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704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李凤云  杨建红  陈成国 《气象科技》2012,40(6):1075-1077
对山东省2009年7-8月报表错情统计,发现强降水时蒸发错情达18.6条,其原因是观测员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理解不够准确,审核员过于武断,对规范理解过于僵化,将观测员处理正确的记录统计为错情.对德州2000-2010年及平原2008-2010年强降水时对蒸发所采取的措施比较得出:液态降水采用增加溢流桶法效果最好,但它不适用固态降水;加盖法简单易行,适用于液态和固态降水,但只适用于守班期间.因此针对不同降水性质,应采取不同措施,确保蒸发记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2.
新疆巴楚中—晚奥陶世牙形刺生物地层和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的中—上奥陶统灰岩相地层露头分布在巴楚良里塔格地区的一间房—唐王城。以牙形刺动物群为依据厘定3个组的时代,从下至上为一间房组(Periodus flabellum层、Pygodus serra层,属达瑞威尔阶)、吐木休克组(Pygodus anserinus层、Baltoniodus alobatus带,属桑比阶)和良里塔格组(含B.confluens动物群层,属凯迪阶下部)。一间房组的开始标志了新一期的海进,此组下段发育1期藻丘,中段发育1期藻丘、1期瓶筐石礁丘和3—4期瓶筐石—棘屑滩,上段代表了海水加深至浪基面之下的过程;吐木休克组沉积过程中达到了海进最大值,为凝缩沉积;良里塔格组代表了逐渐海退的过程,由浅滩和3期藻丘建造组成。  相似文献   
113.
东莫扎抓铅锌矿床位于青藏高原羌塘地体东北缘,是"三江"北段铅锌铜银多金属成矿带中的典型代表,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类型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铅锌铜银多金属成矿规律,对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详细的矿区地质考察、系统的矿石光薄片显微镜下鉴定和矿石中方解石的碳、氢、氧同位素分析测试,概述了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的碳、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矿体呈似层状展布,产状严格受到矿区逆冲断层的控制,赋矿围岩为上三叠统结扎群波里拉组灰岩和下一中二叠统开心岭群尕迪考组灰岩,发育强白云石化和弱硅化,矿物组合简单,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白云石+方解石+重晶石,矿石结构以皮壳状、草莓状等胶状结构和他形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为浸染状、角砾状、团块状和脉状.矿石中方解石的δ~(13)C_(V-PDB)值、δ~(18)O_(V-SMOW)值分别为δD_(V-SMOW)值分别为-1.8‰~+3.3‰、+6.1‰~+24.6‰和-137‰~-53‰,计算得到成矿流体的δ~(18)O_(流体)值为-0.5‰~+13.8‰.研究结果表明,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盆地封存热卤水和大气降水,金属物质可能由区域流体在长距离迁移过程中通过与碳酸盐岩地层相互作用,以及淋滤含矿地层底部的火山岩而得来,成矿过程中伴随着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可能存在有机质的参与.据此,笔者将东莫扎抓矿床归为发育在碰撞造山带中受逆冲推覆断裂构造控制的类MVT铅锌矿床,并初步建立了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的构造控矿模型.  相似文献   
114.
随着油气藏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准确识别复杂储层变得愈发重要,地震反演已成为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本文对蒙占国塔木察格盆地南部凹陷1 800 km2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研究,研究工作包括测井曲线的标准化校正、地质框架模型的准确建立及其它反演参数的正确选取.波阻抗反演结果为研究沉积相划分、砂体空问展布的认识提供了可靠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区主要日的层南屯组沉积物源多、相变快和在地震剖面上无法追踪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5.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是国内铬铁矿床出露点最多,且铬铁矿石储量、产量最大的一个蛇绿岩带。根据空间展布规律,该岩带被划分为东段(曲水—墨脱)、中段(昂仁—仁布)和西段(萨嘎至中印边境)3部分。其中,西段自萨嘎以西分为南、北两支亚带。长期以来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东段和中段,西段的研究程度非常薄弱,尤其是北亚带。不同区段研究程度的不平衡十分不利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内铬铁矿找矿工作的开展。错不扎蛇绿岩体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的北亚带,呈北西-南东向带状产出,主要由方辉橄榄岩组成,并普遍发育基性岩脉。野外地质调查在该蛇绿岩体中发现了多个铬铁矿化点,矿化体呈透镜状产于方辉橄榄岩中,出露地表的长度为0.5~1m,厚为0.2~0.5 m,矿石均为致密块状。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错不扎铬铁矿属于高铬型铬铁矿,铬尖晶石的Cr#[=100×Cr/(Cr+Al)]为75~78,Mg#[=100×Mg/(Mg+Fe2+)]为66~69。计算结果表明,母岩浆的FeO/MgO比值为0.51~0.65,Al2O3和Ti O2含量分别为11.27%~12.1%和0.19%~0.4%,与玻安质岩浆的化学成分相当。然而,针状单斜辉石出溶体的发现指示错不扎铬铁矿可能还经历了一个深部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16.
