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2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西藏墨竹工卡县哈海岗钨钼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首次发现的矽卡岩型钨钼矿床。笔者主要介绍了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该矿床进行成矿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确定矿床类型和范围。经工作评价,查明该矿床钨钼资源量已达大型矿床规模。该矿区的找矿经验对在冈底斯成矿带上寻找该类型钨钼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2.
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地区,侵位于太古宇太华岩群中,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结果显示,文峪和娘娘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形成时间分别为(135±7) Ma 和(139±4) Ma,普遍含有大量继承锆石.两个岩体均属于具有高硅(SiO2=64.80%~73.30%)、...  相似文献   
403.
对大麦地锡矿区出露的云岭花岗闪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岩石中Si02含量变化范围为60.25%~ 66.44%,平均值64.41%;K20含量为0.37%~ 4.39%,平均值3.07%;全碱(wK2o +wNa2o)为3.44% ~ 11.47%,平均值5.92%;岩石铝指数(ACNK)平均值为2.62.大麦地锡矿区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石属于富硅、铝的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全碱含量较高,Nb、Ta、Sr、P、Zr和Hf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显示一定程度的负铕异常,岩石处于挤压碰撞的构造环境中.从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这一结论与云岭岩体所处位置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404.
主要从地震资料处理的时间剖面出发,通过反射波特征分析,确定目的层反射波,进而对反射波进行追踪对比,研究时深转换速度,得到各地层的等值线平面图,为地质及钻探提供有效地依据。  相似文献   
405.
园珠顶大型铜钼矿床位于大瑶山隆起北缘、粤桂交界的广东省封开县境内。铜钼矿化普遍发育于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中,岩体内部见星点状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分布,但铜钼工业矿体主要产于岩体外接触带中,并围绕着岩体具椭圆形环状矿化分带特征,由内向外依次为钼矿化带→铜钼矿化带→铜矿化带,成矿作用与二长花岗斑岩有关。运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离子探针和Re-Os分析技术,作者分别对矿区二长花岗斑岩和矿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U-Pb SHRIMP年龄为154±2Ma(95%可信度,MSWD=0.75,N=11),铜钼矿体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5±5Ma(95%可信度,MSWD=0.31,N=8),表明圆珠顶斑岩型铜钼区的成岩成矿作用都发生于中侏罗世晚期,成矿作用发生于华南拉张大地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406.
在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北羌塘盆地菊花山地区不整合于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之上的那底岗日组火山岩进行了精确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研究。英安质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251±14 Ma,这一年龄数据代表了菊花山地区晚三叠世火山沉积事件的时代。北羌塘盆地菊花山地区那底岗日组火山岩主要为英安质、安山质凝灰岩夹安山岩的组合。烧失量低的5件样品SiO2含量较高,介于6030%~6714%, A/CNK介于088~131,属偏铝质—过铝质岩石,安山岩Mg#为2085,凝灰岩具有更高的Mg#,介于3894~5698,所有样品均具有低的TiO2,介于038%~090%;样品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9724×10-6~18189×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764~1624,具弱的Eu负异常,其δEu=066~098;安山岩与凝灰岩具有非常相似的微量元素蛛网图,表现为Rb、Ba、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明显富集,而其他元素如Sr、P、Ti等明显亏损,虽然不相容微量元素总体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但Nb—Ta相对La和Th明显亏损;菊花山地区那底岗日组火山岩具有与中上地壳相似的高场强元素型式,暗示这些火山岩的来源可能与中—上地壳有关。〖KH2〗〖HTH〗  相似文献   
407.
西藏南部谢通门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冈底斯岩带中部,谢通门唐河电站花岗闪长岩中锆石进行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45.1±1.7Ma(始新世),岩体的形成时代相当于印度和欧亚两个大陆碰撞的峰期时间,说明谢通门花岗闪长岩为同碰撞花岗岩。  相似文献   
408.
海南岛中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类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海南岛中新元古代(~1000Ma)花岗质岩类的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海南岛中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富硅(SiO2含量为67.78%~75.04%),准铝或弱过铝(A/CNK=0.96~1.08),低Mg#值(0.24~0.44)及较低Cr(5.82~13.42μg/g)、Ni(2.74~7.23μg/g)含量,强烈亏损Y(2.85~13.70μg/g)和HREE(Yb为0.26~1.22μg/g),以及较高的Sr/Y(23.75~173.38)和La/Yb(32.11~88.12)比值等特点,类似于TTG或低Mg埃达克岩。结合其低的正εNd(t)值特征,可以认为海南岛中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是底侵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源区残留相以石榴子石为主,并可能有少量角闪石,其源岩很可能是古中元古代高钾和低Cr、Ni的斜长角闪岩。海南岛中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形成于格林威尔造山作用晚期,这一结果支持华南统一大陆形成于~1000Ma的观点。  相似文献   
409.
大别山含霓辉碱性花岗片麻岩主要表现为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之后的退变质组合,具有特征的浅色体、暗色体两部分,在浅色体中含有磁铁矿自形晶。而且,随着后期变形-变质改造程度的增大,可以形成碱长片麻岩、甚至石榴云母片岩,这种变化同时表现在矿物组合和多种矿物的成分方面:霓辉石趋于消失、斜长石An牌号逐步升高、云母和磷灰石的成分逐渐调整。榴辉岩相花岗片麻岩的退变至少可划分出两个阶段:早期"干"退变形成霓辉石和随后磁铁矿的产出,磁铁矿的形成与相对弱应变体系中特殊的流体成分造成的退变改造有关,随着变形强度的增大和以水为主的流体挥发分的介入,逐步形成普通的云母片岩。  相似文献   
410.
周玉  龚大兴  周雄  周家云  岳相元 《地质通报》2018,37(10):1853-1865
为了解可可西里-松潘-甘孜地块西北缘的构造演化及侵入岩与区域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的关系,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集了东昆仑西段的卧龙岗岩体花岗斑岩样品,对其中的12件和2件样品分别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花岗斑岩SiO_2含量为64.96%~71.24%,高钾、富钠、贫钙。AR值为1.97~2.95,A/CNK值为0.98~1.16,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相对富集Cs、Rb、Ba、U和Nd,亏损Zr、Hf、Sr、Ti和Y。稀土元素总量为151×10~(-6)~239×10~(-6),LREE/HREE值为8.10~14.53,δEu为0.54~0.70,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05.6±1.6Ma和204.7±2.6Ma,表明卧龙岗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期。综合分析认为,可可西里-松潘-甘孜地块西北缘在晚三叠世末期应处于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区域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形成时代晚于晚三叠世末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