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3篇
  免费   1506篇
  国内免费   3048篇
测绘学   234篇
大气科学   791篇
地球物理   1158篇
地质学   5464篇
海洋学   1565篇
天文学   400篇
综合类   462篇
自然地理   943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492篇
  2022年   531篇
  2021年   497篇
  2020年   465篇
  2019年   413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640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575篇
  2011年   562篇
  2010年   475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31.
通过构建人-地-水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系统GMM模型分析湖南省人-地-水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9年湖南省人-地-水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但子系统增速各异,人系统增速最快,地系统增速最慢。(2)人-水、人-地、水-地的二元系统中,人-水系统耦合协调度增速最快,发展为高度协调,人-地、水-地二元系统为中级协调;人-地-水三元系统从勉强协调发展为中级协调,各地耦合协调度均有提高,系统间的依托关系逐渐增强。(3)在影响因素中,产业结构升级、政府调控能力、科技投入和农村治理投入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32.
洪水研究包括径流与淹没两种模式。为了探究流域降雨产汇流与淹没情况、提高洪水预报精度,本研究在传统流域水文模型的基础上耦合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建立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以我国吉林温德河流域为研究实例,模拟了2017年“7·13”洪水在下游口前镇所处子流域洪水淹没过程。首先对基础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HEC-HMS水文模型并进行参数优化后,最终获得流量过程水文结果作为水动力学模型边界条件,之后建立HEC-RAS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对重要子流域进行淹没模拟。耦合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水文模型经多参数优化流量模拟的NSE系数为0.988,水动力计算最大淹没水深达9.3 m相对误差为-5.2%。从泛洪模拟结果来看,子流域上游部分的农田大量被淹,淹没水深范围在0.5~2.0 m,平均流速基本在1 m/s以下。下游口前镇内最大淹没水深接近1 m,水流速度0.2 m/s至1.5 m/s,与实际的淹没情况相吻合。研究表明,所建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模拟计算的结果准确率较高,对具有复杂水文、水力条件的流域的洪水预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3.
小秦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钼矿产基地。以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为指导,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钼多金属矿床可分为印支期—燕山期与重熔型花岗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钼)矿床成矿系列和与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碱性岩有关的钼(金钨)矿床成矿系列。金(钼)矿床类型主要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糜棱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和复合型等,以前两者为主;钼(金钨)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斑岩-爆破角砾岩型、石英-碳酸岩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等,也以前两者为主。该区三叠世以来共发生过3次岩浆侵入活动,每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钼金矿化作用,并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钼金矿化高峰期。钼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210~220 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140~145Ma)、早白垩世中晚期(110~138Ma);金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约220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约130Ma);钼、金成矿在印支期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叠合,而在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分离。整体上,区内岩体与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燕山期金钼成矿作用强烈发育。该区娃娃沟—峪耳沟、峪耳沟—曹家沟、太子坪—葫芦沟—荒地沟与文公岭北坡等地区为金钼多金属矿的有利找矿靶区,并应特别重视中酸性小岩体的含矿性评价。  相似文献   
934.
通过构建城市化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指标体系,利用动态耦合过程模型,对库尔勒市2000-2010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演化的趋势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库尔勒市城市化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都呈线性增长,耦合发展度指数也呈现一种线形的上升趋势。从城市化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曲线看出,2006年以前城市化发展滞后生态环境建设,导致库尔勒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一直以低度协调为主。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环境也会有改善,两者的耦合关系才会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35.
信阳城市人口—城区用地异速生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面积随着时间的改变过程理论上服从异速生长定律,即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表现为幂指数关系,并且标度指数小于1。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统计数据大多不满足纵向异速标度关系,或者标度指数严重异常。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借助最小二乘法和对数线性回归分析技术,基于信阳的人口普查数据和城市用地现状图资料,开展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面积的标度分析,发现城市生长长期服从纵向异速生长定律,可用幂函数描绘,并且标度指数(约为0.86)接近于理论预期值(0.85)。然而,由于近年的"造城运动",这种标度关系遭到破坏,城市人—地关系出现混乱。因此,揭示城市演化规律的前提是数据质量的保证,而人文系统的规律也会因为人为的因素而暂时破坏。本文提供了一个城市纵向异速生长及其标度破坏的简明案例,并给出了估计和预测信阳城市人口和用地的数学模型,其计算结果可以作为了解同类城市人—地关系的演化进程和未来趋势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36.
