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5篇
  免费   470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61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585篇
地质学   227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49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板内地壳形变系统动力学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942.
应用CUSP(尖角)突变模型研究了板内边界带地壳形变与强震的危险性判定及其预测的方法,并以鲜水河断裂带1973~1982年的动态大地测量和地震活动数据作了验证。结果表明:(1)强震前该断裂带地壳形变与蕴震系统经历了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近于临界状态的过程。(2)系统的不稳定平衡状态在不同的观测点位具有同步性和持续性,且持续的时间与未来的地震强度有关。(3)预测未来事件发生的时间、震级、位移与实际发生的事件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43.
944.
介绍了差分雷达干涉测量的原理,说明了差分雷达干涉测量的几何条件,分析了雷达卫星的基线条件、图像的相关性和相位一致问题。介绍了利用这项技术在波恩地区进行的验证实验和兰德斯地震研究的结果。建议尽快开展对差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5.
时间序列处理的新插值方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对GPS和地震形变时间序列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插值方法——多点3次样条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解决时间序列处理中较多数据的缺失问题。对该方法与其它插值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给出了该方法的定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46.
山西侯马台记录到的强远震前兆波特征浅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在2001-2002年3月国内外发生的4次强震前,山西候马台水管倾斜仪的波形记录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这些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强震前的预滑移可能产生这种长周期的形变波,它们对大震的预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47.
曲江断裂及其周边地区现今地壳垂直形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江断裂及其周边地区 195 5~ 1973年的水准测量资料的处理分析结果显示 :1970年 1月 5日通海 7.7级大地震 (震中 :2 4°0 1′N ,10 2°4 3′E)前 ,沿曲江断裂形成半径达 4 5km的大面积下沉区 ,下沉中心的下降速率每年近 2 0mm。与檀原毅 196 6年提出震级与地壳形变半径的经验关系式M =1.96lgr+ 4 .4 5有较好的符合关系 ,表明这种大面积下沉是通海大地震的一种典型的垂直形变异常现象。 1986年以来昆明市的水准观测资料显示 :官渡 呈贡一带存在一个半径约 5km的下沉区 ,近几年来下沉中心下降有加速现象 (下降速率每年达 30mm) ,该下沉区也正好位于黑龙潭 官渡断裂与富民 呈贡断裂隐伏段的交汇部位 ,按震级与地壳形变半径经验关系式推算 ,该下沉区附近未来最大地震震级应为 6级左右  相似文献   
948.
两郧断裂构造解析与第四纪滑动速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现场调查、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第四纪年代学测定,利用构造解析法分析总结了两郧断裂的基本构造样式、构造变形序次和离散走滑(拉分)型盆地、汇聚挤压型剪切弯曲等相关构造特征;定量估算出两郧断裂中西段第四纪的滑动速率。  相似文献   
949.
青藏高原地壳水平差异运动的GPS观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17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580多个GPS站点的观测资料为基础,通过消除青藏高原的整体刚性运动,将GPS水平速度场归化到“青藏高原整体固定”的参考框架下,使青藏高原内部不同区域的水平差异运动得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突出。所得速度场图像显示:①以玛尼-玉树-鲜水河断裂为界的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最突出的内部水平形变表现为一条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挤出式顺时针“流滑带”。而这一流滑带前缘速度场在青藏高原东南角呈现扇形发散特征,表明整个流滑带起因于高塑性上地壳物质在挤压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侧向逃逸;②介于玛尼-玉树-鲜水河断裂和海原断裂之间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总体上表现出比较均匀的左旋剪切带特性,但这种左旋剪切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一带已不再明显,且四川盆地及其以北区域,并未承受强烈挤压。因此,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相对于高原整体,并无明显的东向逃逸。③在整个青藏高原区域内,阿尔金断裂、海原断裂及玛尼-玉树-鲜水河断裂两侧的速度场显示了明显的差异,反映出这三条断裂带现今强烈的活动性。由于位于玛尼-玉树-鲜水河断裂和喀喇昆仑-嘉黎断裂之间的塑性流滑带的独立东向“逃逸”所产生的“拖拽”使流滑带以北区域表现为整体均匀的左旋剪切,而流滑带以南区域呈现了一定的右旋剪切。  相似文献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