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362篇
测绘学   291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597篇
地质学   753篇
海洋学   283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平面散点集Delaunay三角剖分的一种高效方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平面散点集逐点插入的Delaunay三角化的方法为基础,在三角化过程中采用一定策略,将其改进成为一种简单易行而高效的方法,能够适应包括多岛、多连通域等复杂情况的各种边界,能够生成贴体的三角网,网格能够保证符合Delaunay法则。  相似文献   
42.
严邦良 《大气科学》2003,27(3):354-368
建立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海-气耦合模式研究东、西边界反射,纬向平流项-u′(δ)(T+T′)/(δ)x在ENSO循环位相转换中的作用及东、西边界反射与纬向异常流(u′) 符号改变的关系.结果得到:u′超前Nio3区SSTA位相转变的原因是东、西边界反射造成的.Sverdrup 平衡时所产生的地转流(ur)与东、西边界反射所产生的地转流(ur)的方向在大部分时间里是相反的,同时ur与风应力强迫之间大约有9个月的滞后时间(Kelvin波从180°E出发经东边界反射产生的Rossby波到达180°E时间).在模式ENSO事件消亡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以后,边界反射产生的调整过程变为主要过程,u′主要由ur来决定,这样就造成了u′的反向先于Nio区SSTA的反向.它实际上是海洋的调整过程与风应力强迫之间滞后关系的一种反映.敏感性数值试验表明,取消东边界反射,耦合模式能够模拟ENSO循环,但其周期比控制试验的周期短一年(3年).取消-u′(δ)(T+T′)/(δ)x,耦合模式能够模拟ENSO循环,但其周期比控制试验的周期长2年(6年).  相似文献   
43.
对下扬子与华南边界结合带东延问题的地球物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江山-绍兴、铅山-宜春等断裂带作为华南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这种认识目前已基本为大家所接受.但是,这条边界结合带向东延伸入海之后的位置与去向一直是多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黄、东海研究区的地球物理数据(空间重力数据、布格重力数据和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利用方向导数等处理方法,对研究区的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场进行了分析,划分出不同的区块.结合研究区的磁力与地质资料,利用各种成图、成像技术,形成一系列分析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华南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认为:该结合带的位置有可能比传统认识中自长江口至大黑山群岛的位置更向南一些,在杭州湾-长崎、对马海峡一线,并呈现向北略微凸出的弓形.边界结合带在深度上属于深大断裂带,一直可以追索到上地幔的顶部.与中朝与扬子块体之间的边界结合带相比较,本条结合带的踪迹不是十分清晰.表明加里东运动之后,该结合带的运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44.
基于日本的获原子幸男大地水准面高截断系数Qn(t)和垂线偏差Cook截断系数qn(t)的递推公式,本文推导了惯用大地水准面高截断系数Qn(ψ0)和垂线偏差截断系数Rn(ψ0)的递推公式,并列出了利用最小平方逼近方法改化Stokes积分核以加速级数收敛的公式和改化后的截断系数。  相似文献   
45.
利用小震调制比法、动态空区法、震群链式活动轨迹交汇法和短期震中迁移带交汇法这4种地震活动时空图像动态监测方法,结合震源模式中震源和其它单元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各调整单元、调整层、深浅构造之间的差异性对若干震例进行研究,发现应用不同时段多个异常区边界或空区边界或条带交汇可求得未来强震的位置。交汇法使地震的预报范围大大缩小,这对防震减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外,交汇法不仅具有明确的物理基础,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只要异常边界比较正确,采用的又是动态监测方法,这种预测强震位置的思路和方法还可推广到其它各种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前兆场的分析中。  相似文献   
46.
略阳─石泉边界地质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略阳─石泉构造带是一板块缝合带,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化历史。现由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体制下的断裂构造系统,裹挟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各类建造─蛇绿混杂岩、陆缘楔状体,岛孤岩浆岩及外来岩块等,共同组成了分隔秦岭、扬子地块的一个特殊边界地质体。  相似文献   
47.
测氡法快速确定油气田边界及深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介绍了运用测氡法快速确定大庆××油气田边界,估算其埋藏深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由于所做工作有限,尚属经验性探讨,还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地工作,进而充实、完善它。  相似文献   
48.
Ф.  ВЕ 王骏 《世界地质》1996,15(3):24-26
发生在岩石圈板块边界各过程间的相互关系B.E.Xana王骏译在经典的板块构造学说中,所列举的发生在板块边界的过程被看作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彼此直接相关的:扩张补偿俯冲,俯冲伴随着陆壳的增生,火山作用和弧后扩张,在大陆会聚带的挤压状态下发生碰撞,拉张是...  相似文献   
49.
本文将给出垂直断层附近三维不均匀体电阻率法的数值解,所用方法是边界单元法,但基本解的选择与以往的边界单元法不同。  相似文献   
50.
时域局部人工边界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可用于时域局部人工边界稳定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讨论了它们的特点,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介绍了关于各种时域局部人工边界的稳定性的已有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