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1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942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369篇
地球物理   278篇
地质学   2045篇
海洋学   40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21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关于辽西北票地区兴隆沟组火山岩时代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济安  杨蔚 《地质通报》2008,27(6):912-916
针对近年来关于兴隆沟组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及地层归属方面存在的分歧,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已查清,近年报道的2组U-Pb同位素年龄均为贯穿兴隆沟组火山-沉积地层的霏细斑岩脉年龄,兴隆沟组地层仍应归属为下侏罗统.  相似文献   
972.
为了探讨有机氯农药HCH和DDT残留在湖泊沉积物中的赋存和演化过程,并利用其特有的时间标尺特征分析近现代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湖泊沉积过程,2006年在太湖的竺山湾、梅梁湾利用重力采样器分别采集湖泊沉积岩芯ZS和ML,按1cm间隔分样。测定了两孔岩芯20cm深度以上的HCHs(六六六类)和DDTs(滴滴涕类)残留量,结合测年资料分析了两孔岩芯中近50年来HCHs和DDTs垂直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竺山湾岩芯ZS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分别为0.22~9.70ng/g和0.32~12.34ng/g;梅梁湾岩芯ML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分别为0.18~11.02ng/g和0.52~13.44ng/g。尽管两孔岩芯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不同,但指示的沉积时间一致: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岩芯中HCHs和DDTs残留量均明显增加,在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峰值,这与太湖流域有机氯农药HCH和DDT使用的历史相一致,岩芯ZS中HCHs和DDTs残留量以及岩芯ML中HCHs残留量在80年代初以后逐渐降低,这与有机氯农药HCH和DDT在1983年禁止使用的时间相对应。但在岩芯ML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DDTs残留量又明显增加,显示有新的输入源,可能与90年代以来无锡、常州快速发展的"小化工、小农药"排污进入梅梁湾有关。研究结果同时还表明太湖沉积物中的HCHs和DDTs残留量在沉积岩芯上的变化序列可以作为指示太湖沉积过程的时间标尺,对太湖沉积环境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3.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在国内外许多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公共自行车相关研究多以使用特征分析为主,而与建成环境关系的研究较少。采用运营大数据与网络开放大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以南京市桥北区为案例,研究公共自行车站点使用特征及建成环境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存在明显的时空间差异;使用主要受站点300 m范围内日常服务设施网点密度、基础设施及公共交通条件等建成环境因子影响; 建成环境对不同时段使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片区站点的优化布局与管理建设,以及无桩型共享单车的投放与运营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4.
为准确评价敦化团北地区激电异常,研究其产生机制,采用提取激电二次信息的视金属因素(Js)方法,突出与电子导体相关的低阻极化体异常,压制与电子导体不相关的激电异常。结果表明:测区西北角视金属因素异常与强激电异常相吻合,与电子导体(金属矿化或矿化)相关,而大范围低缓激电异常区没有视金属因素异常显示,说明与电子导体不相关。在敦化团北地区利用视金属因素压制干扰因素所引起的异常,突出与电子导电体相关的低阻极化体异常效果明显,结合地质揭露工程得出低缓激电异常是由受轻微矿染的花岗斑岩所引起的结论。  相似文献   
975.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雷口坡组与须家河组地层界线处首次发现微球粒。这些微球粒呈单球体,形状为实心圆球状,直径3~4μm。微球粒成分为硅质球,可见溶蚀结构,推测研究区在中、晚三叠世之交可能发生过陨击事件,为研究四川盆地三叠纪海陆演变、生物更替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76.
Almost half of the oceanic water columns exhibit double-diffusion. The importance of double-diffusion in global oceans‘ salt and heat fluxes, water-mass formation and mixing, and circulation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However, such an important physical process in the ocean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e difficulty of parameterizing and quantifying the processes. The paper presented here attempts to quantify the double-diffusive fluxes of salt and heat in the ocean. Previous qualitative analysis by applying the water-mass Turner angle, mTu, to the North Pacific Intermediate Water (NPIW) layer showed a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salt-fingering in the upper NPIW due to the overlying warm/salty water above the cold/fresh NPIW core, and a doubly-stable condition in the lower NPIW where potential temperature decreases with depth while salinity increases, inducing double stratification with respect to both potential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The present study gives a quantitative estimate of double-diffusive fluxes of salt and heat contributed by salt-fingering in the upper NPIW layer.  相似文献   
977.
基于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Ⅰ)再分析资料,按照国际通行的阻塞高压(阻高)定义,采用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天气图人工主、客观相结合的检测方法,获得了1979—2018年5月和6月逐日北半球中高纬度阻高活动的无缝隙分布;并利用线性相关和信息流因果关系等统计方法,研究了东北亚(鄂霍次克海)阻高与北半球其他阻高活动区特征及其联系。根据阻高活动集中程度与占北半球活动总天数的百分比,选定8个5月阻高主要活动区和10个6月阻高主要活动区。从统计结果来看,5月北太平洋、北美和乌拉尔山阻高活动占前3位,6月东北亚阻高活动天数跃升第1位。值得注意的是,初夏在贝加尔湖以南、青藏高原以北地区出现了明显的阻塞形势,称为青藏高原北阻高。5月和6月北半球各阻高活动中心集中的纬度分布,自西向东具有“正弦波”特征,其主要活动区引起的同期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的异常虽不尽相同,但均具有一定的遥相关特征;5月和6月东北亚阻高活动天数的年际变化分量具有明显的相对独立性。5月东北亚阻高是6月贝加尔湖阻高活动年际变化的稳定影响源,是6月青藏高原北阻高活动年际变化的不稳定影响源;唯有5月北太平洋阻高是6月东北亚阻高年际变化的稳定影响源。2019年6月北半球阻高活动异常的区域位于欧洲,达19 d,为气候平均值(7 d)的2.7倍,也是导致欧洲大陆初夏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978.
基于近55年粤东北12个国家气象站逐月降水量资料,通过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并利用小波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粤东北旱涝的时间变化、周期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粤东北旱涝事件出现频率高,不同时间尺度旱涝事件出现的平均频率为58.92%.季节尺度上,夏秋季出现洪涝事件频率较春冬季高,春冬季出现干旱事件...  相似文献   
979.
湘西北铅锌矿带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湘西北地区铅锌矿普查—勘探项目及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对湘西北铅锌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区域成矿模式进行总结,可供进一步找矿借鉴。  相似文献   
980.
王兆华  杜景龙 《海洋通报》2006,25(6):55-62,84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前后的水下地形资料,在G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治理工程对北槽拦门沙河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治工程使得河道平均水深增加,河床上下平顺相接,河床横断面形态趋于均匀,河势趋于稳定。至2005年初,北槽河道上段水深比工程前的1998年初平均增加了1.34m,中段则淤浅0.63m,下段刷深0.81m,河床纵向上变得和缓、平顺;丁坝段的冲刷南侧的强度较北侧大,中下段河槽北偏,深泓从原来的东南-西北走向改呈东西向,全槽形成了一条上下段平顺相接的微弯自然深泓线,河槽的形态也从工程前的宽缓或陡峭形变为均匀的“V”字形;下游河段没有产生新的航道拦门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