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1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783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438篇
地球物理   367篇
地质学   1804篇
海洋学   524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163篇
自然地理   12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4篇
  1952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胡恭任 《矿物岩石》2007,27(2):33-38
周潭群变质岩系中石榴石、十字石和黑云母微区化学成分变化明显,石榴石变斑晶具典型的生长环带,由晶体中心向两侧边缘XMg,XFe值递增,XCa,XMn值递减,反映增温过程,晶体最边缘的化学成分反映变质峰期的温度条件。变质岩系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划分为3个变质阶段。各阶段石榴石的分布、形态、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及其成因条件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成因矿物学的系统研究,确定本区变质岩系石榴石的结晶生长演化史及变晶变形序列。  相似文献   
992.
鸭子河构造上三叠统的勘探主攻目的层须家河组二段,钻井少,勘探难度较大。依据川鸭92等井岩心观察、测井响应特征划分出须二段辫状河道沉积、废弃河道沉积、越岸沉积三个沉积微相;根据物性资料的分析,并与相邻地区同层位的对比得出储层整体致密,但在须二段上部等次生溶孔和微裂缝发育层段孔渗条件较好。综合认为鸭子河构造须二段储集层砂体致密巨厚,储集性整体较差,但在须二段中上部仍有41.4m的Ⅰ类、Ⅱ类有利储层,是下一步勘探工作的重点工作区域。  相似文献   
993.
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田沉积相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达尔其油田腾格尔组和都红木组一段具有近物源、多期次、快速沉积的特征,沉积相的类型多而复杂。勘探实践表明:该区"增储上产"的关键是寻找好的沉积微相中的优质储层。通过研究认为,达尔其地区主要发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冲积扇三类的沉积体系,好的沉积(微)相控下的储集层普遍具有高孔、高渗的特点,与产能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浅湖砂坝、席状砂、深湖浊积扇、深湖 浊积砂、辫状河水道和滑塌浊积扇是达尔其油田主力产油沉积(微)相。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这种过渡相沉积影响着该区油(气)分布,使达尔其油田油(气)聚集区在斜坡上呈NE-SW方向分布三个油气聚集带:高部位断背斜型油气聚集带、中部位岩性~构造型油气聚集带和低部位构造~岩性型油气聚集带,且在达尔其东区和西区油气分布各有差异。低部位构造~岩性型油气聚集带中浊积砂(扇)体、浅湖砂坝等隐蔽性油(气)藏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94.
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利用以90°相位转换、等时地质切片等最新的三维地震信息,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对准噶尔盆地东部C25井西区侏罗系西山窑组进行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微相和沉积发育史研究,详细厘定目的层西山窑组煤下各砂体的接触关系,识别砂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穿时体现和砂体发育位置,并准确定位出优质储层发育区位于工区西、西南和西北部,其砂体沉积厚度大,也是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为下一步勘探展示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在油气储层中热化学和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和BSR)及其对成岩成矿作用、油气化学和同位素影响等的研究[1-6],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96.
通过超声波对单轴压缩试验中岩石扩容现象的测试,分析了超声横波在不同岩石压缩过程中的传播情况。利用超声横波的特性测出岩石在压缩的不同阶段的微裂纹发展情况和体积变化情况,进一步证明了不同岩石在单轴压缩过程中扩容的时间和程度是有所差异的。  相似文献   
997.
针对钴结壳具体赋存环境和开采技术要求,作者提出了利用Morlet小波信号包络和高斯函数曲线及能量相关性算法对拟设计的微地形探测方法接收到的超声回波信号进行分析与计算。由实验初步验证,利用该算法计算出来的被测对象位置精度及误差稳定性均高于传统的超声波单波束多探头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是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微物理过程模拟的第II部分。文中利用第I部分中祁连山夏季两个地形云降水个例的模拟结果,详细分析了地形云及其降水发展期间云微物理过程的特征及变化,并通过与平坦地面条件下模拟结果的对比,研究了云发展过程中的地形影响。研究表明,地形云中微物理过程的发展受地形影响很大,冰相微物理过程明显增强;地形影响下云的主要降水机制也受到影响甚至被改变。  相似文献   
999.
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三维全弹性对流风暴云催化数值模式(简称为IAP-CSM3D)的基础上,对模式中催化部分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改进,推导出人工冰晶与其它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微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程。改进后的模式将催化产生的人工冰晶单独作为预报量进行处理,把人工冰晶与自然冰晶区分开,且考虑的人工冰晶谱型为双参数粒子谱,使模式更符合实际。利用改进后的模式模拟了2005年7月8日发生在辽宁省朝阳市的一次冰雹云天气过程,着重分析了催化云人工冰晶的微物理过程、空间分布和谱型,以及对冰相降水粒子的贡献。数值试验表明,自然雹云模拟结果与观测事实相吻合,说明改进后的模式对冰雹云具有较可靠的模拟能力。模拟分析表明,冻滴是该例自然雹云冰雹胚胎的主要来源,对该冰雹云进行AgI催化可明显地减少降雹量,特别是在云中冰雹形成初期进行催化防雹效果最好,既可产生最大的防雹作业效果又不至于过度减少降雨量。催化减雹的主要原因是催化显著地减少了云中冻滴向冰雹胚胎的转化总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工冰晶在云的不同阶段对各种冰相降水粒子的贡献是不同的。人工冰晶对雪花总质量的贡献较小,对霰总质量的贡献有所增大,而对冻滴总质量的贡献较大。模拟的冰晶粒子谱可较好地反映出人工冰晶谱型较窄,浓度较大,尺度较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Aerobic, heterotrophic bacteria, recovered from two sites located on the west coast of Scotland, were compared to cultures obtained in a similar way from industrial, aquacultural and clean sites in the vicinity of Qingdao, Shandong, P.R. China. Gram-negative bacterial cultures were examined by BIOLOG-GN, and the data analysed by the simple matching (SSM) and Jaccard coefficients (SJ) and unweighted average linkage clustering using NTSys. The output revealed that 20% of the bacteria, namely, Acinetobacter johnsonii, Aquaspirillum dispar, Pseudomonas spp. (two groups), Sphingobacterium sp., Vibrio sp., V. campbellii, V. mimicus and V. hollisae, were common between the two geographical locations. However, the study revealed shortcomings with the BIOLOG-GN system for the study of coastal Gram-negative bacter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