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1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哈日凹陷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沉积时期为典型的碳酸盐型碱湖,盆地咸化过程中发育大量的Na-碳酸盐类矿物.通过对巴音戈壁组碱矿层中似层状、斑点状和脉状Na-碳酸盐矿物开展了电子探针、X衍射、碳氧同位素和激光拉曼光谱等分析,结果表明碱矿层中Na-碳酸盐矿物主要为天然碱、苏打石、碳钠钙石、碳钠镁石和磷碳镁钠石.除Na-碳酸盐外,岩石中含少量黄铁矿、钠型菱沸石、硅硼钠石和钠长石等热液矿物.碳、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巴音戈壁盆地下白垩统碱矿层形成于封闭的碱湖环境,碳酸盐矿物形成温度为34~80℃(平均值57℃),受热水喷流沉积作用和蒸发作用双重控制,碱矿层中硅酸盐矿物首先形成,然后形成白云石和方解石,在Ca2+、Mg2+消耗殆尽后,天然碱和苏打石发生沉淀,由于热水带来充足的Na+,前期形成白云石和方解石发生交代作用形成碳钠钙石和碳钠镁石.在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热水喷流和蒸发沉积双重控制下的碱湖Na-碳酸盐岩沉积模式,以期为碱矿勘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2.
临夏盆地在东亚新生代地层、古气候、古生物研究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盆地东部的郭泥沟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磁组构研究,以揭示从早中新世到早上新世临夏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郭泥沟剖面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有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和针铁矿,但剩磁载体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从上庄组和东乡组的褐红色粉砂质粘土到柳树组和何王家组的褐黄色粘土,赤铁矿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与沉积物颜色变化一致.郭泥沟剖面沉积物磁组构类型为正常沉积磁组构.结合岩石磁学结果和磁组构参数特征可揭示临夏盆地早中新世-早上新世沉积的演化过程:早中新世上庄组为稳定湖相沉积,古水流方向为NNW,与南北向的大夏河方向一致;中中新世气候发生较明显的干湿波动,形成了东乡组的褐红色湖相粉砂质粘土夹粉砂、砂和青灰色泥灰质粘土条带,古水流方向主要为NNW,沉积过程主要受大夏河控制;中中新世晚期,受青藏高原构造运动影响,沉积相由湖相细粒沉积物转变为虎家梁组河流相砂砾层;同时,盆地的水动力条件也发生改变,晚中新世柳树组湖相沉积过程同时受南北向大夏河和东西向洮河控制,两个方向近垂直的河流共同作用导致柳树组内沉积各向异性度较低,面理和线理均不发育,磁化率最大轴偏角分布比较分散,磁组构确定的古流向为东西向和南北向;早上新世期间,由于受青藏高原隆升影响,沉积了何王家组下部的河流相砂砾层;受构造抬升影响,大夏河重新主导何王家组上部洪泛平原相沉积过程,水动力条件较为单一稳定,古流向主要为N向,与大夏河流向一致.  相似文献   
23.
受经济、技术、装备等影响,地面人工增水作业更具普适性,但其精准作业难度高,导致人工增水作业效果的提升较为困难。为此,基于2017—2022年5—9月巴音布鲁克山区18个观测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协同克里金插值法,K-Means聚类分组法,基于降水特征的空间分布,从宏观层面上对人工增水作业布局的合理性开展分析,以期科学化开展增水作业,从而有效提高作业效益。结果显示:(1)在空间插值中,小雨的相对误差最小,插值精度最高,而大雨相反,导致“平滑效应”明显,不确定性较大。(2)暖季月均降水量自西向东呈减少趋势,高值区多位于中部和东北部沿山区域,发生的降水事件以小雨为主,而大雨虽然频率低,次数少,但和小雨一样是影响降水量变化的主要量级。(3)现用人工增水作业点的适宜性大多一般,受小雨和中雨月均频率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而在宏观地理上,西部作业点布设的适宜性较东部高。(4)降水空间分布受西风环流和地势影响较大,因而作业布局合理性上,西部区域和北部区域最好。(5)根据地理特点,北部地势复杂,适宜选择西低东高的山面建立地面烟炉,西部地势平坦,适宜建立作业方向为NNW的流动火箭。  相似文献   
24.
为了更好地研究吉林前郭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本文利用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吉林前郭5.8级震群周围17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405个地震事件资料,共获得2 218条P波走时数据和2 166条S波走时数据,采用地震双差层析成像技术,获取吉林前郭震区上地壳三维P波、S波速度精细结构。结果显示,震区上地壳速度分层明显,P波速度变化范围为5.8~7.2km/s,S波速度变化范围为3.4~4.0km/s,波速比(vP/vS)变化较小。震区有低速带穿过,低速带走向为北东向,倾角较大(近直立),纵向延伸至15km深度;震群主要位于低P波和S波速度区,对应较低的波速比。吉林前郭震区构造强度较低,受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应力场的影响,易于发生地震。  相似文献   
25.
