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148篇
地球物理   387篇
地质学   604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5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2篇
  1928年   1篇
  1927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01.
王文君 《山西地质》2011,(1):20-22,48
通过钻探工程对保德县石且河矿区矿体边界及深部进行控制,结合正规1:5000全仪器法地形、地质测量图及采样化验等方法,基本查明了矿区地层层序,含矿岩系的层位、岩性、厚度、产状、形态,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矿体(层)的数量,矿体连接对比条件、分布范围、产状、厚度、规律、形态特征、品位变化特征以及连续性,矿体中的夹石、顶底板围岩的岩性、厚度的分布情况。同时,对共伴生矿产亦做了相应的地质评价。全区共求得铝土矿332+333资源量12456.9万t,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902.
刘超  张庆龙  葛荣峰 《江苏地质》2011,35(2):113-122
太行大断裂是山西沁水盆地与太行山隆起的分界,也是华北克拉通内部重要的构造变形带。通过对断层破碎带、断层相关褶皱及共轭节理的野外详细测量,研究了太行大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探讨其形成的古构造应力场。研究认为,太行大断裂可能经历了3期构造应力作用:(1)印支期在华南、华北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作用下表现出近N—S向挤压构造应力场。(2)燕山期表现为E—W向至NWW—SEE向挤压构造应力场。(3)喜马拉雅期由NWW—SEE向挤压转换为NE—SW向挤压(或NW—SE向伸展)。太行大断裂由北至南可分为:(1)北段,由3条呈右阶斜列的大型逆断层组成,基岩出露,以逆冲推覆为主。(2)中段,地表出露斜歪褶皱和逆冲断层组合。(3)南段,发育强烈的挤压破碎带,该带中广泛发育构造角砾岩和构造透镜体,构造挤压带内的构造透镜体陡立,显示近水平方向的挤压。  相似文献   
903.
张瑜  韩军青 《地下水》2011,33(2):182-183,186
山西作为我国能源大省,"富煤、富气、少油"是本省能源结构的典型特征,从而导致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位居我国前列,如何实现从"高碳"到"低碳"的过渡,是山西省目前面临的最严峻挑战。运用SWOT模型分析评价了山西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劣势及其机遇和挑战,并构建了SWOT矩阵,对山西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4.
山西省胡家峪桐木沟铜矿床3号主矿体定位规律及深部原生晕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 号主矿体赋存于篦子沟组硅化大理岩与碳质板岩接触带上,倾向SE,向NE侧伏。篦子沟组层内剥离断层作为控矿构造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及矿质卸栽提供空间,控矿断裂面沿倾向方向由缓到陡的部位易于成矿。目前开拓的525 m。445 m中段正处在断裂面产状变缓部位,向深部断裂面产状有变陡的可能;其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Sn-W-Sb)-(Mn-V-B-As-Ni)-(Pb-Ti-Ag-Co-Mo-Bi-Zn-Hg-cu-Au)。地球化学参数n总体表现为“升”,前缘晕元素的分布向下富集,原生晕特征显示3号矿体向下部还有延伸,并据此圈定出深部矿体的预测靶区。445 m中段出现Cu、M0矿化叠加现象,且发现强烈绢英岩化的斑状花岗闪长岩,推测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Cu、Mo矿化,深部前缘晕元素富集是含Mo热液叠加的表征,因而深部也同时作为寻找Mo矿化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905.
徐州地区山西组砂岩中碎屑组分鉴定统计的结果显示,长石的含量为29%~52%,平均40%,明显高于周边地区。研究区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分选差-中等,磨圆次棱角状-次圆状,说明碎屑为短距离搬运;砂岩中斜长石的牌号显示源区主要为酸性岩;砂岩组分的Dickinson三角图解表明,物源总体来自大陆物源区的隆起基底,经分析确定物源区为丰-沛隆起。  相似文献   
906.
山西煤类齐全,煤质较优良,是我国主要的炼焦煤和无烟煤基地。以山西多年来的煤炭资源预测资料和众多矿区勘查资料为基础,全面总结了山西省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类分布特征及其变质作用。研究认为,山西的煤类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性,38°线以北煤变质程度较低,煤类较单一,以气煤为主;38°线以南煤变质程度相对较高,煤类较多;山西省煤变质类型主要有深成变质、岩浆热变质和接触变质三种类型,深成变质是基础,也是山西省最重要的变质类型,岩浆热变质主要是燕山期岩浆活动叠加于深成变质的基础上造成的,接触变质只是局部的,对区域性的变质影响甚微。研究成果可以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7.
通过对方台锌矿矿区1:2000地形地质测量,并采用钻探、采样化验等方法,查明了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厚度、矿石质量及矿体的连续性,确定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估算了矿产资源总量。对锌矿石的初步可选性试验研究,得出了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对铜、铅、钴、镍等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表明,该区共有332+333+334?锌矿石资源量342.77万t,锌金属资源量5.02万t。其中,332锌金属量1.88万t,333锌金属量2.97万t,334?锌金属量0.17万t。另外,还求得伴生矿镓334?金属资源量68.55t。所得结论为昔阳县锌矿开采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08.
保德县石且河矿区铝土矿矿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钻探工程对保德县石且河矿区矿体边界及深部进行控制,结合正规1;5 000全仪器法地形、地质测量图及采样化验等方法,基本查明了矿区地层层序,舍矿岩系的层位、岩性、厚度、产状、形态,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矿体(层)的数量,矿体连接时比条件、分布范围、产状、厚度、规律、形态特征、品位变化特征以及连续性,矿体中的夹石、顶底板围岩的岩性、厚度的分布情况.同时,对共伴生矿产亦做了相应的地质评价.全区共求得铝土矿332+333资源量12 456.9万t,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909.
通过对1:25万临汾市幅区调混合岩与混合岩化作用的研究,认为区内混合岩化主要发育于不同构造阶段形成的片麻岩中。具代表性的岩石,按构造形态分类有:条痕—条带状混合岩化变质岩,囊团—脉状混合岩化变质岩,眼球状混合岩化变质岩;按混合岩化程度差别分类有:混合岩化变质岩,混合岩;按混合岩化的成因分类有:注入混合岩,变质交代混合岩,变质分异混合岩,深熔混合岩。  相似文献   
91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以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为例,在分析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沁县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