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48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选取2013年松原5.8级震群23个MS≥3.0地震事件,通过地震波的振动持续时间、速度、周期、振幅等,进行震相识别,综合分析发现:该区域土层较厚,且震源相对较浅,面波较发育,波列的振动持续时间较长;地震震相主要以Pn、Sn、Pg、Sg、PmP、SmS为主:其中PmP、SmS震相在震中距70—110 km范围内较易识别;Pn、Sn震相在震中距150 km以上可较清晰的识别,随着震中距增大,Sn震相在震中距350 km以上将不易识别。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2016年1月14日西藏谢通门震群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震例、震源机制和震情序列等参数分析,对该震群发震构造和震群序列类型进行判定.认为该震群发生在历史地震相同走向的构造断层上,为前兆性震群,该地区周边发生中强地震发震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63.
盖州震群自2012年2月2日开始活动,截至2016年12月已活动了近5年的时间,其中持续活动的青石岭序列精定位后的空间展布在5km以内,深度也较为集中,可作为重复地震进行研究。通过计算盖州地区2012年2月—2016年12月M_L≥2.0重复地震序列经射线追踪法校正后的P波走时差,得到了盖州震群区域至岫岩台、辽阳台、高升台、瓦房店台四象限的介质变化情况,结果介质短期的变化受震群本身显著事件活动影响较为明显。中强地震前后周边地区介质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64.
本文采用模板识别匹配滤波方法检测2016年1月9日河北怀来ML3.4震群序列目录中遗漏的地震事件,并加入波形互相关信息对震相到时进行校正,采用盖革法进行精确定位。重新定位后震群震中呈NEE向分布,与怀涿次级盆地北缘断裂走向一致,并主要集中在该断裂的小水峪-黄土窑段。震群中最大地震ML3.4的P波初动解的一个节面走向与精定位后震中展布和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可推测怀涿次级盆地北缘断裂可能为怀来ML3.4震群的发震构造。震中集中分布的怀涿次级盆地北缘断裂的小水峪-黄土窑段属5个分段中滑动速率最大的段落,分析认为该震群可能是由断层慢滑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65.
首先通过模板匹配方法检测无为震群活动期间目录遗漏的地震事件,共识别出5次遗漏地震事件,震级为ML0.5~1.2,得到了更为完整的地震目录;然后基于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技术标定震相到时,进而采用双差定位方法进行精定位,精定位后震群分布更加集中,未见明显的优势方位分布;采用Snoke方法计算震级较大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表明,此次震群为NEE向的水平挤压与NNE向的水平拉张应力场作用下具逆冲分量的走滑型地震活动,严家桥-枫沙湖断裂可能为其发震构造;最后,计算了震群序列的视应力,结果显示,视应力和扣除震级影响后的差视应力随着震群序列的衰减逐渐恢复,因此,分析认为,随着无为震群序列的衰减,震源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66.
福建仙游震群序列发震构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双龙  邱毅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6):1306-1311
福建仙游地区自2010年8月开始出现地震序列活动,2012年地震活动水平有所提高,2013年以来地震活动水平进一步提高,ML3.0以上地震集中活跃。福建数字化地震台网对这些地震进行了较完整的监测,记录到丰富的观测资料。通过利用P、S波到时数据对ML≥1.0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发现地震序列空间位置和震源深度呈现出不同的时段性分布特征。同时利用福建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波形资料,采用"剪切-粘贴"法,获取了ML≥3.5的震源机制解和最佳震源深度。通过震群序列活动特征、震源位置分布、震源区断层活动分布以及震源机制解特征综合判断认为:仙游震群序列为库水下渗促使断裂滑动引起的构造地震,属于水库诱发型构造型地震,发震构造为穿过库区的NW向石苍断裂。  相似文献   
67.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3年10月—2016年12月乳山震群进行重定位,并计算乳山震群中地震集中活动区域b值,分析其深度分布变化。结果显示:地震重定位后表现为近NW向集中分布;b值在震源深度7.4 km上下最小,反映该深度处应力最强;乳山震群b值并不随震源深度增大而呈系统性减小变化,且深度10.2 km以下无有效b值,进一步证实该震群近NW向发震断裂的存在。根据b值随深度的变化特征,推测断裂活动的高应力区域集中在6.5—10.2 km深度范围内,断裂活动在深度7.4 km处应力最强,且水平分布最广;相比上下两侧地壳介质b值在5.5—6.2 km深度层位明显增大,反映该深度层位介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8.
本文利用误差分布和概率统计分析改进了波速比计算方法.对于震源位置相对集中的震群活动,对台站震相到时进行两次差分,通过对差分后的震相数据对进行二维高斯分布拟合,可以稳健地估计震群活动震源区波速比.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不同台站Pg、Sg到时差的所有信息,其优势是不需要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并且不依赖震源区以外的速度变化,有效消除了震源区到台站的传播路径效应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平均波速比,本文方法得到的震源区波速比,更能真实地反映震源区介质的性质.我们将该方法应用到2013—2016年的乳山震群,结果显示:震源区波速比的变化与震群活动过程密切相关,波速比的变化反映了序列活动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69.
崂山顶、涧、沟、坡、麓、滩、岬一带巨砾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崂山的地貌景观十分复杂,形成众多的奇山异石.研究发现:更新世期间,崂山发生过多次古冰川作用,从水下到山巅都留下古冰川活动的印记.崂山的冰碛物具有不成层、无分选、杂乱无章、大小不一、由带有磨光面的、个体差别很大的和带有棱角的岩块、砂等堆积而成,部分冰碛物伸入海下.崂山古冰川冰碛物的堆积地貌主要有终碛堤、冰碛丘陵和侧碛堤三种类型.崂山古冰川侵蚀地貌有:(1)拖蚀(拔蚀)岩块;(2)磨光面;(3)古冰斗;(4)"刃脊"、角峰、哑口;(5)削断山嘴"U"型谷;(6)冰臼.崂山低海拔古冰川遗迹的发现,对研究崂山地貌演化和第四纪黄渤海陆架环境变迁,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