巴音布鲁克岩体为南天山北缘出露不多的代表性早古生代花岗岩体,由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构成,两类岩石均显示富集Rb、Ba、Th、K和Pb等LILE,亏损Nb、Ta、Ti等HFSE的活动陆缘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其中,二长花岗岩相对低SiO_2和K_2O,略高CaO、Fe_2O_3T和MgO,具轻重稀土中等分馏、弱负Eu异常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钾长花岗岩明显高SiO_2,富K_2O,低CaO和MgO,强烈亏损Sr、Ba、Eu、Ti和P,高DI指数(94.31~95.52)和高Rb/Sr比值,轻重稀土中等分馏,呈现出强负Eu异常的稀土分布模式,指示岩浆经历了较高程度演化。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分别获得464.5±3.5Ma和430.2±3.2 Ma的形成年龄,对应的锆石εHf(t)分别为-8.66~-6.56和-5.33~-2.19,Hf陆壳模式年龄TDMC分别为1.58~1.69Ga和1.33~1.49Ga,明显高于其形成年龄,表明岩浆主要源自中元古代基底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南天山北缘和中天山南缘类似的同期花岗岩的广泛出现认为,巴音布鲁克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分别代表了南天山洋早期俯冲消减活动陆缘弧岩浆和晚期成熟岩浆演化的结果,表明其大洋俯冲消减作用一直持续到志留世仍未结束。  相似文献   
26.
基于2013年10月31日至2014年8月25日吉林前郭地区发生的290次地震事件的P波到时数据,利用Kissling提出的VELEST程序,获取了前郭地区最小一维P波速度模型。并将新模型应用到前郭地震重定位和PTD定震源深度中,二者综合显示获取的最小一维P波速度模型对于提高地震定位的精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7.
巴音沟蛇绿混杂岩带中成薄层状产出的硅质岩、硅质泥岩的Si02:55.37%~91.19%,Al2O3含量较高,变化在3.07~17.66,TiO2=0.12~0.8,Al2O3与TiO2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含有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质。样品经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模式呈现无Ce负异常(Ce/Ce^*=1.03~1.45)的平坦稀土谱型,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模式为轻稀土富集,Eu具明显负异常的右倾谱型。均显示与大陆边缘沉积硅质岩、硅质泥岩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它们的(La/Ce)N=0.62~0.92,V/Y=0.32~8.87,Th/U=2.99~6.45,表明这些硅质岩、硅质泥岩形成于与陆源物质输入密切相关的大陆边缘环境,综合大地构造背景、蛇绿岩带中超基性、基性岩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分析认为,蛇绿岩就位于早石炭世晚期,形成在大陆裂谷向大洋裂谷转换并形成小洋盆的环境。  相似文献   
28.
正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天山山脉中部的山间盆地中,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盛,四周为雪山环抱,海拔约2500米,面积23800多平方千米,仅次于内蒙古额尔多斯草原,是我国第二大草原,也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草原上有"九曲十八弯"的开都河,更有优雅迷人的天鹅湖。  相似文献   
29.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晚泥盆世法门期地层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及其附近地区是中国准噶尔-兴安地层区上泥盆统及下石炭统发育的代表地区,其中和布克河中游东岸(萨尔巴根德山地区)是过去受到广泛关注的和布克河组建组典型地区,但因构造改造强烈,导致和布克河组原剖面的描述出现多种问题,其层序及与洪古勒楞组的关系长期以来有着不同的意见。经过多年的野外工作,文中建立了萨尔巴根德山地区法门阶的层序,鉴于该地区的层序与布龙果尔剖面基本相似,认为取消和布克河组的名称,而代之统一使用洪古勒楞组是合理的。萨尔巴根德山地区的法门阶地层由洪古勒楞组及黑山头组(下部)组成,其中洪古勒楞组含弓石燕类等腕足动物及“Cyrtoclymenia”、Platyclymenia等菊石,自下而上可划分为5段(均为新名称):(1)萨尔巴段以大套灰岩为特征;(2)龙口段以大套灰绿色砂岩、砾岩、粉砂岩为特征;(3)杜古尔段以泥质灰岩及泥灰岩为特征;(4) 乌兰段以紫红色疙瘩状砂质灰岩、紫红色及灰绿色硅质粉砂岩、硅质泥岩为特征;(5)查斯段以灰色钙质砂岩钙质粉砂岩至砂质灰岩为特征。上覆黑山头组(下部)以深灰色硅质粉砂岩、硅质泥岩、硅质岩、细砂岩、紫红色粉砂质、硅质泥页岩为特征,含腕足类Syringothyris Spirifer腕足动物群及Cymaclymenia等菊石,属泥盆系顶部层位。  相似文献   
30.
气候变化对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地表水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青  崔彩霞 《冰川冻土》2005,27(3):397-403
通过对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各特征气候要素的变化分析,研究了近50a来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地表水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变化趋势和年际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巴音布鲁克湿地不论冬季还是年平均气温都没有明显的升高趋势,极端最高、最低气温也没有明显变化,但夏季增温幅度高于新疆平均水平;夏季降水量占了全年降水量的68.4%,是巴音布鲁克湿地水体的主要来源.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降水量最少的时期,此后开始逐步增加;开都河的径流量自1987年后呈现逐步增加趋势,并与巴音布鲁克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存在良好的响应关系.气候变化对湿地水环境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湿地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