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704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01.
不同生境四合木种群数量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甄江红  刘果厚 《中国沙漠》2008,28(3):462-467
对不同生境四合木种群的个体与综合数量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测定了各生境区内四合木植株的地径与幼苗补充量。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四合木种群个体及其综合数量指标均有一定差异,其中密度与多度以海南、低山、千里山种群较高,乌家庙、乌达与棋盘井种群较低;盖度、高度、冠幅以低山、乌家庙种群较大,海南、千里山和棋盘井种群较小;平均地径以乌家庙、低山种群较大,乌达、棋盘井种群较小;幼苗补充量以千里山种群最多,乌家庙种群最少;重要值和综合优势比以低山、乌家庙、海南、千里山种群为多,表明其生境条件较为适宜,而乌达与棋盘井种群较低,说明工矿发展和由此引发的土地沙化、环境恶化是四合木生存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202.
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层的累积地震位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内发生MS8.0地震。此次地震沿龙门山中央断裂产生1条长达200km的同震地表破裂带。文中选择位于地震地表破裂带北段的南坝镇、凤凰村以及南段的映秀镇这3个地点,以被断层错断的河流阶地为研究对象,对多级阶地面上的地震地表破裂及断层陡坎地貌进行了野外实测工作。经过测量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各级阶地上断层陡坎的高度,该值即为该阶地记录的地震断层的累积垂直位错量。若以本次地震的垂直位错量作为古地震位错量的均值,则可计算得到每级阶地累积的地震次数。研究结果表明,各点T1阶地形成以来仅经历过1次事件,即本次地震事件;T2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5次事件;T3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9~11次事件;T4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20次事件。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阶地测年数据,则可获得古地震复发间隔的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203.
全新世气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新世指我们目前所在的间冰期.一般把新仙女木事件(YD)结束的时间(11.5 kaBP)作为全新世的开始.当前国际上对全新世的气候变化有3点共识:1)进入全新世温度大幅度回升,中全新世以后逐渐下降,20世纪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变暖;2)早全新世北半球亚非季风区气候湿润,5 kaBP以后逐渐变干,但是ENSO加强;3)在以上变化的背景下发生了若干次冷干事件,这些事件开始与结束均较迅速,所以也被为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204.
利用洱海采得的沉积岩芯(EH孔)总有机碳(TOC)指标,分析了洱海流域13 ka cal BP以来的3次降温事件(新仙女木、9.4 ka cal BP和5.8 ka cal BP),并和青海湖岩芯、古里雅冰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洱海对冷事件的响应时间比青海湖略晚,强度略弱,其原因主要与地理位置和青藏高原的阻挡有关;但古里雅冰芯中8.2 ka cal BP的显著冷事件在洱海和青海湖并无反映。对洱海TOC指标进行功率谱分析,表明存在3种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周期:5 ka、2.3 ka和1.5 ka,显示了对亚轨道周期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5.
利用2016—2020年班戈错水位观测资料,采用ARIMA季节乘积模型、Winters线性模型及时间序列分解模型建立针对该湖的水位预测模型。通过对比时间序列分解模型在班戈错水位预测精度较高,运用时间序列分解模型对2022—2024年水位进行了预测,确定未来3年将会出现水位的明显升高,水位增幅达到0.97 m。研究结果能为LiCl矿的开采提供精度较高的水位预测,并通过水位监测来指导班戈错矿田建设。  相似文献   
206.
河北平原沉积物中记录的新仙女木事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北平原的高阳、羊二庄、南庄头孢粉剖面和阳原、怀涿盆地的冻融褶皱清楚地记录了冰期向全新世过渡中的新仙女木气候逆转事件.河北平原的新仙女木降温事件以冷干为特征,降温幅度约8℃.  相似文献   
207.
古湖岸堤是湖泊湖面变化的地貌学证据,通过古湖岸堤沉积年代学研究可重建地质时期湖泊演化历史。青藏高原内陆湖泊众多,保存了大量的第四纪时期古湖岸堤,是研究过去湖泊演化和气候变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对青藏高原班戈错盐湖北岸和东岸的低位连续古湖岸堤开展了地貌调查和光释光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班戈错自末次冰消期(13. 5±1. 2 ka BP)以来,湖面整体呈波动下降过程,期间出现了4期湖面稳定阶段,分别在末次冰消期(13. 5±1. 2~11. 2±1. 0 ka BP)、全新世早中期(10. 1±0. 8~6. 5±0. 5 ka BP)、全新世后期(4. 2±0. 4~3. 1±0. 2 ka BP)以及全新世晚期(1. 7±0. 1~1. 2±0. 1 ka BP)。全新世晚期约1. 7 ka BP以后湖面迅速退缩,湖泊蒸发浓缩进入盐湖阶段。在末次冰消期班戈错高湖面形成主要与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增加引起气温升高,导致区域冰雪融水量增加相关,而在全新世湖面变化主要受印度季风强度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208.
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沉积可划分为北缘砂砾岩带冲积扇粗碎屑沉积-下切辫状水道充填-河流-三角洲沉积、温宿凸起边缘近端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和塔北凸起西南缘的下切谷充填-河流三角洲-滨浅湖滩坝3个相带,中部为干旱盐湖-泻湖-海湾沉积.物源体系分析表明,西部的温宿凸起、北边的南天山造山带和塔北隆起上的大陆蚀源区为坳陷提供物源.库车坳陷碎屑物基本上来自于南天山和温宿凸起再循环造山带,坳陷北缘的逆冲造山和隆升作用形成了长期的物源供给区,沿坳陷东北缘发育了巨厚的冲积扇.西部的温宿凸起早期存在物源,沿凸起边缘发育有小型的边缘扇或扇-辫状河三角洲.塔北隆起在古近纪早期提供一定的物源,克拉201井附近结晶基底的剥蚀是南部大陆蚀源区的主要物质来源.却勒1井、羊塔5井等地的碎屑物极可能来自3个物源区.研究区物源体系的分析与总体的古构造、古地理格局相一致,库车坳陷古近系基底东高西低,有大量陆源碎屑由东向西推进,东、西两侧的低凸起带和北缘的前陆前渊带构成的古构造特征决定着物源和岩相分布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209.
南极15ka以来海洋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东南极普里兹湾陆坡区NP95-1及西南极长城湾NG93-1两柱样系统的环境磁学研究,获得了南极地区15.0~5.5ka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序列。结果表明,磁学参数较好地记录了古气候变化及沉积环境变化的信息。NP95-1柱样较好地记录了Heinrich1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以及波令-阿罗德暖期,其中Heinrich1事件发生于14.3kaB.P.,新仙女木冷期为11.7~10.3kaB.P.,10.3kaB.P.以后,南极地区进入全新世。在全新世,两柱样记录了在10.0kaB.P.及6.0kaB.P.前后两个暖期,其间夹有小幅气温下调的时段;6.0kaB.P.后,两柱样均有气候颤动变冷的记录。  相似文献   
210.
西藏格林错断层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格林错断层带是一条晚白垩纪以前形成,第四纪以来具明显活动性质的右旋走滑断层。断层带由4条次级走滑断层呈右行右阶羽列排列而成,在两条次级走滑断层的连接部位分别形成孜桂错、格林错、瓦昂错拉分区。格林错断层带是西藏中部地区的主要发震断层之一,全新世以来,至少有4期地震地表破裂沿该断层带发生。第四纪晚期,断层具明显的分段活动性质,并且断层活动有从北西向南东、向南迁移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