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5篇
  免费   1814篇
  国内免费   1790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364篇
地球物理   2392篇
地质学   5745篇
海洋学   65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01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441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223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5篇
  1943年   3篇
  1936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21.
招平断裂带是我国著名的金矿成矿带。断裂的空间展布形态特征对寻找断裂构造控矿型金矿床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断裂的遥感解译,研究了招平断裂带主断裂的走向、主断裂地表破碎带宽度以及主断裂起伏程度等成矿有利度指标,构建了基于断裂距离场的成矿有利度分析模型,并圈定研究区域成矿远景区11处,为区域地质、物化探等勘查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922.
在“鞍本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控矿条件及找矿模型研究”工作中,尝试在GIS平台上对鞍本地区进行区域地质、航磁、重力、化探、地热泉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该区存在一条近EW向展布的航磁和重力水平一阶导数负值异常带,该带南北两侧的地磁场、重力场和地球化学场具有明显的差异.研究成果显示,这条EW向断裂带具有控岩、控矿作用.该断裂自新太古代以来一直有活动迹象,新太古代时,可能是火山喷发的重要通道,已知大型或特大型沉积变质型(鞍山式)铁矿床均分布在断裂北侧长约90 km、宽约20 km的带状区域内;元古宙—古生代时,断裂带对沉积环境具有明显的制约,断裂带两侧的沉积环境不尽相同;中生代时,一系列中酸性侵入岩沿该断裂侵入(局部为隐伏岩体);新生代沿该断裂出露有一系列平行带状展布的地热泉.  相似文献   
923.
长安金矿床是"十五"期间云南省重大找矿突破之一。文章介绍了长安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控矿因素等方面的新认识,提出了矿床主矿体并非受控于中上志留统与下奥陶统之间的加里东期不整合面,而是受控于NNW向陡立的F6断裂破碎带,属于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通过采用TEM+IP物探方法圈定深部低阻、高充电率异常带,并结合成矿地质因素确定深部找矿空间,深部找矿工作获得新突破,扩大了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924.
大红山铜(铁)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受控于康滇地轴早元古代裂陷海槽背景下发育的梳状断裂构造系;梳状断裂构造系通过控制沉积盆地、曼岗河组沉积作用、火山活动等间接控制了铜(铁)矿空间展布和定位.大红山矿区外围找矿首先应沿着同沉积断裂寻找古海底洼地.在康滇地轴基底大红山群及同时代含矿火山-沉积建造普遍被中生界覆盖的情况下,同沉积断裂相对于其他标志可能更易于识别,因而可作为区内勘查大红山式铜(铁)矿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925.
通过大量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北喜马拉雅东段金锑多金属矿带发育3期成矿作用(同沉积、同碰撞、陆内造山期)和5种矿床类型(喷流沉积-改造型、卡林型-类卡林型、热泉型、次火山岩浆热液型、造山型)。提出控矿"四要素"分布或叠加的地区,是北喜马拉雅地区最重要的找矿标志。指出羊卓雍错-哲古错被动大陆边缘裂谷(陷)盆地周缘的盆山转换部位是成矿有利部位,金矿床主要受近EW向拆离构造及其次级构造控制;锑、金锑多金属矿床主要受近SN向走滑正断系统及其次级构造控制,特别是EW向拆离系统与SN向走滑正断系统的交汇部位更是寻找锑、金锑多金属矿床的最有利部位。据此划分出3个受近SN向走滑正断层系统控制和2个受EW向拆离构造或韧-脆性剪切构造控制的矿化集中区,为该带进一步的找矿工作部署与突破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26.
攀天阁火山弧是江达―维西陆缘火山弧的二级构造单元,近年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发现铁铜铅锌金银等多个矿点,并初步认为攀天阁火山弧的成矿环境与多岛弧盆及次一级多个封闭或半封闭,并属于弧间盆地的弧内坳陷洼地的古地理构造有关。且弧内可能存在一个局部拉张环境下形成的小海盆,海盆于晚三叠世晚期关闭,结束了攀天阁火山弧的弧盆成矿演化阶段。剐抓瓜断裂可能是小海盆关闭的产物。燕山-喜马拉雅期大规模、大范围的构造叠加,使该区又进入陆内构造转换成矿演化阶段,多岛弧盆的古地理格局与大范围、多期次的成矿构造事件叠加,使弧内沿剐抓瓜断裂一带成为主要的矿集区,并且区域物化探综合异常与矿集区矿点叠合较好,关联性强。综合认识这些特点对攀天阁火山弧的弧内找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7.
通过R型因子分析,研究各变量之间、样品之间以及与地质作用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变化和分布关系,为探讨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提供依据。作者在研究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对矿区1350和1220中段Ⅰ、Ⅱ号矿化带范围内的构造岩微量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铅锌矿化的成矿作用过程具有多期和多阶段性的特点;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隐伏岩体的热液,部分来源于赋矿地层(∈3s2,∈3s3),是明显受构造控制的热液充填交代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928.
北天山晚古生代蛇绿岩带的巴音沟蛇绿岩是该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传统意义的巴音沟蛇绿岩带在区内分南北两支,南支为贝勒克蛇绿岩带,北支为巴音沟蛇绿岩带,分别代表早泥盆世末和早石炭世末的两条不同古洋壳残片。  相似文献   
929.
石震 《测绘学报》2014,43(4):436-436
高精度陀螺全站仪是惯导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陀螺全站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我国自主研发的GAT高精度磁悬浮陀螺全站仪定向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磁悬浮支承体系下陀螺定向系统的结构设计、寻北关键技术、采样数据特征以及相关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930.
利用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基于块体旋转与块体边界断层闭锁模型,反演了海原-六盘山断裂带中各断裂的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分布,并结合反演结果对该断裂系统的强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海原-六盘山断裂带中的金强河断裂、毛毛山断裂和六盘山南段闭锁程度最强;滑动亏损高值出现在金强河断裂、毛毛山断裂和老虎山断裂,而六盘山断裂整段滑动亏损均较小,应变积累缓慢;其他断裂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均相对较小,其中,海原断裂(狭义)闭锁程度最弱,滑动亏损也仅分布于断层浅部。结合历史地震情况,分析认为金强河断裂、毛毛山断裂以及六盘山南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强震危险要高于其他断层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