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423篇
海洋学   94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81.
有机含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沉积有机质及其热演化产物中,查明其在石油地质体中的成因和分布,有利于油气二次运移方向和相对运移距离的确定.关于有机含氮化合物的成因和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有机含氮化合物是干酪根深成作用阶段的产物.沉积有机质经生物改造作用后,其中的部分组成如蛋白质和含氮环的物质等进入干酪根中,在深成作用阶段干酪根被降解,有机含氮化合物以芳香多环化合物的形式释放出来;②地质体中的有机含氮化合物如卟啉等与生物体中的某些原始生化组分如叶绿素等在骨架上具有继承性,地质体中的有机含氮化合物是由生物体中的这些原始生化组成演化而来的;③在地质环境中通过环的开启和闭合作用而形成,这一形式机制已被人工合成反应和生物合成反应所证实;④基于地质体中芳香杂环化合物异构体分布的相似性以及自然界无机氮的分布特征,无机氮与有机分子结合而形成有机含氮化合物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2.
含氮化合物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的增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3.
陕西渭南黄土剖面系列链烃化合物的分布与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颜备战  贾蓉芬 《地球化学》1998,27(2):180-186
用GC-MS分析了陕西渭南阳郭剖面S0-L1-S1层段代表性样品的链烃组分与分布。古土壤和黄土亚层中正烷烃呈不对称双峰分布,前组峰位于C16-C24,主峰为C18;后组峰高于前组峰,主峰为C31,CPI值为2-04。  相似文献   
184.
现代盐湖生物学的研究和蒸发岩中生物化石的研究都表明,生物在包括芒硝矿床在内的蒸发岩矿床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地质学认为蒸发岩是纯化学沉积矿床的观点应予修正。蒸发岩生物成矿研究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开展摸拟生物成矿实验,进行更深入的成矿机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5.
186.
采用改进的两步还原法制备了SiO2负载的Au-Ni合金催化剂,催化剂中Au-Ni纳米颗粒高度分散于SiO2载体表面.Au-Ni合金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加氢反应中表现出比两种单金属催化剂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体现出Au-Ni之间明显的协同作用.其中AuNiSiO2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性能,反应70 min,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90.8%和93.0%.  相似文献   
187.
大港油田奥陶系原油金刚烷系列化合物的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港油田孔古3井奥陶系原油的研究,首次发现该原油含丰富的金刚烷类化合物并有较高的成熟度指标,表明油藏具有后期奥陶系二次生烃产物的充填。原油中完整的正构烷烃分布也证明了油藏存在后期充填。即孔古3井重油是奥陶系原生油藏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遭受次生改造,再经后期深埋熟化并充填有奥陶系高戏类而形成的多期次充填的复合成因的原油。  相似文献   
188.
煤中低分子化合物生烃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9.
首次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我国南沙永暑礁泻湖和东海大陆架沉降颗粒物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两地区沉降颗粒有机质在达到距海底5m以前,接近一半被消耗,消耗程度是永暑礁泻湖大于东海大陆架.烃类和脂肪酸分布指示了两地区沉降颗粒有机质来源存在着较小的差异,但是主要来自海洋浮游生物.沉降颗粒有机质的生物和生物化学强烈改造也被认识了,其强度是永暑礁泻湖大于东海大陆架.同时发现C_(25)HBI二烯化合物的存在与硅藻种属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90.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油源对比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本文利用生物标记化合物,着重讨论了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内陆盐湖相地层中的油源对比问题.主要应用甾烷的母源参数与成熟度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和油/岩综合指纹类型曲线对比法.查明了这组同时代但不同成熟度的原油,各有其相应成熟级别(未成熟、低成熟、成熟和高成熟)的源岩.表明它们是不同成烃演化阶段的产物.研究证明,迄今柴达木盆地所找到的石油,大部分是低成熟的,而成熟和高成熟的油气资源还有很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