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178篇
地质学   24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Characteristics of clustering debris flows in Wenchuan earthquake zon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lustering debris-flow events, namely many debris flows simultaneously triggered by a regional rainstorm in a large-scale mountainous area, occurred in four regions of Wenchuan earthquake stricken areas in 2008 and 201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ustering debris flows are examined with regard to triggering rainfall, formation process, and relationship with the earthquake by field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clustering events occurred nearly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local peak rainstorms, and the rainfall intensity-duration bottom limit line for clustering debris flows is higher than the worldwide line. It means that more rainfall is needed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clustering debris flows. Four kinds of major formation processes for these debris flows are summarized: tributary-dominated, mainstream- dominated, transformation from slope failures, and mobilization or liquefaction of landslide. The four regions has a spatial correlation with the strong- quake-influenced zone with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 0.2 g and the seismic intensity 〉 X.  相似文献   
202.
云南南部地震区电性结构特征与区域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布设一条穿过澜沧、宁洱和通海3个历史地震活跃区的长546 km的罗平一孟连大地电磁测深(MT)剖面,观测得到了可靠的野外资料,采用先进的资料处理和分析技术,获得区域的定性结构和区域构造走向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二维反演,得到沿剖面的二维地壳及上地幔介质电导率的结构模型.结合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研究沿剖面的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3.
在有关文献资料划分的地震单元基础上,将中国大陆西部地区相邻三个地震亚区的地震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对公元1900年以来的MS≥7.0级地震活动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地震亚区间具有一定跃迁指向性和非对称迁移现象,并把它作为地震活动大形势判断的依据之一。其中,西藏亚区迁往川甘滇亚区指向性达100%;天山亚区迁往川甘滇亚区指向性达92%。经过了长达10年4次跃迁的检验。  相似文献   
204.
在缺失断层资料、无法准确厘定地震区边界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了地震区划分的合理性判别原则与"最优地震区"确定方法.从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分析了7个国外地震区强(大、巨)震孕育过程,阐述了该方法的实际操作步骤.震情分析表明:意大利中部地震区和泰缅边境地震区未来有强震发生;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地震区未来有大震发生;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地震区未来将发生MW7.9~8.1级地震;对涉及深源地震的堪察加地震区、南美洲西部地震区和日本地震区,分考虑和不考虑深源地震两种情况,分析了上述三个地震区大(巨)震事件的孕育过程,给出了其未来巨震事件的四要素预测结果.研究表明:考虑深源地震与否,对于孕育周期起点与终点、膨胀点与峰值强度点标志性地震事件的选择、预测临界CBS值以及未来震情的判断都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深源地震本身就是膨胀点或峰值强度点标志性事件的情况下其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对深源地震成因机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以期给出其是否参与孕震过程的明确依据.  相似文献   
205.
张北6.2级地震前电磁波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波谱的FFT和小波变换理论,研究了张北地震前北京东三旗地磁台电磁波频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张北地震前异常信息确实存在;2)电场较磁场异常显著,且NS分量强于EW分量;3)异常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997年12月31日、1998年1月1日,在时间进程上显示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这可能反映了地震不同孕育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6.
根据作者提出的孕震时空区域划分原则,确定了川滇地区地震区(带)划分的合理方案.运用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给出了各地震区(带)未来强震的四要素预测结果.结果表明,除西昌、丽江与鲜水河地震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无破坏性地震发生外,其他地震区都将有破坏性地震发生.本文还分析了汶川大地震的孕震过程.结果表明:导致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级地震的最直接原因,是1976年发生在松潘-平武的MS7.2级双震震群事件.  相似文献   
207.
董义  李春燕 《冰川冻土》2003,25(Z1):92-94
在青藏铁路九度地震区简支梁桥抗震设计中, 采用了地震力简化公式"回归法"进行抗震设计. 在"回归法"计算中, 分析了恒载及活载、 桥墩、 基础和基础土对墩底地震力影响, 并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208.
209.
210.
河北邢台地震区外的小震丛集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6年3月8日和22日河北省南部邢台地区发生TM6.8和M7.2大地震,之后,与其相邻的一些地区及由邢台地震引起的各烈度异常区也相继发生了小震活动。追述了邢台地震区附近的一些小震丛集活动序列,并对其活动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