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研究南昆仑结合带早白垩世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本文对盲矿西沟一带出露的花岗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研究显示,盲矿西沟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3.4±0.6 Ma~117.5±1.5 Ma,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岩含电气石、白云母等矿物,具有富硅(SiO2=72.03%~75.10%)、富碱(K2O+Na2O=7.62%~7.86%)、过铝质(A/CNK=1.20~1.24),贫镁(MgO=0.13%~0.56%)、贫钛(TiO2=0.08%~0.30%)的特征,为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同时,富集Rb、Th、U等微量元素和相对亏损Ba、Sr、Ti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低,显现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具明显Eu负异常(δEu=0.18~0.31); SiO2与TiO2、Fe2O3T、MgO、Al2O  相似文献   
2.
夏日哈木矿区I号含矿杂岩体出露有多条中基性岩脉,对其中的含矿闪长玢岩脉进行了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岩脉的侵位时间为441.1±2.5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闪长玢岩具有富钠(K_2O/Na_2O=0.49~0.60)、准铝质(A/CNK=0.87~0.95,平均0.913)、LILE富集、HFSE相对亏损以及Nb,Ta和Ti负异常的特征。~(176) Hf ~(/177) Hf为0.282 360~0.282 709,εHf (t)为-4.49~6.97,多集中在0~4之间,揭示其具有幔源组份的特征,一阶段Hf模式年龄变化于781~1 234 Ma之间,平均0.98 Ga,表明源区物质可能经历过Grenville期构造-岩浆事件。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该闪长玢岩岩浆源区为俯冲洋壳环境形成的壳-幔混合岩浆,地壳物质可能参与了部分熔融。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结合区域近同期构造岩浆事件表明,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早期东昆仑中西段仍在发生洋壳俯冲作用,东昆仑地区俯冲结束、碰撞造山开始的时限为早志留世到中志留世。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潮沟发育演变动力机制,建立了以江苏中部粉砂淤泥质潮滩-潮沟系统为原型的降比尺物理模型,模拟在潮汐作用下,潮沟系统从平坦滩面逐渐形成、发育演变至动态平衡状态的过程,并分析了潮沟系统在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潮沟系统发育速率先快后慢,最终达到动态平衡状态。采用潮沟发育各阶段潮沟系统的总长度与终态潮沟总长度的比值以及潮沟及其相邻处潮滩的高程变化速率两种方法,均可以衡量潮沟系统的发育程度。潮沟系统发育达到动态平衡后,各级潮沟个数占潮沟总数量的比例基本固定。潮沟的宽度、深度、宽深比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潮沟的宽度与宽深比、深度与宽深比之间均具有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4.
东昆仑东段希望沟-哈陇休玛一带有多处镁铁-超镁铁质岩的出露,针对希望沟地区中二叠世辉长岩3块样品进行的全岩Sr-Nd同位素及锆石Lu-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希望沟辉长岩87Sr/86Sr为0.707 445~0.707 676,(87Sr/86Sr)i值为0.707 045~0.707 297,高于现代深海拉斑玄武岩(0.702 0~0.703 5),143 Nd/144 Nd的初始计算值为0.512 476~0.512 543,εNd(t)值为-2.65^-1.34,Nd(t)值受蚀变影响较小,基本反映了其源区洋岛玄武岩的同位素特征;176 Lu/177 Hf在0.000 592~0.001 860间,εHf(t)在2.27~5.46间,一阶段Hf模式年龄为691Ma^816Ma,平均为758Ma,表明岩浆源区主要来源于亏损地幔并有少量壳源物质(如洋壳沉积物)的加入。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希望沟辉长岩源区主要为洋岛玄武岩,是东昆仑地区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港珠澳大桥地处伶仃洋的湾口水域,东、西人工岛分别位于伶仃洋大濠深槽两侧。人工岛水域水深流急,潮流正面冲击人工岛,易造成人工岛海域水下地形发生大的变化与调整,最终形成以人工岛为中心的局部滩槽新格局。在大桥工程设计阶段,采用伶仃洋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人工岛建设后的伶仃洋水沙环境和水下地形冲淤进行了模拟计算。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人工岛对伶仃洋水域的水沙环境影响集中在人工岛上、下游各5 km水域内,人工岛呈冲刷趋势,岛体上下游形成以岛为中心的梭状淤积体。人工岛建设10年前后的水下地形冲淤变化结果表明,人工岛建设引起的海床冲淤变化趋势与数学模型预测结果基本一致,此为当初采用的数学模型预测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6.
通过近年来对江苏沿海有影响的台风暴潮作用前后的滩面高程观测,结合台风浪资料分析,探究了江苏中部沿海潮滩对风暴潮的响应过程。结果显示:潮滩剖面在风暴潮期间呈现"低滩侵蚀、沿岸输运、高滩稳定",明显区别于沙质海岸在台风浪作用下"高滩侵蚀、离岸输运、低滩淤积"的演变特征。应用Delft3D平面二维水沙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正常天气和台风浪情况下的滩面演变,从动力学角度解释了潮滩间不同区域演变特征差异的原因,论证了台风浪对地貌演变的短历时"插曲式"作用,阐明了涨潮优势流是风暴侵蚀后泥沙沿岸向输运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