以黄河下游典型农区封丘县为研究区,调查比较了农业景观中半自然生境(包括人工林、树篱和沟渠)与农田生境中植物和地表节肢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并应用广义线性模型(GLM)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分析半自然生境和农田中的物种多样性与景观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林地植物多样性最高,且以人工林和沟渠中的植物物种相似度最高;各半自然生境中地表节肢动物的多度和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农田,且以人工林和树篱间地表节肢动物的相似度最高.②在250 m景观范围内的景观变量能更好地解释植物多样性和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而树篱和沟渠在400 m景观范围上地表节肢动物的尺度效应最显著.③在250 m尺度上植物多样性与景观变量的拟合方面,在人工林和树篱生境中,散布与并列指数(IJI)和植物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人工林中IJI和周长面积比(PA-RAMD)对植物香农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在树篱中,边缘密度(ED)、聚集度指数(AI)与植物香农多样性指数负相关显著,欧几里得最近距离(ENN_MN)与均匀度指数正相关;在沟渠中,ED、AI与植物丰富度显著负相关.④地表节肢动物与景观变量的拟合显示,在250 m景观范围上,人工林生境主要体现在多度与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土地利用丰富度的负相关,而农田中则是多度与SHDI呈显著负相关,与ED、PARA_ MD、AI和土地利用丰富度(LUR)呈显著正相关;在400m景观范围上,树篱中,IJI与地表节肢动物的多度和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沟渠生境中,只有多度与IJI和土地利用丰富度显著负相关,与SHDI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37.
构建多指标分析模型,利用淮海经济区2011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计算经济区内20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对综合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并图示聚类结果,发现淮海经济区空间结构具有如下特征:1)离散型的空间结构形态;2)核心区的边缘化;3)行政界线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这种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工业化中期)不相适应,聚集型空间结构是该时期理想的空间结构形态。以建立一个内部连接紧密、聚集型和外向型的经济空间为目标,提出一个经济中心、两条一级轴线、三条二级轴线的网状空间结构模式,并论述了中心城市和轴线的选择依据及轴线上主要节点城市的主导产业类型。在分析区域空间重构的动力和阻力的基础上,指出规划约束、政策引导和聚集牵引是区域空间重构的途径,建立区域重构协调管理机构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938.
基于华盛顿湾生境恢复工程项目,分析了人类历史行为对华盛顿湾造成的景观格局演变,介绍了华盛顿湾作为鲑鱼(Oncorhynchus spp.)栖息地的生境受损问题。围堤、铺设堤道等历史活动造成了华盛顿湾内的生境破碎化及湾内潮汐水文和动力沉积过程的改变,并且影响了湾内植物和鱼类的分布。堤道和涵洞有限的水通量所造成的湾内水文连通度和能量输入的下降,是导致华盛顿湾内生境受损的关键原因。对为了恢复湾内水文传输过程而提出的拆堤变桥的生境恢复方案,进行了比较、讨论和经验总结。讨论了该生境恢复方案对长江河口地区鱼类资源保护、尤其是对幼鱼栖息地恢复工作的借鉴作用;提出应注意从系统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充分结合历史调查数据,对华盛顿湾生境状况进行评估,以掌握其生境受损关键原因,借助生态系统自我平衡能力,实现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就完善鱼类栖息地功能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39.
为了量化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分别于2010年10月和2011年4月对湄州湾7个断面高、中、低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取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以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为主,优势种类包括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杂色伪沙蚕(Pseudonereis variegata)和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等。2010年10月,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物种丰富度为(8.21±2.04)种,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1±80)ind./m2和(73.9±78.8)g/m2;2011年4月,平均物种丰富度为(6.76±2.90)种,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95±220)ind./m2和(45.8±58.0)g/m2。4月和10月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明显不同;大型底栖动物4月的多样性、生物量等通常低于10月,但丰度更高。此外,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生物量和丰度在各采样断面的高、中、低潮区的变化规律不一致。  相似文献   
940.
Present studies on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and hydrology mechanism between basin ecosystem and hydrological process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rontier in hydrolog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is coupling relationship, and also summarizes research and presents a method of combining isotopic technology with hydro-chemical methods, for the study of eco-hydrological process and function in different landscape zones. We then examine research trends for future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