在西藏班戈县保吉乡嘎热扎地发现了一套碎屑岩和灰岩互层的地层,产珊瑚和苔藓虫化石。珊瑚化石共计7属3种及4未定种,分别为Procyclolites zizaensis Deng&Zhang,Chondrocoenia?sp.,Parastraeomorpha?sp.,Pamiroseris?sp.,Astraeomorpha multisepta Melnikova,Volzeia sublaevis(Laube&Volz),Radiophyllia?sp.,时代为中-晚三叠世。该套地层的发现表明,措勤盆地存在中-晚三叠世地层,为该地区的古地理研究提供了地层古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7.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出露大量中酸性侵入岩,为特提斯洋俯冲、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碰撞造山过程中岩浆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该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地区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119.3±1.8 Ma、114.7±1.4 Ma和103.2±1.3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中酸性侵入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其LREE分馏程度较高,而HREE近于平坦,存在Eu负异常;富集Rb、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早白垩世晚期(103.0±1.3 Ma)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仍在向北俯冲于南羌塘地块之下,随着俯冲深度增加,大洋板片发生大规模脱水,释放的流体交代地幔楔并引发其部分熔融,产生的幔源岩浆向上运移,与下地壳物质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了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而花岗岩主要由古老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8.
夏日哈木矿区I号含矿杂岩体出露有多条中基性岩脉,对其中的含矿闪长玢岩脉进行了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岩脉的侵位时间为441.1±2.5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闪长玢岩具有富钠(K_2O/Na_2O=0.49~0.60)、准铝质(A/CNK=0.87~0.95,平均0.913)、LILE富集、HFSE相对亏损以及Nb,Ta和Ti负异常的特征。~(176) Hf ~(/177) Hf为0.282 360~0.282 709,εHf (t)为-4.49~6.97,多集中在0~4之间,揭示其具有幔源组份的特征,一阶段Hf模式年龄变化于781~1 234 Ma之间,平均0.98 Ga,表明源区物质可能经历过Grenville期构造-岩浆事件。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该闪长玢岩岩浆源区为俯冲洋壳环境形成的壳-幔混合岩浆,地壳物质可能参与了部分熔融。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结合区域近同期构造岩浆事件表明,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早期东昆仑中西段仍在发生洋壳俯冲作用,东昆仑地区俯冲结束、碰撞造山开始的时限为早志留世到中志留世。  相似文献   
119.
介绍蔡美教授治疗化疗后呃逆的经验。蔡教授认为化疗后呃逆病位主要在胃,关乎肝与脾。病机主要为肝脾不调,胃气上逆动膈,以抑木扶土法为治疗大法,根据化疗所处时期的不同,治法则有侧重,运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前期以气郁为主,重在抑木;后期以中虚为主,重在扶土。此法拓展了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呃逆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0.
将微粒群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相结合,采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提供的青藏高原地区2001~2004年GPS测量数据和2000~2006年水准测量数据,通过常规定权和附有相对权比的方法对祁连山北缘断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联合反演,并与蚁群算法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粒群算法收敛速度快、稳定性高,结合经典位错理论模型,是一种可以有效求解断层三维滑动速率反演问题的优化算法,在大地测量反演领域极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