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318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地震信号检测是进行各种地震数据分析和处理的首要任务,STA/LTA方法具有算法简单、便于实时处理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震信号检测.结合实际震例数据研究STA/LTA方法进行地震信号检测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到该方法进行检测时最合理的参数设置范围.  相似文献   
72.
2013年6~7月在广西平果县中铝广西分公司3号排泥库附近出现密集小震群活动。本文搜集本次震群中146次可用于计算尾波的ML1.0地震的近距离台站数字地震波形,利用波形高信噪比的尾波时间域信号,采用计算尾波品质因子Q_C(f)值的Sato模型,通过滤波及去除环境噪声,计算了地震波传播路径上的尾波Q_C(f)值;拟合Q_C(f)值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排泥库区域地震波衰减的时空特征。根据信噪比及计算要求,从近场7个台站的记录中挑选出273条三分向记录,计算尾波衰减参数,得到尾波Q_C(f)与频率f的关系为:Q(f)=(69.07±40.09)f~(0.90±0.23)。结果表明,本区域为低衰减区域,库区Q值相对较高,地震波衰减较慢,且Q值对频率的依赖性不强,研究区介质非均匀性程度低,介质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73.
李莹甄  唐兰兰 《内陆地震》2010,24(4):307-314
系统分析了1970~2007年间新疆境内70个5级以上地震序列的余震持续时间和余震区长轴与主震震级的统计关系,以及主震破裂方式对余震时空特征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及分区地震带余震持续时间和余震区长轴分别与主震震级弱相关,主震震级较低时两者关系离散,震级较高时则呈线性增强。不同的地震带这种线性关系存在差异,对于相同的主震震级,天山地震带余震持续时间一般大于西昆仑地震带,而余震区长轴前者小于后者。新疆地区主震破裂方式对余震的持续时间影响不大,但对余震区长轴影响较大,走滑型主震余震区长轴一般大于逆断型地震。  相似文献   
74.
75.
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665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中,选取波形记录清晰、噪声水平满足计算条件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利用Aki模型,计算宁夏及邻区各区域尾波Q值,并与前人已有结果进行对比,得到该区尾波Q值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整体呈北高南低分布;吴忠、灵武地区该值相对较高,与该区域存在高速区相对应;阿拉善左旗西南该值较低;中卫、海原及附近地区该值相对较低,认为与该区域地壳深部的高温度与高热流值有关。  相似文献   
76.
基于2014-2018年关中区域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等5个主要城市6种大气污染物(PM10、PM2.5、SO2、CO、NO2、O3)的逐日平均质量浓度和气象探空资料,分析了关中地区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重污染过程持续性特征及逆温发生频率.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大气污染超标日达31%以上,西安最多为47%,其中颗粒...  相似文献   
77.
正今年7月以来,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许多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不断刷新历史纪录。7月30日,中国气象局宣布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是气象部门首次启动高温应急响应,也是有史以来气象部门启动的最高级别的高温应急响应。  相似文献   
78.
正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西南地区是我国的四大旱灾多发地区之一[1]。2009年秋季到2010年春季我国云南遭受百年一遇特大旱灾,这场旱灾"持续时间之长、干旱程度之深、旱情发生范围之广、造成损失之大"创下了自上世纪50年代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的"四个历史之最"[2]。继此之后,云南地区又连续遭遇2011年雨季干  相似文献   
79.
基于CMIP5中的5个全球气候模式统计降尺度的降水、最高和最低气温等数据,利用标准降水蒸发指数(SPEI)和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AD)方法识别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中亚地区干旱事件,结合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探讨中亚干旱事件的演变及耕地暴露度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基准期(1986—2005年),中亚地区的降水和潜在蒸发量均有所增加;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中亚地区的干旱事件频次、强度和面积均将增加,其中重旱和极旱事件的频次和影响面积大幅上升,而中旱事件的频次和影响面积持续下降;1986—2005年中亚地区年均干旱耕地暴露度约11.5万km2,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干旱耕地暴露度将分别上升到17.9万km2和28.6万km2,且暴露在极旱下的耕地面积增加最明显。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增加的干旱事件将会严重威胁当地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亚地区需对干旱事件采取长期的减缓与适应措施。  相似文献   
80.
1降雪概况 11月30日-12月3日,黑龙江省迎来2014年冬第一次大范围的降雪天气。此次降雪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雪量大,降雪同时风力较强、雪后降温明显的特点。1.1影响范围广11月30日-12月3日受高空冷涡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黑龙江省自西向东出现一次大到暴雪、局部大暴雪天气,降雪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