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1篇
  免费   2493篇
  国内免费   1776篇
测绘学   1346篇
大气科学   1078篇
地球物理   3584篇
地质学   3010篇
海洋学   1844篇
天文学   148篇
综合类   571篇
自然地理   239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385篇
  2021年   466篇
  2020年   363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426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505篇
  2011年   512篇
  2010年   487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471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10篇
  1974年   9篇
  1965年   13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研究大尺度海洋环流和一些大尺度海洋物理过程,我们建立了一个无海底地形的三层斜压海洋环流数值模式。模式方程采用了静力近似和Boussinesq近似,在上边界采用了钢盖近似。同时,还做了两个数值试验:第一个模拟试验,海洋从静止状态开始,以4个季节的气候平均风应力和海表大气季节平均温度为强迫条件,积分区城选择45℃以北的太平洋,数值积分了5个模式年,这时海洋的上层环流和温度的年变化趋于平稳。计算结果再现了太平洋气候平均状态的海温分布和主要海流的大尺度特征以及它们的年变化特征。如西部强化流、赤道潜流等。第二个数值试验,在第一个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给定赤道西太平洋一个风应力异常区,数值积分了几个月。从计算结果中可看到类似E1 Ni■o的现象,并且初步地分析了赤道波动在E1 Ni■o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北部湾三维潮波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与现有观测资料作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两者相当一致。文中还绘制了M_2和K_1分潮的同潮图,并对其作了讨论。可以断定,北部湾的日潮优势是由日潮共振所引起的。M_2和K_1分潮流的水平分布表明,强流区位于它们各自的蜕化无潮点附近。还讨论了分潮流的铅直结构,可以看出这种结构十分接近实际分潮流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43.
地形和流同时影响下波向线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一种同时考虑地形和均匀流影响的波向线数值解法及其具体的计算步骤。作为例子,对一种理想的简单地形作了数值计算并绘出波向线图.计算结果表明.流对波浪折射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我院在教育部、水产总局和山东省科委支持下和在方宗熙教授指导下,开展了海带单倍体遗传育种的研究。通过本院崔竞进、欧毓麟、戴继勋、王梅林等老师精心选育,得到了新品种材料后,即与山东荣成县海带育苗场和山东荣成县水产养殖场合作,  相似文献   
45.
分层流体中内孤立波在潜浮式竖直薄板上透射和反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边缘层理论研究了两层流体系统中内孤立波在潜浮式竖直薄板上的透射和反射问题,提出了非线性演化方程的“初值”条件,分析了内孤立波与薄板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效应。研究表明:流体层的密度比以及薄板伸入上下层的深度对于反射和透射波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薄板伸入下层越深、密度差越小,则薄板阻碍孤立波透射的效率越高;透射波通常演化为单峰孤立波和迅速衰减的尾波,反射波演化为缓慢衰减的尾波列;对于具有小密度差的跃层结构,内孤立波在潜浮式竖直薄板上的透射及其演化近乎是无障碍的。  相似文献   
46.
本文依据多年实测波浪资料揭示了琼州海峡的波浪特征,结果表明,本海域以风浪为主,其出现频率占76.7%以上。波浪随季节变化显显,觉浪向和强浪向频为一致它们是NE-ENE。一般来说,本海区的最大波浪是由台风产生的;海峡两端海区的波浪比中闻海区的大。  相似文献   
47.
岸用光学测波仪在大浪测波中的存在问题和初步解决方法古万才(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北海中心海洋站北海市)使用岸用光学测波仪观测波浪的存在问题是:在遇到风暴潮影响出现大浪,波向朝着或背着海岸,浮筒标杆沉没波谷雨看不见的情况下(见示意图),造成在波高观测时间内...  相似文献   
48.
钱树本  王薇 《海洋学报》1996,18(6):90-92
本文根据对漂流藻属(Planktoniella)细胞形态观察,发现我国海域有两种漂流藻:太阳漂流藻(P.sol Schütt)和美丽漂流藻(P.formosa Qian et Wang).后者是根据详细观察研究后对Valdiviella formosa(Schimper ex Karsten)Karsten重订的.  相似文献   
49.
考虑底摩擦的波浪折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考虑底摩擦的折射模式计算了浅水中波高和波向分布。作为一个例子,根据不同的摩擦系数和不同的边界条件计算了一种简单海底地形的折射系数、衰减系数和折射角,所得结果与不考虑底摩擦的折射模式结果进行比较,发展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表明在浅水中底摩擦对波高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0.
林建国  吕玉麟 《海洋学报》1992,14(4):105-111
本文研究浅水孤立波行经非平坦底面的演化问题.将变底问题的Boussinesq方程进行改写后,直接应用三次样条理论离散,建立了一种简单且稳定的差分格式,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多种数值模拟,对孤立波爬越过斜台阶后的分裂现象的数值结果与文献〔1—3〕的结果十分吻合,说明本文方法的可靠性.除此之外,本文对孤立波越过楔形以及孤立波形凸突底面的情况进行了多种参数的计算,显示出主波后逐渐衰弱的二次波列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