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1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356篇
测绘学   271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324篇
地质学   1058篇
海洋学   26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14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用水提取的安络小皮伞的多糖.经醇析.真空干燥后,用sepharose4B柱层析,酚一H2SO4法检测其多糖分布,紫外吸收法(280nn)检测其蛋白质分布,表明提取物为多糖和糖蛋白的混合物,总糖含量为30.5%。lorry法和克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15%。采用P.C和G.C法测定,结果提取物中的多糖由三种中性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GLC:Man,FUC=1.2:3:1.7。用Fehling试剂法测定,表明混合物中有甘露聚精。Fellling试剂法与甲醇、乙醇分级法相结合,从提取物中分出六个糖蛋白级分:Fp1、Fp2、Fs1、Fs2、Fs3和Fs4,其中Fp1、Fs1和Fs3经sepharose4B柱测定为多糖分子量单一的级分。  相似文献   
992.
廖卓庭 《地质学报》2008,82(2):169-173
2005年,地质学报(英文版,79卷第6期)同时刊出了余汶、钱逸关于扬子蛤(Yangtzedonta)与先锋贝(Xianfengella)是否为同一化石的争论文章.这一争论由来已久.引起多方关注.笔者详细观察了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标本馆的余汶(1985)的Yangtzedonta primitiva Yu正模标本(标本登记号84430号)和钱逸(2001)的 Xian fengella等模标本(登记号125018-125022),认为84430号标本是一枚发育有特殊后接合缘构造、形态较为奇特的小壳化石.尽管饯逸(2001)称拥有与84430号标本相似的"更多、更精美的同类标本"和"完整个体",但他不仅从未展示具有与84430号标本相似后接合缘等形态构造的图影,还以与实际形态不相符的失真素描图等不实依据,混淆了84430号标本与Xianfengella在形态构造和壳体大小等方面的真实区别,断言84430号标本是一块Xianfengella的破碎标本,坚称"扬子蛤属是先锋贝属无疑"(地质学报(英文版),79卷第6期第777页).对此,笔者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基于小波多分辨率的特性,根据其去噪原理,将其应用到数字化数据粗差的探测及剔除的处理上,并针对小波阈值方法去除粗差提出了调节阈值的自适应性方法进行了试验分析,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4.
内蒙古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距北部的西拉木伦河大断裂仅25 km。对小东沟岩体进行了Sr-Nd同位素和铅同位素分析,87Sr/86Sr(t)为0.705 0~0.705 5,εNd(t)为-2.4~-2.8;对主要钼矿体的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38.1±2.8)M a,表明小东沟钼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的成岩成矿物质具有不同来源,成岩物质来自俯冲洋壳衍生的新生地壳物质,而成矿物质来自地幔分异的产物(流体),属于壳源岩浆+幔源流体的组合。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对小东沟斑岩型钼矿的成因做出如下解释:在早白垩世,大兴安岭开始隆升,岩石圈拆沉,软流圈(层)物质上涌、基性岩浆的底侵以及地幔流体的加入,引起下地壳岩石的熔融,随后更多的地幔含矿流体进入到岩浆房。岩浆携带来自地幔的含矿流体,沿着区域性的EW、NE向深大断裂上侵定位,并在此过程中演化形成富硅、富钾质的花岗岩,最后沿近NS向的断裂侵位到二叠纪地层中,沉淀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995.
滇西北小中甸盆地是上新世末期以来在青藏高原强烈隆起过程中形成的NNW向第四纪断陷湖盆地,从深切的小中甸河谷剖面可见盆地上部发育中晚更新世湖相粘土。规划建设中的滇藏铁路将从小中甸盆地穿过。野外调查发现小中甸湖相粘土厚数十米以上,粘土细腻、层理发育。室内试验表明:小中甸湖相粘土是一种高分散性、高含水量、高塑性和高孔隙性的结构性粘土,其力学性质指标表现为高粘聚性、以中低膨胀性为主。工程开挖卸荷、浅表层土体暴露在干湿交替环境中,土体收缩强度衰减,由此产生土体差异变形和粘土边坡滑塌破坏。  相似文献   
996.
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更新世末期-全新世人类遗址,记载着从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人类的体质及文化特征的演化历史。对1983年在此遗址发现的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头骨进行了研究,该头骨是迄今在辽宁地区发现的惟一较为完整的新石器人类遗骸,为探索早期人类体质特征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研究显示,小孤山人类遗骸为3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通过与更新世晚期、新石器时代及青铜铁器时代人类头骨的比较,发现小孤山人具有蒙古人种的形态特点,大部分特征与现代人相同,少数特征如颅长和颅容量,位于现代人变异范围的上限,而与更新世晚期人类接近。小孤山人非常低矮的上面部和鼻部,使其具有独特的头骨形态特点而差异于其他全新世头骨。15组头骨样本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新石器时代人类体质特征的变异非常大,难以将小孤山人的体质类型归入南方或北方类型,提示有必要对我国古代人类体质特征的分型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7.
结合实际顶管工程,从地质条件出发分析涌水原因和注浆处理涌水的作用机理,详细讨论了小导管处理涌水的施工工艺。注浆效果检查表明小导管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处理裂隙和地下水发育的围岩涌水地质条件效果明显,加固措施可行,为顶管工程在施工中和后期运营提供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998.
小秦岭金矿区西峪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金属元素易于累积,生态效应影响强烈.分析了陕豫接壤的西峪河水系沉积物中Hg、Pb、Cd、As、Cr、Cu、Zn 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根据地区参比值,评价了金矿活动对西峪河底泥的污染.结果显示Hg、Pb是主要的污染元素;进而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探讨了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性,认为整个西峪河流域的Hg、Pb潜在生态危害很强,Cd具有强的潜在生态危害,而Cr、As、Zn的潜在生态危害性轻微.  相似文献   
999.
重金属元素易于累积,生态效应影响强烈。分析了陕豫接壤的西峪河水系沉积物中Hg、Pb、Cd、As、Cr、Cu、Zn 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根据地区参比值,评价了金矿活动对西峪河底泥的污染。结果显示Hg、Pb是主要的污染元素;进而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探讨了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性,认为整个西峪河流域的Hg、Pb潜在生态危害很强,Cd具有强的潜在生态危害,而Cr、As、Zn的潜在生态危害性轻微。  相似文献   
1000.
翁嘎科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荣明 《云南地质》2008,27(4):437-441
金矿赋存在西盟群王雅组第四段第一、二亚段地层和次级断裂裂隙中。从地质特征、矿体赋存状态、矿石特征等判断,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充填交代型。而北东向区域断裂中,可能找到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