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6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1324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4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3篇
  1933年   2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探矿工程》2007,34(6):26-26
新华网2007年05月30日消息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四川嘉陵江畔发现了可能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田,这也是2007年5月以来中石油公司的第三个重大勘探发现。  相似文献   
992.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资助、刘光鼎院士主持的“九五”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及三维地质图象成图方法”2007年5月26日在北京通过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组织的验收.该项目于1997年启动,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  相似文献   
993.
张洪  王庆  夏星  勾炜  宋青 《地质论评》2023,69(1):375-382
空气泡沫驱是重要三采技术,为了了解该技术适用储层类型,笔者等通过文献调研、机理分析、室内实验及油藏生产动态数据分析研究其注入效果与储层非均质性关系,结果表明:该技术通过泡沫体系产生阻力提高波及系数,泡沫中包含的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泡沫特性“遇油消泡,遇水不变”可有效调剖堵水并改善流度比,非均质性强的储层具有大小不一的孔喉、较大的孔喉比和较强的贾敏效应,使上述增加波及系数、驱油及堵水效果更强,从而在水驱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大幅提高采收率。实验和生产动态资料都说明,储层非均质性越强,表现为渗透率级差较大,增产和堵水效果越好,因此空气泡沫驱适用于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该研究成果为空气泡沫驱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4.
995.
蠡县斜坡是饶阳凹陷重要的油气探区,其油气来源问题一直是勘探关注的重点,特别是斜坡南部的油源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开展任西–肃宁洼槽烃源岩评价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蠡县斜坡原油油源分析和运移路径示踪,证实了肃宁洼槽对斜坡南部的供烃潜力,并明确了蠡县斜坡不同区域油源。蠡县斜坡原油可分为3类,其中:A类原油由淀北洼槽Es4-Ek烃源岩供烃,主要分布在蠡县斜坡北部;B类原油由任西洼槽Es1烃源岩供烃,主要分布在斜坡北中部;C类原油位于蠡县斜坡中南部,油源分析及芳烃运移示踪参数指示其由肃宁洼槽Es1烃源岩供烃。蠡县斜坡中南部油藏油源的明确,从源的角度证实了肃宁洼槽对蠡县斜坡中南部的供烃能力,为蠡县斜坡南部的勘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对斜坡南部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扶余油层是松辽盆地南部最主要的含油层系,目前已进入致密油勘探阶段,查明成岩作用对致密油储层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影响,对致密油勘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松南让字井斜坡带泉四段扶余油层为例,通过岩石薄片、黏土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实验分析及物性、高压压汞等实验资料,开展成岩作用对致密油储层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扶余油层溶蚀孔隙发育的有效储层多为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砂岩。在埋藏深度1 750~2 250 m,I/S混层比为25%~15%,对应的成岩阶段为中成岩A2期,此深度带为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带,目前致密油开采多在本带;当埋藏深度大于2 250 m时,I/S混层比小于15%,对应的成岩阶段为中成岩B期,储层进一步致密。将研究区扶余油层划分为常规储层及Ⅰ类致密油储层、Ⅱ类致密油储层与Ⅲ类致密油储层,在纵向上,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各类储层依次出现。研究区扶余油层致密油勘探最有利的是Ⅰ类和Ⅱ类致密油储层,最有利的勘探深度介于1 750~2 250 m。  相似文献   
997.
林青  郝建荣  王柯 《地球科学》2023,(2):719-734
巴西桑托斯盆地油气田分布具有“外重内轻,外大内小”的分布特征.轻质油藏(原油API°介于36°~58°之间)或气藏分布于近岸水深小于1 000 m范围内,且储量较小;而水深大于1 500 m区域则主要以正常原油为主(原油API°介于25°~32°之间),储量大.桑托斯盆地油气分布特征与盐下、盐上烃源岩性质,热演化程度以及盐岩分布有关.盐下湖相烃源岩主要为Ⅰ型有机质,倾向于生油,中央凹陷区处于高、过成熟阶段,而东部隆起带深水区域处于成熟阶段;盐上海相烃源岩主为要Ⅱ2-Ⅲ型有机质,倾向于生成轻质油和气,中央凹陷及以西区域处于油窗晚期.研究表明盐上凝析油主要来自盐上高成熟海相烃源岩的贡献;而中央坳陷北部以及以外深水区原油主要来自盐下中等成熟的优质湖相烃源岩.阐明桑托斯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有助于深入了解桑托斯盆地成烃成藏以及油气分布规律,从而对于桑托斯盆地区块优选,降低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为进一步明确湖相页岩层系优势储集岩性,聚焦页岩油甜点、提高水平段甜点钻遇率,增加水平井页岩油产量,利用沧东凹陷孔二段G108-8井494.29 m岩心,3 000余块次薄片、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压汞和全岩X衍射等数据,系统分析页岩层系中碳酸盐岩、砂岩和泥页岩孔隙类型、结构及非均质特征.结果表明:长石、石英和有机质对储集空间发育具有建设性作用,方解石、黏土和方沸石矿物是储集空间发育的不利因素,白云岩化作用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碳酸盐储层结构,但白云岩类微晶、泥晶纳米级晶间孔隙储集、渗流条件较差,页岩层系优势储集岩性主要包括砂岩、纹层型页岩和裂缝型白云岩3种类型;纹层型页岩储层基质储集、渗流相对较好,富长英质矿物纹层内残余粒间孔、溶蚀孔之间连通性较好,压裂改造后人工裂缝与基质孔缝形成复杂缝网结构,具备稳产能力,是页岩油主力产层.根据新认识,将钻探箱体聚焦到8~10 m厚纹层状长英质页岩段,GY5-3-1L、GY5-1-9H两口井首年单井累产油超1.0×104 t,桶油成本下降到65美元,实现了湖相页岩油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999.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延长组发育大量裂缝,裂缝的存在对致密油甜点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志丹-吴起地区延长组致密油储层为例,利用大量岩心、薄片、古地磁、测井、产能数据及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控藏模式.结果表明,延长组主要发育垂直裂缝,根据裂缝砂岩厚度制定了裂缝发育程度分类标准;同时,结合裂缝与砂体、构造、油藏的耦合关系及油藏生产现状,系统总结了裂缝对油藏的控制作用.裂缝为延长组致密油藏运聚中良好的疏导体系;河道交汇或转向区域水流能量相对增强,砂岩分选好、脆性大,裂缝发育且利于成藏;低幅构造高点及鼻状隆起区裂缝发育且利于成藏;裂缝带与砂体走向关系耦合形成“平行砂体疏导”裂缝甜点区;裂缝主要发育于中小厚度细砂岩中,累积砂体厚度主要分布在5~15 m范围内;从砂体部位来看,裂缝主要发育于主河道翼部,其与翼部砂体粒度、颗粒可压实空间及厚度变小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渤中凹陷典型富油气区油源断层差异活动与油气富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渤中凹陷典型富油气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富油凹陷油源断层差异活动与油气富集和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构造带内油气主要沿油源断层分布,由凸起带向斜坡带方向,油气富集层位逐渐由新近系向古近系及前古近系潜山过渡,且断层平均活动强度逐渐降低;新生代以来断层活动速率整体表现出强-弱--强的演化规律,新近系油气主要富集于油源断层差异活动系数 1. 8且晚期断层活动速率33 m/Ma的断层附近;凸起带边界油源断层长期活动,有利于新近系油气的富集,倾末端油源断层在烃源岩排烃期早、中期活动较强且晚期活动较弱,控制了深、浅层多层系的油气富集,斜坡带油源断层较少且在烃源岩排烃晚期活动强烈,油气主要富集于古近系及前古近系潜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