(h.个),固定化小球藻为12~16μg/(h.个);而相同的镉浓度下,在不同的pH范围中,悬浮态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为1.9~9.4μg/(h.个),固定化小球藻为5.7~12μg/(h.个)。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镉总体上降低了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其中使悬浮藻普遍下降40%~60%,而固定处理使藻受镉的影响较少,至多下降10%~20%,但在个别光照强度下镉反而促进了小球藻对磷的吸收速率。不同pH值时,无论悬浮态还是固定态,镉在大多pH下使小球藻的磷吸收速率下降20%~30%,固定处理并没有减少镉的影响,同样在个别pH下镉促进了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小球藻Chlorella zofingiensis在3种不同培养基CZ-M1, Kuhl 和 KM1中培养时生物量和虾青素的产量.结果表明, Kuhl最利于小球藻的生长, 比生长速率、最大细胞干重和得率最高, 虾青素含量最低;KM1培养基最利于虾青素的积累.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KM1, 添加葡萄糖诱导培养小球藻, 可以获得8.99g·L-1的藻细胞干重, 虾青素产量和含量分别达到20.1mg·L-1和2.24mg·g-1.  相似文献   
16.
三氯生对小球藻的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三氯生(Triclosan) 对小球藻(Chlorella spp) 生长状况、藻细胞光合色素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检测三氯生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采用概率单位-浓度对数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藻细胞密度随药剂浓度增加而明显下降,且呈现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96 h 半抑制效应浓度 ( EC50 ) 为 0.065 0 mg·L-1,属于高毒;三氯生明显抑制小球藻光合色素含量的增加,并对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有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要用臭氧处理的海洋小球藻,分析了不同生长期小球藻的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臭氧处理海水不可提高小球藻的蛋白质含量,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提高氨基酸的绝对含量,鱼类必需氨基酸占所氨基酸总量例变化不大。说明该处理有利于小球藻营养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两种海洋单胞藻浓缩与保存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分别用明矾和石灰水浓缩以及两种藻的浓缩液在常温(20 ±1℃)、低温(0—4℃)﹑冷冻(-30±1℃)三种温度条件下保存的结果,并对浓缩保存前后藻液的饵料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1)小球藻的浓缩以80±5ppm的明矾液及4%的石灰水效果最好;(2)球等鞭金藻的浓缩以100±10ppm的明矾液及6%的石灰水效果最好; (3)保存方法以加入保护剂甘油并置于-30℃ 冰箱中效果最好,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的存活率分别为95%和93%;(4)低温保存前后藻的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含量变化不明显;(5)用浓缩保存藻投喂中国对虾和轮虫的效果与普通藻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细菌降解前后小球藻热模拟生成的气,油和类干酷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冰  盛国英 《地球化学》1996,25(2):105-111,T001
本文对比研究了枯草杆菌降解作用前后小球藻热模拟生成的气、油和类干酷根的特征。经细菌降解作用后、小球藻热解产气率提高了2.09倍,热解产气组分中烃气/非烃气比值提高了一倍。蛋白质可能是小球藻热模拟产气的重要分子来源。细菌的降解作用对于早期成因的生物气或生物热催化气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细菌降解作用可提高小球藻细胞的粗脂肪(氯仿沥青“A”)含量,而类脂化合物是藻细胞热解产生烷烃的主要分子来源。  相似文献   
20.
利用啤酒厂废水污泥培养钝顶螺旋藻和普通小球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前国内外对藻类的生物学特征、收集、藻蛋白的利用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2」。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培养基的费用高,经济效益低^「3」「4」。而啤酒厂污泥富含营养物质、无毒,是培养藻类的良好基质^「5」「6」「7」。经试验能50%替代营养盐培养钝顶螺旋藻而保持其收得率基本不变,能80%夫代营养盐培养普通小球藻而保持其收得率基本不变。利用啤酒厂污泥既净化环境,又降低藻类养殖成本。这将为大规模推广藻类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