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0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1616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41.
142.
1.在惠灵顿地区,估计应变已以大板块运动的理论所预期的速率积累起来,总的累积运动在东西方向为40-50mm/a。2.该地区主要走滑断层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占平行于断层走向的板块运动的90%以上,大约为30-35mm/a。我们推断该地区过去所有的走滑大地震(≥7.5级)都发生在这些断层上,未来不将发生在它们之上。3.浅源逆断层地震的运动仅仅占垂直于断层上,未来还将发生在我们推测,剩余的应变量以小于10  相似文献   
143.
根据最大雷达回波高度的温度、累积带顶部的温度和Cb云雷达回波顶的温度,对塞尔维亚地区使用的防雹播撒判据作了评价。结果表明这些判据是不现实的,即不可靠和不经济。为此,重新研究了塞尔维亚地区新的防雹播撒判据,其中一种称为综合判据,其他的是根据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t模式。对这些新的判据的检验结果表明,新判据对识别有冰雹和无冰雹Cb云有较高的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44.
考察本世纪云南强烈地震与月相和白赤交角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强震与月相的关系呈区带性的相关。中甸丽江带的强震大多发生在望;巧家宜良带多发生于朔和望;而大关马边带的强震则完全不发生在朔和望。另一结果显示:本世纪云南13次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中11次发生在月球白赤交角的极值年及其前后2a(年)中,尤以勐海、耿马、峨山特别明显。通海峨山强震则发生在白赤交角最大值处  相似文献   
145.
新疆伽师强震群强震主破裂面走向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年1月21日-1998年8月27日新疆伽师发生了包含9次6级地震的强震群,震源机制解表明有NE向和NW向两个节面.有观点认为主破裂面为NNW向.本通过数字地震台阵的余震序列精确定位、震源破裂过程及滑动方向、震群空间分布图像、地震烈度等震线长轴走向和微、宏观震中动态变化方向等多种方法分析后,综合判定9次6级地震的主破裂面走向极可能为北东方向.  相似文献   
146.
中国强震动观测展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强震动观测是震灾预防与地震应急的重要基础。本在系统总结强震动观测的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防震减灾实际需要和经济实力,提出了我国未来十年强震动观测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47.
首都圈及山西断陷带北部地壳垂直形变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首都圈地区及山西断陷带精密水准复测资料,分析了近十年来地壳垂直形变状态与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东北区域表现为整体下降,下降速率约2~4mm/a;但“北升南降”的运动格局基本没有改变。太行山以西至山西断陷带的东侧地区为整体隆升。隆升速率最大近8mm/a。运动的时空分布从“南快北慢”整体上升的特征,逐步转变为“北升南降”的有升有降的特征。西区上述运动性质发生变化是以2001年为分界线,同时在延怀盆地及其附近区域形成了四象限分布的形变图像。但这一图像从规模和量级上都小于大同地震前的变形。山西断陷带北部的运动表现为断陷型的垂直运动,整体呈下降趋势,运动速率为4~6mm/a。上述特征表明监测区未来2~3年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48.
通过对1995年5月6日—1996年2月3日发生在云南境内及其中缅边境一带的4组5次M≥6.0级强震的研究,发现水汞在强震连发期都出现短临异常及震后变化;与2001年云南省内6组7次5.0—5.9级中强地震短临异常及震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强震连发期水汞的短临异常特征表现为异常台站多、异常幅度大、异常范围广和多台站水汞在异常中发震。中强震连发期水汞的短临异常特征与此相反。表现为异常台站少、异常幅度小、异常范围小和多台站水汞在异常结束后发震。  相似文献   
149.
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构造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青藏高原东缘由岷山断块和龙门山构造带构成。以活动构造地貌学为主线,在解析该地区主干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地质地貌表现的基础上,对一批断裂运动学和史前强震活动的定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岷山断块中,虎牙断裂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为1.4 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3 mm/a。岷江断裂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介于0.37 mm/a~0.53 mm/a之间,左旋位错量与垂直位错量大致相当;在龙门山构造带中,茂汶-汶川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均在1 mm/a左右,且几条主干断裂的右旋位错量与垂直位错量相当。结合震源机制解结果和GPS测量资料,建立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东缘向南东方向逸出的构造变形模式。  相似文献   
150.
基于直方图的遥感图像相似性检索方法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包倩  郭平 《遥感学报》2006,10(6):893-900
相似性度量是用于研究多源数据之间相似程度的,是对空间数据进行模式识别的基础。通过单波段遥感图像的检索对两组直方图相似性检索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即基于特征向量的相似性度量和基于概率的相似性度量。实验中发现第一组相似度量中有两种以往较少用于遥感图像检索的方法表现出色,它们分别是,统计距离和相似夹角余弦度量。第二组实验中,针对其中包含较明显的目标物体且背景较为单一的遥感图像(其直方图可看作混合高斯分布),在类别可分离判据的基础上,根据K-近邻法则提出了一种计算该类图像之间相似值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K-近邻法则的计算方法行之有效。所得出的结论将对多源数据分析中相似性度量的理解与选择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